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病人天天在一起。他們互相將自己的妻子、兒女、家庭和工作情況告訴了對方,也常常談起自己的當兵生涯、假日旅遊等等。此外,靠窗的那個病人每天下午坐起來時,還會把他在窗外所見到的情景一一描述給他的同伴聽,借以消磨時光。
就這樣,每天下午的這一小時,就成了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的那個病人的生活目標了。他的整個世界都隨著窗外那些絢麗多彩的活動而擴大和生動起來。他的朋友對他說:窗外是一座公園,園中有一泓清澈的湖水,水上嬉戲著鴨子和天鵝,還穿行著孩子們的玩具船;情侶們手挽手地在湖邊的花叢中漫步,巨大的老樹搖曳生姿,遠處則襯托著城市美麗的輪廓……隨著這娓娓動聽的描述,他常常閉目神遊於窗外的美妙景色之中。
一天下午,天氣和煦。靠窗的那個病人說,外麵正走過一支遊行隊伍。盡管他的同伴並沒有聽到樂隊的吹打聲,但他的心靈卻能夠從那生動的描繪中看到一切。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問題:為什麼他能看到這一切、享受這一切,而我卻什麼也看不見呢?好像不公平嘛!這個念頭剛剛出現時,他心裏不無愧疚之感;然而日複一日,他依然什麼也看不見,這心頭的妒嫉就漸漸變成了憤恨。於是他的情緒越來越壞了。他抑鬱煩悶,夜不能寐。他理當睡到窗戶旁去啊!這個念頭現在主宰著他生活中的一切。
一天深夜,當他躺在床上睜眼看著天花板時,靠窗的那個病人猛然咳嗽不止,聽得出,肺部積液已使他感到呼吸困難。當他在昏暗的燈光下吃力掙紮著想按下呼救按鈕時,他的同伴在一邊的床上注視著,諦聽著,但卻一動也不動,甚至沒有撳下身旁的按鈕替他喊來醫生,病房裏隻有沉寂——死亡的沉寂。
翌日清晨,日班護士走進病房時,發現靠窗的那個病人已經死去。護士感到一陣難受,但隨即便喚來雜役將屍體搬走了——既不費事,也無須哭泣。當一切恢複正常後,病房裏剩下的那個病人說他希望移到靠窗的床上。護士自然替他換了床位。把病人安置好後,她就轉身出去了。
這時,病房裏隻有他一個人了。他吃力地、緩緩地支起上身,希望一睹窗外的景色——他馬上就可以享受到窗外的一切景色了,他早就盼望著這一時刻了!他吃力地、緩緩地轉動著上身向窗外望去——
窗外,隻有一堵遮斷視線的高牆。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支持者與病魔抗爭的堅強信念,靠窗的病人一直在訴說著一個美麗的諾言,支持病友也支持自己。然而,人性的天敵——嫉妒毀掉了這個美麗的諾言,也毀掉了這兩個病人。當嫉妒的光芒強大起來時,希望之光也隨之暗淡。
生命旅行的真諦
一位膽小如鼠的騎士將要進行一次遠途旅行。
他竭力準備好應付旅途中各種可能遇到問題。他帶了一把劍和一副盔甲,為的是對付他遇到的敵手;一大瓶藥膏,為防太陽曬傷皮膚或藤條剮傷皮膚;一把斧子,用來砍柴火;一頂帳逢,一條毯子,鍋和盤以及喂馬的草料。
他出發了——叮叮,當當,咕咕,咚咚,似乎一座移動的廢物堆。
他來到一座破木橋的中間,橋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馬都掉入河中,淹死了。臨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帶一個救生筏。
命運加給我們的困難、艱辛,我們即使在最狂亂的夢境中也難以預想。倒是更欣賞那隻備一條堅定的信念而斷然前行的人,他們的旅行才更輕捷,更穩健。生命一棵小草見人們抬著鋸子來鋸身邊的大樹,小草對大樹說道:
“呀!你的命真苦。從今天起你的生命就結束了。”
“不,對你來說是這樣。”大樹說,“要把我鋸掉,用來架橋、作梁,才是我生命的真正開始。”
作為樹,若不能被利用起來,它的價值也就得不到體現。樹成為木材,即是生命的結束,也是生命的開始,因為它成長的目的就在於能作為有用的工具為人所用;如果它最終也沒什麼利用價值,那它的生命就沒什麼意義了。做一個夢十年前,一個隻有高中學曆且貧困潦倒的窮小子站在一座雄偉的辦公大樓前,看著行色匆匆的白領階層,無限感慨地說:有一天,我也會成為你們中的一員。
於是,他開始熱情於自己那枯燥無味的工作,夢想著有一天他可以出人頭地,但他最終沒有成功。
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去聽了一位大師的演講。在那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口若懸河的演講中,他開始羨慕且崇拜那位大師。他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站在台上,風度翩翩地麵對台下千千萬萬觀眾,那是一種怎樣的榮耀啊!他開始偷偷地做著演講家的夢。
