正文 第9章 挖開智慧通道(3 / 3)

一條路走不順暢,可以硬著頭皮走下去,也可以放棄原路,另辟新徑。換一種方式思維,往往能使人豁然開朗,步入新境。這種“思維移項”能使人從“山窮水盡”中得到“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好話勝似良藥

過去,有一個富翁住在仰光。他的脾氣很壞,有一次他生了病,卻不願求醫看病。

後來,他的朋友請來一位大夫給他看病。

“哼,我才不吃他的藥呢,”富翁說道,“大夫說話聲太大啦。”

他的朋友又請了另外一個大夫給他看病。這個大夫說話溫文爾雅,可是富翁卻說:“不,我不要他看,他太寒酸了。”

他朋友又請了第三個大夫為他治病。這個大夫衣冠整楚,談吐文雅。

“把酬金拿去,”富翁不滿地說,“我不打算聽你的忠告。你看病太馬虎啦。”

富翁體溫顯著升高,病情惡化,就此臥床不起。他的朋友急得團團轉,不知該如何是好。

一天,一個從曼德勒來的大夫到仰光度假。富翁的好友得知,一起前來拜訪他。

“請你救救我們的朋友,行嗎?”他們懇切地說,“他的病很重,他的脾氣很暴躁,又諱疾忌醫。不過,也許由於你舉止文雅,態度和藹可親,他會聽從你的勸告的。”

年青的大夫穿上最好的衣服,來看富翁。

“親愛的大伯,”他彬彬有禮地說,“您今天感覺好些了嗎?我相信您很快會痊愈的。”

大夫吩咐仆人拿些冰塊,將它敷在病人的額頭上。富翁頓時感覺到舒服多了。

“你是否願意讓我開點藥給您吃?”大夫問。

富翁默默地點頭。

年青的大夫在藥中摻了一點蜜水。富翁報以微笑,慢慢地把藥吞服下去了。

“嗬,很甜。”他喝完藥深深地吐了一口氣,不一會兒,便安靜地進入夢鄉了。

富翁醒來後,感覺好多了,燒也退了。

其他的大夫問年青的大夫,他是怎樣給這怪老頭治好病的。

年青的大夫笑著說:“好話有時比藥更有用處。”

語言是人們交往的一項重要工具,善於運用語言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一般人都樂於接受好聽的話,隻要它不是別有用心的。好話勝似良藥,讓人更能接納意見。它好比給苦口的藥物包上糖衣,會說話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聰明的盲人

有一個盲人,晚上走路時,總是一手拿著蠟燭,一手拿著拐棍。

迎麵走來一個人,好奇地問:

“哎,拐棍為的是探路,蠟燭起什麼作用?你沒聽說過瞎子點燈白費油嗎?”

盲人回答道:

“蠟燭不是給我用的,是給你這樣的冒失鬼用的。我要是手裏沒有蠟燭,還不讓你給撞倒了!”

盲人用蠟燭照亮自己,從而避免了被人撞倒。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呢?如果生活中我們能亮出自己的底牌,讓別人知道你的本色,是否一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以真麵目示人,也將獲得別人的真誠相待。

十萬元的創意

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它的產品優良,包裝精美,連續十年銷量快速增長。但從第十一年開始,連續三年銷售停滯不前,公司總裁為此專門召開會議,不惜重金懸賞:隻要誰能提出足以使銷量增加的具體方案,重獎十萬元。大家絞盡腦汁,紛紛獻計,提出了諸如加強宣傳,更新包裝,鋪設更多的銷售網點,甚至造謠攻擊同行產品以抬高自己等等建議,場麵十分熱鬧,但這些方案自然不能令總裁滿意。這時,一位業務經理站起來,隻說了一句話:“將現在的牙膏管的開口擴大一毫米。”總裁一聽,馬上簽了一張十萬元的支票獎給這位經理。

這真是個絕妙的主意。試想:一個人每天擠出的牙膏長度,早已成為固定的習慣,將牙膏管的開口擴大一毫米,就等於每天多用一毫米的牙膏,這樣全國每天的牙膏消費量將增加多少啊!這個主意,使該公司第十四年的營業額又開始了大幅增長。

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候,你隻需要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巧妙地轉個彎,就可以看到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功並不難,有心尋找機會即可。

