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對自己說“不”的奧妙——挑戰人性的弱點(3 / 3)

同時,生活在繼續。事實上,沒有比現在更適於快樂的時間了。如果不在現在,那是什麼時候呢?你的生活永遠充滿挑戰。最好讓你自己承認這一點並決定去快樂。畢業於牛津大學的阿爾弗雷德·D·索亞說:“長期以來,對我來說,生活似乎馬上就要開始——真正的生活。但半途中總有障礙,先要被了結的某事、某個未完成的生意,仍需利用的時間、需要付清的賬單之後生活才將會開始。最後,我逐漸認識到,這些障礙正是我的生活。”這一見解告訴我們,沒有通向快樂的途徑。快樂本身就是這途徑。

活潑進取的生活,不管是誰都會沒有重壓。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世界裏,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為每天訂一個目標,然後向目標勇往邁進。坐著發呆,自怨自艾地讓年華白白消逝,是最可怕的事。在你需要的時候,偶爾退到心靈的靜室中鬆弛一下。

生活中充滿創造力的人,會參加各種活動,使日子過得忙碌,趣味盎然。也會騰出一兩個鍾頭,躲到心靈的靜室裏鬆弛一下。這種人即使在生活中遭受重大的打擊,仍然能夠東山再起。

美國克利夫蘭印第安棒球隊的隊員勞裏布朗,在他和別的球員相撞得頭骨破裂後,不到七個星期又回到球場上。

影星小山姆·戴維斯幾年以前在意外中受傷後,成了報章雜誌上的頭條新聞。而自此之後他比從前更加熱心地表演,成為美國最多才多藝的演員之一。

在75歲生日時受到美國國會頒贈金章榮譽的詩人佛洛斯特,起初在國內默默無聞。他的第一本詩集是在英國出版的,回國後名聲才扶搖直上。

你也可能需要在許多煩惱之中,一再保持屹立不倒的精神。要積極地活著,就必須跟著生活的步伐前進,同時保持年輕。

偶爾一次的退縮,也許有助於你。

然後回到生活中——不僅在輕鬆的時刻,也要在艱苦的時刻。

在積極的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忍受壓力,擺脫困難、不幸和錯誤的束縛。

麵對這一切,我們必須去調節我們的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是某種完全在你體內產生的東西,是人們對外部事物的感覺和解釋所引起的內部反應。壓力由思維產生,並被你的身心所感受。

心理壓力有兩種:一種對你有益,另一種則對你有害。當某件事情讓你感到興奮的時候,糨就是有益的壓力。那時,你會心跳加速、血壓稍微升高、體內釋放出腎上腺素,而且呼吸變得急促。有害的壓力也會產生同樣的生理反應,隻是這些反應對你的身體並沒有好處。研究表明,這種因為財務不穩定、上司不夠體恤、工作能力不足等其他類似因素所產生的有害壓力,會導致憤怒、挫折、精疲力竭、沮喪、頭痛、高度緊張、失眠、注意力無法集中、消化不良、過食症、潰瘍、喜怒無常、性功能失常、高血壓、中風、心髒病,或是因為免疫係統的失調而導致無法抵抗感冒和一般病毒,甚至會虐待配偶和小孩。因此,必須控製這種壓力,具體可采用以下方法:

(1)培養正確的態度

把壓力視為生命中的轉機或挑戰。如果你能接受這些挑戰,你會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培養麵對這些壓力情境的有益技巧,以免傷人傷己。另一方麵,你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有信心麵對未來,迎接挑戰。

(2)辨別輕重緩急

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同時處理許多事情。為你生命中重要的事件排列順序,可以避免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危機。掌握輕重緩急,讓你能正確評估潛在壓力的利弊得失。通常,較不重要的事件壓力比較少。

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消除壓力情境,必須要先看這個情境對你長期和短期目標的關聯性有多大。如果你的目標遠大,就會容忍類似喜怒無常的老板、辦公室政治、資源不足等短期目標所帶來的壓力。因為輕重緩急由你控製,所以,你也能控製大多數工作所產生的壓力。若能進一步結合前麵所學到的時間管理技巧,來決定輕重緩急的順序,更能讓你掌握決策,不致偏離目標,對日常工作更能得心應手。