而八年後,誰也沒有想到,在人們眼中一無是處的窮小子竟搖身一變成了一位街頭巷尾人們談之不盡的人物。他就是美國名噪一時的激勵演講大師——安東尼·羅賓。
後來,他寫了一本暢銷國內外的名書——《喚醒心中的巨人》。
是啊,沒有做夢的念頭,人生就注定不會成為贏家,而蘊藏在身上的才能則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們用夢去喚醒它。到那時候,夢就不再隻是夢,而會是明明白白的現實。學會種瓜朋友經商欠下了一大筆外債,精神幾乎崩潰,萌生了為生命畫上句號的念頭。內心苦悶的他,獨自來到農家親戚處小住,想讓自己最後品味一下人間的恬靜。
正是8月瓜熟開園的時節,田野裏的瓜香吸引了他。守瓜田的老人熱情地為他這位遠道而來城裏人摘來幾個瓜,請他品嚐。他本來沒有心情吃瓜,出於禮貌就吃了半個,並隨口誇讚幾句瓜甜。
老人聽到讚揚,心裏格外痛快,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他種瓜的艱辛。4月播種,5月鋤草,6月打杈,7月守護……老人半生都與瓜秧相伴,流過汗水也流過淚水:瓜苗出土時便遭大旱,他挑水澆瓜秧挑斷過十根扁擔;瓜兒坐胎收獲在望時,一場冰雹襲來打碎了他的夢;瓜秧長勢茁壯花兒開得金黃時,一場洪水把瓜秧泡成了“瓜湯”……老人說,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少不了要吃苦頭會受氣,可你不低頭,咬咬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到時候收瓜的還是咱自己。纏樹的藤子活得輕巧,可它一輩子抬不起頭,身上沒硬骨,風一吹就彎了腰。
朋友走時,在瓜棚前的小板凳上,壓了一張百元的鈔票。
5年後,一個大型現代化企業在朋友所在的城市裏崛起,其產品遠銷到國外。
事業是挫折這根秧蔓上結的一顆瓜兒,它到底是苦瓜還是甜瓜,往往取決於人的耕耘程度。沒有坐收其成的甜瓜,辛勤耕耘後也總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
人生魔術
有位家道殷實的青年愛上了一位小姐,那位小姐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穿著時髦,出手大方。小夥子已深深地愛上了她,對她從來都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就在訂婚的前一天,小夥子問女友,你希望得到什麼定情物呢?小姐說,我想要一枚鑽戒。於是小夥子爽快地買了一枚大鑽戒送給她。
另有一位家境貧窮的青年,也愛上了一位姑娘,姑娘長相一般,但很懂得勤儉持家之道。訂婚的前一天,小夥子問姑娘,我送什麼給你做定情物呢?姑娘說,我隻要一枚戒指,用玻璃做的。於是,小夥子花了幾塊錢,買了一枚玻璃戒指送給她。
二十年後,第一對夫妻已經把家產揮霍得差不多了,就連那枚鑽戒也變賣了,她能戴得起的隻有玻璃戒指了。
而第二對夫妻經過一番拚搏,漸漸地積累了一些財富,那枚玻璃戒指也被換了下來,變成了一枚鑽戒。
人生如魔術。二十年的時間使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可見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它可以使玻璃變成鑽石,也可以使鑽石變成玻璃。而魔術師就是我們自己,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君子報仇有一個人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朋友說:“我的長官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裏,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你對於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於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他的朋友反問。
“沒有!”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後再辭職不幹。”他的朋友建議:“你用他們的公司,做免費學習的地方,什麼東西都通了之後,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學會了許多東西嗎?”