傻瓜天才

那天,紐約各大報紙上同時登出一則廣告:1美元出售豪華汽車。許多人都看到了這則廣告,看過就放下了,以為是愚人節新聞。所有的人都認為:1美元賣一輛豪華轎車絕對是不可能的,除非傻瓜才會這麼做。隻有他例外,他看了那則廣告,就按著報紙上的地址找到刊登廣告的人,一位中年女士帶他去看車,那是一輛很新的豪華型轎車,他看了有些不太相信地問:“確實是1美元出售嗎?”“是,1美元。”

他交給他1美元,她就把車鑰匙交給他:“先生,這車是你的了。”

他接過鑰匙,興奮至極,又實在忍不住,問:“女士,我能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我丈夫去世了,他在遺囑中把這輛車贈給他的情婦,但把轉贈權交給我,所以我就以1美元出售它。

原來是這樣!回去的路上,朋友看到他開著一輛新車,問多少錢買的。他告訴他:1美元。朋友後悔萬分:“我也看見過那則廣告,但以為是開玩笑,就沒有在意。”

看過廣告卻沒有意而錯過擁有一輛豪華汽車,遠不止他一個人吧!許多時候,我們錯過了好機會,不是因為太傻,而是因為太聰明。

故事到此並沒結束。許多人聽過就聽過了,或者一笑了之,或者會想:如有下一次,我們會好好把握,但機會隻有一次。

然而,他還是沒那麼認為,而是接著在想:製造一樣什麼東西,隻賣1美元。他把想法一說,別人都笑他傻,1美元能買什麼?現在物價這麼高,連一支冰淇淋都要幾美元,沒有什麼東西可賣1美元還能賺到錢。可是他並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他連做夢都在想,製造一樣東西,隻賣1美元。終於,他想出了一個好點子,他在因特網上發布信息說:任何用戶想得到娛樂,他將在一年364天中每天都向他發送一則謎語,年費1美元。消息發布之後,來訂購謎語的人不計其數,他一下就擁有了25萬全年訂戶。並且每戶都給他寄去了1美元的訂費。

沒有人再說他傻,大家都說他是天才。現在這位傻瓜天才在夏威夷,每天清晨起床後,想出一則謎語,用電子郵件發出,然後就可以去海灘逍遙玩樂了。

傻瓜與天才往往隻有一步之遙。正因為人們害怕被認為是傻瓜,從而不敢做出與眾不同的事來,他們自然隻能作為普通大眾,而永遠成不了天才。敢於相信奇跡,敢於創造奇跡,這才是天才之路。

以謊製謊

從前有一個皇帝,向全國宣布說:“如果有人能說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使我說出這是謊言,那我就把我的江山分給他一半。”

不久,來了一個官員,對皇帝說:“萬歲,我有一把長劍,隻要向天空一指,天上的星,就會落下來。”皇帝聽了說:“這不稀奇,我祖父有個煙鬥,一頭銜在嘴裏,一頭能和太陽對火。”官員聽了,說不出話來就走了。

過了幾天,來了一個財主,對皇帝說:“萬歲,請你原諒,我本來想早一點來,但因昨天下雨,閃電把天撕破了,我急忙叫一個栽縫補好了它,所以來遲了。”皇帝說:“你做得對,但你的裁縫手藝不好,天沒補牢,今天早晨又下雨了。”財主隻好怏怏地走了。

最後來了個農民,夾著一個鬥,皇帝奇怪地問道:“你拿鬥來幹什麼?”農民說:“萬歲欠我一鬥金豆,我是來拿金豆的。”皇帝吃驚地問:“一鬥金豆?我什麼時候欠的?你在撒謊!”農民不慌不忙地說:“既是謊話,那就給一半江山吧!”皇帝急忙改口:“不,不,這不是謊話。”農民笑笑道:“不是謊話,那就還一鬥金豆吧!”