(3)保持彈性

了解你的目標和工作的輕重緩急有助於緩解壓力。但是,如果過於擇善固執,反而會助長壓力的產生。天有不測風雲,當你碰到突來的壓力,要將其視為成長的機遇,而非破壞的來源,並勇敢地接受它。

不要認為自己的想法或感覺一定是最正確的。避免舊調重彈、翻老賬、遷怒別人,也不要埋怨老天爺對你如何不公平。好死不如賴活著,更何況,生命掌握在你手中。

所以,你要善用天賦的權力與能力。盡量保持客觀、心胸開放、接受別人的看法。不要期望別人的行為會前後一致,而要在危機中尋找轉機,以達到你的目標。

(4)別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身上

當你期待別人在特定情境要和你有同樣表現時,你就已經對那個人塑造了一個錯誤形象。這就是所謂的“偶像化”,因為你看不到也不願意接受這個人的本來麵目,隻願接受你所塑造出來的形象。如果那個人的表現無法達到你所預期的,你就會非常失望,挫折和憤怒也會隨之而來。

對別人的期望要實際。要容忍別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經驗,同樣,也不要活在別人的不實期待中。不妨把你的需要和這些人討論,看他們是否願意接受你的需要。如果他們不願意,那麼你就注定要失敗了。

(5)及時溝通

隻注意壓力的征兆,例如:頭痛,卻忽略導致壓力的原因。而且在尚未排除壓力產生的內在原因之前,壓力雖然可以暫的緩解,還卻隻是治標不治本,而可能會導致更糟的結果。與其注意壓力的征兆,不如把這個征兆當作線索去試圖找出產生壓力的原因並加以矯正。

讓那些造成你壓力來源的人知道你的感受:“我一個人留在辦公室時,就感覺好像要被工作壓垮了,而且無法集中精神做我份內的事。”因此,不妨就如何解決壓力的話題開始談起:“你遲到的時候,我必須幫你做事,哪一天如果我要早點離開,你可不可以也幫我處理一下?”以試圖減輕工作負擔過重所產生的壓力。

(6)保持客觀

隨時留意你的長期目標,理出先後順序,能讓你掌握全局,並且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幹擾。一旦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你的情緒也不會受到波及。

有些事物是無法改變的,如果一心撲在上麵,隻能浪費時間,要盡量把功夫下在你能使得上力的地方,並努力尋找改善現狀的契機。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實,並不意味著你得放棄希望,它意味著你可以將精力轉移到別的地方,產生新的轉變。

下麵是幾點協助你克服這些難捱處境的辦法:

a。提醒自己這種令人不快的情境,都會事過境遷。

b。了解並接受壓力的事實,但不要被任何負麵的情緒打倒。

c。專心於有益達到你短期或長期目標的工作上。

d。對別人的敵意及粗魯態度不要太敏感,那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你的。

e。靠自己的力量來度過難關,天助自助者。

f。吃一頓豐盛晚餐、看一場電影、休個假、買個小禮物,來獎勵自己,能讓你精神為之一振。

(8)深呼吸

麵臨壓力時,最好讓你自己暫時脫離焦慮的情境。所以,呼吸一點新鮮空氣,舒服地坐在桌子前,閉上眼睛,數到四。每一個數字花一秒鍾:一、二、三、四。數到四時,用鼻子吸氣,讓肺部充滿空氣,直到有點不舒服為止。暫時屏氣凝神,再從一數到四。數到四時,從嘴巴吐氣。隻要重複幾次這個動作,就能消除壓力。

這個方法如果能和視覺影像配合,效果會更好。一邊深呼吸時,一邊想像問題解決、壓力消除之後的快樂情景。然後問問自己,要怎麼做,才能達到那樣的結果。而這個答案就是你的行動計劃。

把深呼吸和視覺影像配合的好處是,這會使你在輕鬆的狀態下,集中注意力。這種輕鬆的注意力集中狀態,就是你的成功之論。它讓你了解,你不一定要不擇手段,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時間深呼吸和想像成功遠景,就把全身的肌肉繃緊20秒,然後放鬆。這個方法雖無法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不過會讓你感到放鬆。

(9)采取行動

找出問題症結,針對事件設定策略來克服難題。不要讓你自己淪為壓力、無聊或他人粗心行為的受害者。如果你老在回應別人,你永遠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總是隨便發火,隻會讓自己更容易受到傷害。

