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確認識自己的弱點
在人的生命中都存在著六種恐懼,這些恐懼也就成了人的最大弱點。這就是:害怕貧窮、害怕批評、害怕不健康、害怕失去某人的愛、害怕年老和害怕死亡。正是這種生存的本能使人的智慧受到一定的限製,形成了人自身的弱點。隻有認識到這種弱點,並且戰勝種種弱點,人才能夠走向成功。
對自己說“不”的分寸就是要充分地認識這些弱點,並且要用行動克服這些弱點,因為這種恐懼麻痹了一個人的推理能力和想像力,使人不能自立自足,瓦解了活力,扼殺了動機,導向了漫無目標;鼓勵人再三拖延,令人不能自製;它使得人性格無趣,甚至摧毀人精確思考的能力,分散心力;它打敗恒心毅力,化意誌力為一無所有;它扼殺情愛,刺傷心靈上細膩的情感……
自我分析可以揭示一個人所不願承認的弱點。這種檢查方式,對所有渴望不要平庸潦倒終其一生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記住,你在逐一檢閱自己的時候,你既是原告,也是被告;你要公正地麵對事實:問問自己確切的問題,並要求自己直接作答。驗審終結,你會多了解自己一點。如果你不覺得自己能大公無私地做個法官,為自己檢驗,可以要求某位識你甚深,足以在你反複詢問自己的時候,扮演法官的人來幫助你。你正在追尋真相,即使事實真相會令你一時尷尬不已,要不惜代價,得到事實的真相。
不過一定要注意,對自己說“不”是有分寸的,認識自己的同時,不要把弱點看成是自卑,否則會阻礙人自身的發展,當然更不能輕視自己的弱點,盲目自高自大。
如果被問及最怕什麼,大部分人都會說:“我什麼都不怕。”這個答案是不正確的,因為很少人了解到,自己被某種形式的恐懼所捆綁束縛。恐懼之情太細微深入,所以每個人終其一生都背負著恐懼,而未曾體察它的存在。隻有勇於分析,才能揭發這舉世公敵,讓它無所遁形。開始分析的時候,務必深入探索自己的性格。
沒有任何事物能像貧窮這樣,讓人曆受折磨,飽受委曲。隻有體驗過貧窮的人,才能完全領會到其中辛酸。
如檢視自己是否害怕貧窮,可由如下幾點去判斷。
(1)冷漠。通常表現是缺乏雄心壯誌,願意忍受貧窮,毫無異議地接受別人提出的酬勞,身心怠惰懶散,缺乏動機,沒有想像力,缺乏自製。
(2)遲疑不決。習慣於任由別人為自己拿主意,牆頭草,兩麵倒。
(3)懷疑。一般表現為存心粉飾太平的借口托問,有時會表現為嫉妒成功者的態度,或者非難苛責成功的人。
(4)憂慮。往往表現成挑剔他人的不是,有入不敷出的傾向,經常忽視自己的外觀,皺眉蹙額;沒有節製地飲酒,有時是吸煙無度;緊張,缺乏自覺,而且不能平衡。
(5)過度小心。不分大小事,一律隻習慣於看黑暗麵,隻考慮可能失敗的情況,並加以談論,而不集中心力專注在成功的辦法上;知道通往災厄的所有途徑,但是從不力圖製訂回避失敗的計劃;等著“黃道吉日、良辰吉時”擇期開張,才要將計劃、想法付諸行動,結果等候成習,永無止境;隻牢記失敗,卻不記得成功;隻看到甜甜圈中心的空洞,卻無視於甜甜圈;悲觀消極,導致消化不良、排泄不佳、呼吸不調、性情惡劣、毒害自身。
(6)拖延。去年早該完成的事,還要留到明天再做的習慣。花太多時間編借口理由,這些時間已夠完成工作了。這一種征候和過度小心息息相關,和憂慮懷疑也互通聲息。可以避免責任的時候,就拒絕接受責任,可以妥協的時候,就不會堅持到底。碰到困難就退讓,不肯駕馭困難,以之為進步的踏腳石。和別人計較,而不去謀求富裕豐盈,也不懂知足常樂;計劃著失敗的退路,而沒有破釜沉舟、誓死不回頭的決心。自信貧弱,而且往往完全沒有自信;目標不清,通常根本沒有目標;自製力不足,通常是全無自製力;野心抱負微弱,通常是根本沒有雄心壯誌;動機不足,而且往往完全沒有動機;缺乏明智節儉的理性能力,而且通常是根本沒有能力節儉;期待貧窮,而非要求財富;與接受貧窮者為伍,而不結交尋求財富的人。
這種弱點很顯然阻礙著你向社會推銷自己,導致你走向失敗的人生。
你要有勇氣反躬自省,你要有勇氣對自己的弱點充分說“不”,這樣,你才能查出自己問題出在哪裏,並且著手矯治。然後,你就有借過錯受益的機會,或從別人的經驗中取得教訓。因為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你要是早些花點時間在分析自己的弱點上,少花點時間找借口文過飾非,而勇於對自己的弱點說“不”,那早就已經成功了。
以借口托詞為自己的失敗開脫,是人們一致的消遣休閑。這種習慣跟人類一樣自古長存,卻是成功的致命傷!為什麼人們抓住借口有如抱著寵物不肯放手?答案很明顯,因為他們創造了借口,所以他們維護借口!人類的借口全是自己想像力的產物。嗬護自己頭腦的產物,是人類的天性。