那人聽了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在下班之後,還主動留在辦公室裏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了他:
“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可以拍桌不幹了吧?”
“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我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極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後你痛下苦功,認真勤勉,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隻知抱怨長官的態度,卻不反省自己的能力,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啊!”
當我們不被重視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我們的能力有問題。對於不被重視的最佳“報複行為”便是不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當我們變得舉足輕重時,別人還不重視我們,那我們的“報複”目的也就達到了。
希望之弦
一位彈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夠在他有生之年看看這個世界,但是遍訪名醫,都說沒有辦治他的眼睛。有一天,這位民間藝人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我給你一個能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弦,才可能打開這張單方。在這之前,它是不能生效的。”
於是這位琴師帶了一位也是雙目失明的小徒弟遊走四方,盡心盡意地以彈唱為生。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他彈斷了第一千根弦的時候,這位民間藝人急迫地將那張永遠藏在懷裏的藥方拿了出來,請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麵寫著的是什麼藥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過單方來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嘛,並沒有寫一個字。”那位琴師聽了後潸然淚下,他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後的意義。就是這一個“希望”,支持他盡情地彈下去,伴著他走過了53年的時光。
這位老了的盲眼藝人,沒有把這故事的真相告訴他的徒兒,他將這張白紙慎慎重重地交給了他那也是渴望能夠看見光明的弟子,對他說:“我這裏有一張保證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弦才能打開這張紙。現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遊走四方,盡情地彈唱,直到那第一千根琴弦斷光,就有了答案。”
能將希望之弦彈斷一千根,就能將希望保持幾十年,那麼,生命中的那一點點小缺陷又算得什麼呢?心中的那雙慧眼早已洞穿了人生的真諦。心中永存著希望,我們便可以昂首闊步地走過人生。
上帝不敢辜負信念
15世紀中葉的一個夏天,航海家哥倫布從海地島海域向西班牙勝利返航。經曆了驚濤駭浪的船員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禱:上帝呀,請讓這和煦的陽光一直陪伴我們返回西班牙吧。
但船隊剛離開海地島不久,天氣就驟然變得十分惡劣了。天空布滿烏雲,遠方電閃雷鳴,巨大的風暴從遠方的海上向船隊撲來。這是哥倫布航海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風暴。哥倫布知道,這次或許就要船毀人亡了。他歎口氣對船長說:“我們可能消失,但資料卻一定要留給人類。”哥倫布鑽進船艙,在瘋狂顛簸的船艙裏,迅速地把最為珍貴的資料縮寫在幾張紙上,卷好,塞進一個玻璃瓶裏,密封後,將玻璃瓶拋進了波濤洶湧的茫茫大海。哥倫布自信地說:“也許是一年兩年,也許是幾個世紀,但它一定會漂到西班牙去,這是我的信念。他可以辜負生命,卻絕不會辜負生命堅持的信念。”
幸運的是,哥倫布和他的大部分船隻在這次空前的海上風暴中死裏逃生了。1856年,大海終於把那個漂流瓶衝到了西班牙的比斯開灣。上帝不會辜負生命的信念,上帝沒有辜負哥倫布的信念。
上帝不會辜負信念,相反,上帝會對堅定的信念伸出援助之手。當然,把信念轉變為現實,關鍵在於自身的努力,而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也就讓人有了十足的動力,這是實現目標的基礎。樹立一個信念,為你的生命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