以謊製謊,讓對手處於兩難境地,我們就贏得了主動。努力去尋找對手的漏洞,總會有辦法進行反擊的。利用對手的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誰最有智慧

在古代雅典城裏,有一座德爾斐神廟,供奉著雅典的主神阿波羅。相傳那裏的神諭非常靈臉,當時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或疑難的問題,便到廟裏求讖。有一回,蘇格拉底的一個朋友求了一個讖:“神啊,有沒有比蘇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得到的答複是:“沒有。”

蘇格拉底聽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認為,世界這麼大,人生這麼短促,自己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既然如此,神為什麼說他是最有智慧的人呢?可是,神讖是不容懷疑的。為了弄清楚神讖的真意,他訪問了雅典城裏以智慧著稱的人,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學者、詩人和工藝大師。結果他發現,所有這些人都隻是具備一方麵的知識和才能,卻一個個都自以為無所不知。他終於明白了,神讖的意思是說:真正的智慧不在於有多少學問、才華和技藝,而在於懂得麵對無限的世界說,這一切算不了什麼,我們實際上是一無所知的。他懂得這一點,而那些聰明人卻不懂,所以神讖說他是最有智慧的人。

智慧和聰明是兩回事。自古至今,聰明的人非常多,但偉人卻很卻很少。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那麼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過於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機智的愛

有一個小孩有嚴重的口吃,小夥伴們經常笑話他。

幼兒園的一位年輕的老師告訴他們,千萬不要嘲笑他,小孩子們都認真地點頭答應了。

有一天中午,大家在一起吃午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鬧著。可是,那個小孩卻一個人默默地吃著東西,吃過飯了又想和小夥伴們說話,他結結巴巴,總是把話說不清楚,大家都拚命地忍住笑。

老師看到了,走到小孩子們身邊。此時,那個患口吃的小孩正在吃力地說:“麵……麵……麵……”他實在不能完整地說出“麵包”兩個字。大家的笑馬上就要爆發了。

老師突然笑著對大家說:“瞧,小朋友們,看我把麵包放到水杯裏去了!”

此時,大家哄堂大笑,那個口吃的小孩也哈哈大笑起來。

真為這樣的老師感動不已,有人說,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從另一個意義去詮釋這句話,就是:善待孩子的心,就是溫暖整個世界的心,這樣的嗬護和關愛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更柔軟,把這世界看得更美好和光明。

高原蘋果

詹姆士·楊原是新墨西哥州高原上經營果園的果農。每年他都把成箱的蘋果以郵遞的方式零售給顧客。

一年冬天,新墨西哥州高原下了一場罕見的大冰雹,眼見著一個個色彩鮮豔的大蘋果變得疤痕累累,詹姆士心痛極了。“是冒退貨的危險呢,還是幹脆退還定金?”他越想越懊惱,就歇斯底裏地抓起受傷的蘋果拚命地咬起來。忽然,他的動作停頓了,他發覺這蘋果比以往的更甜、更脆,汁多、味更美,但外表的確難看。

第二天,他開始實施自己的想法了。他把蘋果裝好箱,並在每一個箱子裏附上一張紙條,上麵這樣寫著:“這次奉上的蘋果,表皮上雖然有點傷,但請不要介意,那是冰雹造成的傷痕,是真正的高原上生產的證據。在高原,氣溫往往驟降,因此蘋果的肉質較平時結實,而且還產生了一種風味獨特的果糖。”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顧客都迫不及待地拿起蘋果,想嚐嚐味道。“嗯,好極了!高原蘋果的味道原來是這樣的!”顧客們交口稱讚。

這一奇妙的創意不僅挽救了幾入絕境的詹姆士,而且還為他贏得了大量專為此種蘋果而來的訂單。

生活中盡善盡美的事情很少,它們大多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如何將缺陷轉化優勢,這就是一種智慧。麵對缺陷,我們不可一味氣餒,將它與某個優勢或獨特之處聯係起來,它在我們麵前的形象就會隨之改變。多動動腦筋,你的缺陷其實也是一筆財富。

誰比誰傻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裏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是一個很文靜又怕羞的孩子,人們都把他看成傻瓜,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五分硬幣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的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於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個好心人憐憫地問他:“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要比五分值錢嗎?”“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在巴黎,一家商店櫥窗裏的廣告總是錯誤百出。當有人善意地指出時,老板卻微笑著說:“我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人以為我是個糊塗蟲而願意到我的商店購貨。因為廣告有語法錯誤,我的營業額擴大了三倍。”

有句妙言很好地概括了上述現象:有時候多數派僅僅意味著所有的蠢人都站在了一邊。

這世上自作聰明的人太多,以至於傻人成了稀有之物。可人們又往往害怕與聰明人打交道,因為那樣很容易吃虧,傻人便成了大家樂於交往的對象。事實上,這種裝傻的“傻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是超越大眾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