找借口是根深蒂固的習慣。習慣很難革除,尤其是這些習慣能為我們所做的事找到合理的解釋時,更是積重難返。柏拉圖說:“最大和最初的成功,是征服自己。最可恥和罪過的,莫過於被自己打敗。”當時他心中已有這則真理。
另一位哲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他說:“我發現自己在別人身上看見的醜惡,竟不過是自己本性的反映時,我大驚失色。”
“對我而言,這始終是個謎,”哈伯德說:“為什麼大家花那麼多時間處心積慮捏造借口、搪塞自己的弱點、欺騙自己?如果時間用到不同的地方去,同樣的時間足以矯治弱點,然後,借口就派不上用場了。”
所以,要提醒你:“人生是一局棋,你的對手是時間。如果動手前,你猶豫不決,或者沒有刻意立即采取行動,你的棋子會被時間奪去。你碰上了容不得遲疑不決的對手!”
以前你可能有合情合理的借口,不去迫使人生交付你所求索的一切;但是現在,那個借口已經不管用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打開人生豐饒財富之門的大鑰匙。
這把成功的大鑰匙是無形的,但是卻力大無窮,這把鑰匙是你心中的渴望,是渴求確切形式財富的特權。運用這把鑰匙不會招致懲罰,但是你若沒有用到這把鑰匙,則必須付出代價。這代價便是失敗。如果你運用鑰匙,收集報償是多不勝數的。所有戰勝自己的人,迫使人生交付所求的一切者,全得到了這種滿足。
正確認識你自己,就要戰勝自己的弱點,克服恐懼心理,坦然麵對現實,對弱點說“不”,這樣你就能夠發揮自己的智慧,取得人生成功。
2、挑戰挫折,拾起勇氣
對自己說“不”,總是會遇到許多困難的,也會遭受挫折。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有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就看你能不能正確對待挫折。如果對挫折認識太過,以為很難戰勝,你就會被挫折打敗,如果對挫折認識不足,以為輕而易舉就成功了,你就會麻痹大意,最終被挫折絆倒。
能不能正確對待挫折,關鍵是看你怎樣認識挫折。首先你要認識到挫折不是失敗,這樣你就不會悲觀失望;其次你要認識到挫折會給你增加智慧。
拿破侖·希爾這樣說道:“這裏,先讓我們說明‘失敗’與‘暫時挫折’之間的差別。且讓我們看看,那種經常被視為是‘推向’的事是否在實際上隻不過是‘暫時性的挫折’而已。還有,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的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都不會在一個人的意識裏成為失敗,隻要這個人把逆境當做是一種教訓,他就有可能成功。
有了這樣的認識,當你麵對挫折,也許你會驚奇地發現,根本不存在什麼神經崩潰之類的東西。即使你剖開一個人去找尋那些崩潰的神經,那些神經也絕不會顯露在你麵前。“明智”的人們沒有崩潰的神經,因為他們能把握住自己。他們知道該怎樣追求幸福而非沮喪,因為他們知道該怎樣處理他們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注意並不是說“解決問題”,他們衡量智力的標準並不是根據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根據不管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仍然保持幸福和追求有價值的事情的能力。
你可以根據你在麵臨困境之時所作出的情感反應將自己視作真正明智之人。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人生的艱難曲折又何嚐不是很多。隻要與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打交道,每個人都會麵臨類似的困難。爭論、衝突和妥協是人麵對挫折的反應。同樣,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麵臨金錢、衰老、疾病、死亡和天災人禍等等問題。但是,盡管發生了諸如此類的問題,一些人能夠從容地麵對它們,不會極度沮喪,不會愁苦萬狀,然而有一些人卻完全崩潰了,變得一蹶不振或陷入神經崩潰的境地。那些並不覺得沒有艱難曲折就是幸福的人同,是我們所知道的最明智的那種人,也是為數最少的那種人。