想想那些讓你愉快、能激勵你、對你長期目標有益、能讓你有成就感的事。然後采取必要行動,以獲得你應得的美好結果。

(10)不要采取行動

你沒有必要對每一種感受都有所反應,但不妨接納某些感受。也許你無法妥善應對所有他人對你的批評、指責,但先不要加以評斷,暫時不要有任何回應。如果你要有所動作,先把對錯擺一旁,而想想誰提出的方式比較有效。

(11)適可而止

每完成一件事,就把它從你的行動計劃表上劃掉,休息一下,再做新的工作;把桌上和目前工作不相幹的東西拿掉,每天檢視自己的努力成果,然後把工作留在辦公室。

如果一定得把工作帶回家,要設定一段執行的時間,若超過時間,就不要再做,除非進度真的落後很多。記住,沒有什麼工作值得賠上你的生活。

(12)找人聊聊

如果為與造成你壓力的人溝通而煩惱,你反而會增加自己的壓力。在你工作已經堆積如山時,冒犯你的人也許早把工作做好了,或許正在飽餐一頓、睡大覺或打高爾夫球去了。所以,為什麼要跟自己過不去呢?詳細規劃衝突時的應對守則,態度要堅定。同時,找一個信得過的人談談,把心中的挫折、憤怒和痛苦都發泄出來,做做自己喜歡、有把握的事,並且下定決心,永遠不再跟那群家夥較勁。

(13)預防措施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減輕壓力,而高脂肪的垃圾食物隻會增加胃的負擔,讓你更疲累。酒雖然能暫時緩解壓力,但無法治本,有時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咖啡因則隻會讓你更焦慮。建議你多吃新鮮蔬果、全麥和高纖維食物來保持健康。

持之以恒的運動,例如:每周三次,一次一小時,不僅能降低體內因壓力而產生的腎上腺素,消除壓力產生的生理反應;同時也能強化身體對抗壓力的能力,增加體內能振奮心情的β-嗎啡。大多數人都發現持之以恒的運動讓他們精力更旺盛。

但是,不要運動過度。過度的運動會產生過量的可體鬆物質。可體鬆是人體回應壓力所產生的化學物質。一旦壓力增加時,不妨在運動後,洗個熱水澡。

晚上好好睡一覺。如果壓力使你整晚睡不著覺,白天可以小睡片刻。有些人可能不習慣,不過,你可訓練自己躺在沙發或趴在桌子上,睡上10分鍾。如此不僅能補充體力,而且,即使到晚上,你還是精力充沛。五分鍾的小憩,絕對可以讓你精力旺盛一小時。

(14)善待自己

打擊自己、責備自己、為別人承擔不必要的責任、杞人憂天等,都隻會破壞你的免疫係統罷了。麵臨壓力時,抽空出去走走,看場電影和朋友吃個飯或者自己獨處一下,這些都是你需要,而且是你應做的。

(15)每周有一個晚上九點上床

在每星期中找一天(比如星期五),晚上九點就上床睡覺。這麼做,不僅會讓你一個禮拜以來所累積的疲倦得到舒服的解放,也會給你一個輕鬆的周末開端。

如果,你已經削減了一些熱鬧的娛樂活動,無論如何,你禮拜五晚上一定要待在家裏。如此,才能開始有一個美好的夜晚。禮拜天,也是很適合提早睡覺的日子,因為,禮拜天的事情通常是比較少的,而且,提早睡覺也可以讓你充分休息,好應付一個禮拜的開始。

不管你選擇哪一個晚上提早睡覺,你投資在睡眠上的,將會得到很大的回報。例如,你這麼做必定會比晚睡時來得精神充足、神清氣爽,而且,在能量充足之後,你的工作和休閑的效率及品質,也必然提高許多。

6、別讓抑鬱擠壓你的心靈

心靈的抑鬱是一種憂傷,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另一番非抑鬱的狀態,從而達到很好的心態。對自己人性弱點說“不”,就要對抑鬱說“不”,它是阻礙人生發展的弱點之一。

卡爾·馬龍認為“找到消除抑鬱的創意辦法是最困難的,因為人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在承受抑鬱。”

