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要善於創新(2)(2 / 3)

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因為有不少的家庭在代代相傳地製造這樣的“特產”——從父輩的父輩開始,一家人彼此就習慣了把攻擊當作溝通的唯一方式。不幸繼承了這份“遺產”的人,除非有人特別點撥,否則不會意識到還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供選擇。

換個詞想想看:不是“攻擊”,是“表達”——如果可憐的他或她隻學會了“攻擊”這樣一種表達方式,那麼,讓我們來嚐試教會他們如何更好地表達自我吧——如果他攻擊公交車的司機,那麼他其實隻是想表達對交通狀況的不滿而已。依此類推,我們將成為他們最感激的人!

人生路上晴時多雲偶陣雨,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需要的時候,凡事換個角度看,風景不同,感受也不一樣,說不定還有意外的驚喜收獲。

智慧之源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一邊慨歎人心不古、真情難覓,一邊卻比誰都更加吝嗇,將自己牢牢包裹在帶刺的殼中,以此來對抗傷害與攻擊。這樣的人往往很可憐,因為世界對他們來說,處處都是危臉,人人都是敵人,社交活動毫無快樂可言。可是,假如換個角度看看,他們一定會發現,其實很多的“攻擊”並非敵意,隻是別人在向他們傳遞某種訊息、表達某種需要而已。

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古時候在邊塞地區,有一個老頭兒,人稱塞翁。一次,他養的一匹好馬突然失蹤了,鄰居和親友們聽說後,都跑來安慰他。他卻並不焦急,笑了笑說:“馬雖然丟了,怎麼知道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老頭兒丟失的那匹馬居然回來了,還意外地帶回來一匹好馬。

這事轟動了全村,人們紛紛向老人祝賀。可是老頭兒並不高興。

他對大家說:“這有什麼可以祝賀的呀,誰能料到這不是一場災禍呢?”

幾天之後,老人的獨生子騎著那匹好馬玩,這匹馬不熟悉它的新主人,亂跑亂竄,將小夥子摔了下來,把腿摔瘸了。

人們聽說了,又來安慰老人。可是老人仍然不焦急,他說:

“說不定還是件好事呢!”

後來,邊境上發生了戰爭,很多青年人被征調入伍,上了前線,傷亡了十之八九,隻有老頭兒的兒子因為身體殘廢,留在家裏,才僥幸活了下來。

這就是“塞翁失馬”成語的出處。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不曉得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我們隻是以為自己知道。我們常常把目前的事情看成是最糟糕或是最壞的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在猜測,甚至是不合理地猜測。所以請記住: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王冬梅,下班時搭乘同事的車回家,不想才出公司不遠,車子就出現了奇怪的事情,對於這樣的故障,她自然是一竅不通,隻能靠邊停下。他們打了維修公司的電話,卻一直不通。正在這時,一個人湊過來,很在行地幫忙解決起問題來,一看他那車的後備箱裝著滿滿的工具箱和備料,就猜到他肯定是開車沿途幫忙修車的。

但是想想這事,說不幸也幸運,雖然車有了問題,但是剛巧碰上了這個馬路修車者。所以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幸運中有著不幸,不幸中有著萬幸,福禍相依。有時看上去的好事沒那麼容易,看上去的壞事也沒那麼糟糕。所以,所有的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既不盲目樂觀,也不徒增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