學會完全把握你自己,要求你有一個嶄新的、完整的思維過程。擁有這樣的思維過程極為困難。但你應該相信,在你生命中的任何時候,你都能夠擺正你自己的情感。這是一種根本性的觀點。你也許從小到大都認為,你不可能控製你自己的情感,你不僅有愛、有喜、有樂,而且你也會有憤怒,恐懼和憎恨的情感。一個人雖然不能控製這些事實的發生,但是他可以接受這些事實。一旦你碰到了悲傷之事,會感到悲傷,你自然會希冀出現一些幸福快樂的事,以便你能很快地幸福快樂起來。
拿破侖·希爾也曾經遭遇過七次所謂的“失敗”:在他遇到七次轉折的每一次時,都以為自己失敗了。後來他才明白,看起來似乎是失敗,其實卻是一隻無形的手,阻擋了的人生的錯誤路線,強迫他改變方向,重新生活,並最終走向成功的坦途。
拿破侖·希爾從一所商業學校畢業之後,便在一家公司做起了速記員兼簿記員的工作,並且連續幹了五年,由於他一直奉行“任勞任怨,不計酬勞”的原則,因此,拿破侖·希爾晉升得很快,所獲得的薪水及所負的責任,都超過了他當時年齡的標準:拿破侖·希爾的銀行存款達幾千元,很多人競相聘請他。
為了對抗這些競爭者的爭相聘請,拿破侖·希爾的老板把他提升為該礦業公司的總經理。他很快就達到了“世界的高峰”。
但這卻是他命運中的悲哀部分,拿破侖·希爾知道。
接著,命運之神伸出和善的雙手,輕輕推了他一下。拿破侖·希爾的老板宣告破產,拿破侖·希爾則失去了工作。這是拿破侖·希爾第一次遭遇真正的挫折。
拿破侖·希爾的第二項工作是在南部的一家大木材廠做銷售經理。拿破侖·希爾對木材一無所知,對於銷售管理這一職位也知之甚少。但拿破侖·希爾已經懂得“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道理,而且他也知道,應該主動去找工作來做。不等待別人來指揮自己做什麼。銀行中的豐富存款,加上他在以前工作中不斷晉升的優良紀錄,令拿破侖·希爾產生了所需要的自信心。
拿破侖·希爾在新公司晉升得很快,在第一年內,他的薪水就增加了兩次,他在管理銷售方麵的表現太好了,因此,老板邀請拿破侖·希爾和他合夥。他們立刻就開始賺錢,拿破侖·希爾又再度覺得自己是處在“世界最高峰”了。
站在“世界最高峰”的感覺是十分美好的。但是,那樣的站立地點卻是十分危險的,除非你站得很穩。因為稍有不慎,你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在那個時候,拿破侖·希爾卻從來沒有想到,成功是應該以金錢和權勢以外的事物來衡量的。
後來,他獲得了進入汽車製造業的良好機會。他注意到,汽車廠十分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汽車技術工人,了解到這一點,拿破侖·希爾便在汽車廠內開辦了一個訓練部門,開始把一般的工人訓練成為汽車裝配及修理技工。這所訓練班成效極為良好,每個月給拿破侖·希爾帶來的純收益達一千多元。
於是,拿破侖·希爾再度覺得自己又“功成名就”了,當時他仍然認為,所謂的成功就是金錢和權勢而已。
他存款的那家銀行經理知道他的情況良好,因此就借錢給他擴展業務。
這位銀行經理源源不斷地把錢借給他,使他債台高築,到最後再也還不起。然後很鎮靜地把拿破侖·希爾的事業接收過去,仿佛它本來就是屬於他的,而事實上的確如此。
拿破侖·希爾從一個每月有一千多元收入的人,突然間又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人。一切美好的景象瞬間消失了,金錢與權勢也隨之煙消雲散。一直到許多年之後,拿破侖·希爾才發現,這種暫時性的挫折可能就是他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幸運了,因為它強迫拿破侖·希爾退出這樣一個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的行業,而把他的努力方向轉變到另一種行業,使他獲得他所需要的豐富經驗。
在一生當中,拿破侖·希爾第一次問自己,一個人在功成名就之後,是否能夠找到金錢與權勢之外的其他有價值的東本。但這種疑問隻是偶爾出現在腦海中,而且他也未一路追蹤下去獲取答案。
以後,拿破侖·希爾又經曆了多次挫折,直到最艱苦的一次掙紮之後,拿破侖·希爾終於接受教訓,找到了在這個世界上屬於自己的工作……也終於認識到人生的成功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為這個世界服務。
拿破侖·希爾是在挫折和失敗中理解了成功的道理。所以他勇於對挫折說“不”,也能好好地去把握其分寸,把自己展現給這個世界,使整個世界今天就有了“人人都可以成功”的意識,“人人都可以達到成功”的信念。