是什麼導致了抑鬱?這成為幾千年來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大約2000年前,希臘人認為,抑鬱狀態是體內“黑膽汁”(black-bile)過多所造成的,而“憂鬱”一詞本身的含義就是“黑膽汁”。

抑鬱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我們的思維。首先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記憶力。我們會發現自己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任何事情,包括看書和看電視。我們的記憶力也變得很差,容易遺忘。即使我們回憶起一些事情,也多半是消極和令人不快的。

抑鬱影響我們思維的第二種途徑是,它影響我們對自己、對未來乃至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幾乎沒有什麼人在抑鬱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通常他們都會將自己視為沒有長處、滿身缺點、毫無價值。如果你問及一位抑鬱者對前途的看法,他們通常會這樣回答:“有什麼前途?”對他們而言,未來一片黑暗、充滿失敗。像許多強烈的情緒一樣,抑鬱也會使我們產生極端的思維方式,我們的思維變成了“全或無”的模式——我們要麼是個完全的成功者,要麼是個徹底的失敗者。

對您的忠告是:如果你患有抑鬱症,即,你感到你是個失敗者、你心裏充滿了憤怒和敵意、你驚慌失措、你認為生活沒有意義、你感到絕望,想逃避……無論你有哪一種感受,請記住:你不是惟一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全球成百萬的抑鬱者與你有同感。當然,知道這一點並不會令你感到好過,卻可以提醒你:出現這種心理狀態並不表明你很糟糕。令人遺憾的是,認為自己糟糕往往是抑鬱症的一個組成部分。誠然,很多未患過抑鬱症的人對抑鬱並不理解,他們會批評你,讓你振作點。但這並不等於說你自己真的有什麼不對,他們的做法僅僅說明,人們很難理解抑鬱。

患有“抑鬱症”者,的確像個失敗主義者。但是快樂人生的目的就在於走出抑鬱,獲得燦爛。無論如何,自我通達、自我調適是走出抑鬱的最好辦法。

害怕抑鬱是錯誤的,走出抑鬱才是成功的——這就是一個創意人生者應該信仰的法則。

當我們認識到抑鬱產生的背後心理之後,便可以著手製定一些具體措施,以消除抑鬱病毒。

(1)從現在起就開始積極的生活,不要總抑鬱將來。一旦發覺自己在抑鬱,就問問自己:“我現在為抑鬱而虛度光陰是要回避什麼事情呢”?然後,你便可以著手解決自己所要回避的問題。消除抑鬱的最有效辦法是采取實際行動。

(2)逐步減少你為自己安排的“抑鬱時間”。每天上午和下午為自己安排十分鍾的時間用於抑鬱。盡可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擔憂各種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困難。然後,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思想,將所有其它抑鬱都推遲到下一個指定的“抑鬱時間”。你很快就會發現,這樣無益地浪費時間是可笑的,最終你將徹底消除自己的抑鬱誤區。

(3)記下你昨天、或者一個星期甚至一年以來所抑鬱的各種事情,列出一份抑鬱清單。想一想你的各種抑鬱產生了什麼積極結果,再考慮一下你所抑鬱的事情有幾件確實發生過。你很快就會意識到,抑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活動,它絲毫不會改變未來,而你所設想的糟糕局麵實際上往往並不那麼可怕,有時甚至是相當不錯的。

(4)竭力去抑鬱!看看你在抑鬱時是否能夠表現出來。你可以對某人說:“看著我,我要抑鬱了。”別人會感到莫名其妙,因為你大概都不知道如何表現出你所熟悉的這種經常性活動。

(5)為了消除抑鬱,向你自己提出這樣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你就會發現抑鬱心理是愚蠢可笑的。

(6)針對自己通常抑鬱的問題,有意識地做一些你一直在回避的事情。例如,如果你一向省吃儉用,總是擔心將來有一天會手頭拮據,那麼你現在便可以開始將錢用掉。曾經有個富商在遺囑中寫道:“作為一個明事達理的人,我在活著的時候將自己的錢全部花掉了。”你可以如此效法。

(7)從現在起,用積極的思想和行為正視你的恐懼心理。

解除抑鬱不僅僅是心理行為,它還必須要在行動中貫徹,這也是許多人能夠擺脫或仍受困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