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自己
從職業創業的初始階段,到邁向職業創業的專業化階段,我經曆了一個摸索的過程。
誰不想把事情辦好?誰不想把事情做大?問題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有沒有這方麵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原始積累,你向什麼方向發展,取決於你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我把隊伍引領到餐飲行業,也是經過一番縝密的思考和詳細考察的。向專業化階段發展源於《動物世界》的啟示。
在眾多的電視節目中,有三個欄目是我必看的,一是新聞聯播,二是《動物世界》,三是體育頻道的足球賽。
這三個欄目對我的生意和事業有很大的影響和促進。
我從新聞聯播中了解國際國內外大事,了解改革開放政策和各種行業的發展與重大變革,從而爭取在思想上能夠與時代合拍,與時俱進,並能從中預測商機、發現商機和捕捉商機;看足球賽主要是從運動員身上汲取旺盛的活力與鬥誌,增強自己在商戰中的拚搏勇氣和耐力。而看《動物世界》則對我的啟發最大:
雄鷹在空中盤旋,一旦發現獵物便迅速俯衝而下,穩、準、狠,攻擊性強,成功率高,但獲得的獵物,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獅子則不然,它們捕獵有極強的組織性和策劃性,誰負責佯攻,誰負責伏擊,誰擔任主攻,都有明確的分工,團隊精神非常強。它們有很強的目的性。
我把自己從商的經曆解剖劃分成鷹式階段和獅子式階段。
從9歲頑童時代賣涼水過家家式的經商,到33歲這段時間,所有商務活動都屬於鷹式階段。
這階段活動有很強的隨意性,隻要有商機,盡力去捕捉,發現什麼做什麼。特點是方式靈活,船小好調頭,短促出擊,成本小好運作。弊端是,每一筆買賣都要重新開始,沒有延續性,所獲也不是很大。後來我在看電視時,從獅子捕獵中悟出,那才是大手筆,自身的本領加上強大的團隊精神,無往而不勝。
認知是轉變的前提,有了認知,我開始向獅子型戰略轉移。
獅子狩獵目標是明確的。而我在選擇一個長期專注、專業的項目,感覺非常困難。總覺得什麼項目都不合適,都不可靠,這也有風險,那也有風險,然而,世上哪有無風險的生意呢?隻有風險大小之分,而不存在絕對無風險的生意。選項目讓我頗費了一番腦筋。我必須選擇一個大項目,所謂大項目,不是投入資金的多少,而是這個項目的市場前景是否廣闊,是否有發展的潛力。我的理解是,消費頻率要高,消費群體要大。餐飲行業與這個條件很吻合。中國有13億人口,一日三餐就是39億人次的消費,上哪去找這麼大的市場?隻要有人類生存,就得有餐飲消費存在。這是一個永不謝幕的“節目”。“進口”生意的大方向定了,但究竟做什麼?怎麼做?又成了困惑我的難題。我經過反複調研跑市場、進飯店、訪科研機構、求教專家,經過詳細論證,針對21世紀都市人生活的快節奏,我把目標聚焦在中國式的快餐上。肯德基、麥當勞能在我們的國土上開了一家又一家,為什麼我們自己就不能開一家中國式的快餐連鎖店?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很多業內專家,他們都非常感慨,但在讚同我的想法和舉措的同時,又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我,他們認為這種想法固然好,但恐怕做不起來。中國這麼大,能人這麼多,可以說,想做這件事的人很多,當時沒有誰把這件事能夠獨立承擔起來的,就連打過幾次交道的原>雜誌社總編、食品科學總工程師石玉川先生也持懷疑態度。他說,要搞中國式的餐飲連鎖加盟機構,在中國很難成型,沒有八年抗戰的精神搞不起來,沒有八年抗戰的時間搞不起來。還有的專家說,這是多少人想做不敢做的一件事,你有多大的胃口,能夠吃得下這塊饃?
我沒有因此而氣餒,更沒有因此而退縮。對外,我通過各種關係和自己的人格魅力,聘請了各方麵的專家做顧問,聘請了:中國農業部部長,中國食品研究院院長杜子端先生任總部科技發展戰略顧問;中國餐飲界權威,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士靖先生任總部科技顧問;麥當勞總部亞太區高級培訓經理及營運經理黃鬆升先生任總部連鎖推廣首席顧問;中國烹飪界唯一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先後六次被國家教委派到瑞士、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講學的李剛先生任總部培訓總顧問;中國著名的品牌、策劃、營銷專家陳放先生任總部品牌顧問;中國十大策劃家之一,北京商學院客座教授,策劃界四大天王之一韓頤和先生任總部營銷顧問;中國著名的營銷專家之一,北京工商大學營銷專業特聘教授肖玉傑先生任總部營銷顧問;國家文化研究院院士,國家文化研究院常務秘書長,中國企業最佳策劃人之一蕭寬先生任總部品牌設計總顧問;北京市十佳律師胡建軍先生任總部法律總顧問;中國著名的食品專家,原>總編,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總工程師,國家科委九五攻關項目策劃人,屢獲國家內貿部科技進步獎,商業部科技進步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石玉川先生任五洲食品研究院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