3、控製自己的情緒,對生氣擺擺手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會垮掉的,因為他們能夠主宰自己、控製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尋找快樂,懂得如何對待生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對自己說“不”,就是要控製自己的憤怒,讓憤怒這一弱點消失貽盡,然而對自己說“不”的最佳分寸,就是去控製自己的情緒,讓生氣還沒有開始就終止。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憤怒,是因為我們使用了“必須”、“應當”這樣的詞語。有些人認為:“其他人應當這樣做。”不幸的是,我們無法為他人製定行動規範。然而,一不小心,我們就會在頭腦中設想他人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有時,這些“應當”是與其他觀念密切相關聯的。如“如果某某喜歡我/尊敬我,他將做/不做……。”你可以通過下麵的想法改變自己的觀念。
(1)我寧願他人不這樣做。
(2)然而,我無權給他人製定行為規範。
(3)每個人都有權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情。
(4)如果我不喜歡他們對我的態度,我就應當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5)我不應該將每一個衝突情境都人格化,並將其視為對自尊、個人價值、男性氣質等的攻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波爾·格魯特在《憤怒與創意》一書中認為現代人“憤怒”有8種:
(1)憤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我們感到,自己所珍視的東西受到潛在或現實性的傷害時,我們就會憤怒。
(2)在抑鬱狀態下,我們可能會暴跳如雷,也可能壓抑自己的憤怒。
(3)我們會通過潛在的方式避免公開的衝突,自己承受或報複他人。
(4)憤怒常常與羞恥相關聯(暴怒經常發生在我們感到羞恥的時候),我們有時能意識到,有時意識不到。
(5)有時,我們應當考慮,自己是否過高地估計了那些可能或者已經造成的傷害。
(6)憤怒本身也不是“全或無”的,我們要學會如何控製它,而不為它所控製,我們也要學會不壓製自己的憤怒。
(7)生悶氣會導致喚醒狀態,這種狀態常令我們不愉快,對我們毫無益處。
(8)許多潛在的自我觀念,阻撓了我們更好地麵對自己的憤怒,使我們壓製了自己的怒氣。
有時,人們盡力避免發怒。如果你躲避憤怒,可能會體驗到受傷感,並感覺自己像一個受害者(無能的順從者)。你這樣做也意味著你躲避了自信心,你會覺得自己對某些情境無能為力。你認為自己之所以受傷害,是因為自己脆弱,你可能意識不到,別人的態度可能是導致你受傷的部分原因。你應當意識到自己所受的傷害,不要變成一個無力反抗的受害者。
以下,列出了十種可能阻礙你麵對自己憤怒情緒的自我觀念,這些觀念阻礙了你自信地表達憤怒。在每一種觀念後麵,我們都提出了更正性想法。
(1)別人比我強大,我永遠無法在衝突中取勝
這不是輸贏的問題,即使你無法獲得所期望的結果,嚐試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告訴自己必須贏,否則就毫無價值,那麼你在沒開始之前就先將自己擊敗了。如果你嚐試提出自己的想法,至少你努力了。學會自信,意味著在未獲得理想的結果時不向自己發怒。
(2)從小我就知道憤怒是很糟糕的
你父母無法應付你的憤怒,並不說明憤怒是不好的。憤恐是人類情緒中的一種,它有它的功用。想一想同情性憤怒。如果你從不對任何事物感到憤怒,你還會有動機去改變事物嗎?憤怒有時是很重要的,它能揭示出我們的傷處,弄清我們在意哪些事物。誠然,大打出手的攻擊性行為是不好的。然而,充滿自信的憤怒是大有益處的。盡管你父母告訴你憤怒不好,但他們沒有教你學會如何自信,他們沒有教你學會如何積極地應付衝突,很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會,你應當自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