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坦然麵對成敗(2)(1 / 3)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短的幾十年人生,何不讓自己活得快活一點,瀟灑一點,何必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閑氣呢?如果遇到中傷或誤解的事,氣量大一點,裝裝糊塗,別人生氣我不氣,一場是非之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也落得瀟灑,而等到最終水落石出,人家還會更加敬重你這個人。

宋朝初年一位名叫高防的名將,他的父親戰死沙場,16歲時被澶州防禦使張從恩收養,後來做了軍中的判官。有一次,一個名叫段洪進的軍校偷了公家的木頭打家具,被人抓獲。張從恩見有人在軍隊偷盜公物,不覺大怒。為嚴肅軍紀,下令要處死段洪進以警眾人。在情急之時為了活命的段洪進編造謊言,說是高防讓他幹的。本來這點事也不至於犯死罪,張從恩對其的處理有些過頭,高防是準備為其說情減罪的,但現在自己已被他牽連進去,失去了說話的機會,還讓自己蒙上不白之冤,能不氣嗎?但轉念一想,軍校出此下策也是出於無奈,想到憑自己與張從恩的私交,應承下來雖然自己名譽受損,但能救下軍校的性命也是值得的。所以張從恩問高防是否屬實,高防就屈認了,結果軍校段洪進果然免於一死,可張從恩從此不再信任高防,並把高防打發回家。高防也不做任何解釋,便辭別恩人獨自離開了。直到年底,張從恩的下屬徹底查清了事情真相,才明白高防是為了救段洪進一命,代人受過。從此張從恩更信任高防,又專程派人把他請回軍營任職。雲開霧散之後,高防不但沒有喪失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且獲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現實生活中,讓人生氣的事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但作為一個有頭腦的冷靜的人,為了更好地、安寧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處理各種不愉快,就需要控製憤怒,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縱自己的感情,首先傷害的是自己。如對方是你的對手、仇人,有意氣你、激你,你不忍氣製怒,保持頭腦清醒,就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中了人家的計,到頭來弄個得不償失的下場,比如三國時的周瑜就是一例。所以孔子雲: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言下之意即因一時氣憤不過,就胡作非為起來,這樣做顯然是很愚蠢的。憤怒,體現的是理性的不健全。憤怒到極限時,最容易導致理性的喪失,說出本來不該說的話,做出本來不該做的事。所以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發怒。

如果你是一個易於憤怒卻不善於控製的人,建議你不妨設立一本憤怒日記,記下你每天的憤怒情況,並在每周作一個小總結。這樣,就會使你認識到:什麼事情經常引起你的憤怒,了解處理憤怒的合適方法,從而使你逐漸學會正確地疏導自己的憤怒。

智慧之源

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不平事,如果麵對每件事都生氣、煩惱、痛苦,那麼,人生就不會有什麼快樂所言。不憤怒,正是我們麵對這些不平、不公的事所應有的態度,隻有如此,生活才會祥和、幸福。

從抑鬱中走出來

一個人若想成大事,就必須從抑鬱中走出來。若想改變某些人容易憤怒或急躁的性格,不是十分困難,但是想改變他們抑鬱的心理卻不很容易。因為抑鬱代表一種消極的意識和自我折磨的心態。情緒控製能力不高者,很難走出抑鬱的陰影。

抑鬱與傷寒和流感不同,抑鬱瓦解了人們的意誌,消耗了人們的精力。它不是單一的病症,它有很多種類型,其病型也各不相同。一些人的抑鬱是由家庭、人際關係或與社會隔絕等問題所造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鬱似乎與他們早期苦難的生活經曆有關;還有一些人的抑鬱與遺傳有關,使得他們具有抑鬱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鬱根源於某些生活上的事,諸如失業、住房、貧窮或重大的財產損失問題。當然,人們或許有其中一種或多種問題,因此毫不奇怪,我們對付抑鬱,需要各種治療方法和手段,對這個人有效的方法或許對另一個人無效。因此,隻有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得到徹底的恢複。

如果你想擺脫抑鬱,改變你的命運。那麼不妨根據你的情況,試試以下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