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的母親在孩子們身上因無謂的憤怒所耗的精力,要遠超過用在日常工作上的精力。每到晚上,她們是那麼疲勞,但她們卻從來沒想到,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是浪費在不必要的煩惱中了。
人整天處在煩惱之中,生命便消磨得很快。有些未到中年的人已經略顯老相;有些年方30正當青春的女子們,臉上已布滿了皺紋,這倒不是由於她們做了苦工,或者境遇的困難,而是因為日常的憤怒。這憤怒給予她們家庭的是不和諧和不快樂,給予她們自己的則是衰老。
煩惱不但使人的麵容衰老,還會使人的心靈衰老。有人說,煩惱好似一把鑿子,在人的麵孔上鑿出無情的皺紋來。
很多婦女為了除去麵容上的皺紋,便去用按摩術、電療法,運動和其他各種方法。但她們卻不知道,對皺紋和衰老最好的補救辦法、最好的萬靈藥卻在一個人的思想裏。最愚不可及的是,她們竟然為怎樣消除麵上的皺紋而不停地煩惱著——結果衰老越來越快。
驅除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常常保持一種愉快的態度,而不要處處顧及到生活與工作的不幸方麵。
維持身體的健康,也是驅除煩惱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胃口、充足的睡眠和清爽的神智都能夠消除許多煩惱。在病態的情況下,煩惱才最容易發生。那些身體強健的人,往往就沒有煩惱侵入的縫隙;但在體質衰弱、健康不佳的人群中,煩惱最能生根滋長。
但你一察覺到恐懼、憂慮的思想要侵入你的心中,就立刻把勇敢、希望和自信放進自己的思想裏,那麼這些種植在你心中的煩惱種子,自然無法生長。
要醫治煩惱,你無需尋訪醫生,更無需入藥房,你完全可以自己醫治。這藥就在自己的思想裏,在煩惱的時候,你應該好好的塑造自己,勇於去肯定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說“是”,用希望來代替失望,用勇敢來代替沮喪,用樂觀來代替悲觀,用寧靜來代替煩躁,用愉快來代替煩悶就夠了。那樣的話,煩惱在你的心靈中就無從生存了。
4、讓自己享受獨處的快樂
善於拋開一切煩心的事情,一旦養成了習慣,你的生活將得到很大改善,把你從混亂無章的感覺中解救出來,讓頭腦得到徹底淨化,對自己說“不”的目的就是要挑戰人性的弱點,把一切煩心的事情拋棄,對自己充分地進行挑戰,要想達到這一目的,享受獨處是最好的方法。例如,你可以在每星期都留下一個下午什麼也不做,這樣你便可以精神抖擻地重新麵對生活,並會發現它不僅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享受。的確,心靈清掃原本就是一種掙紮與奮鬥的過程。不過,你可以告訴自己:每一次的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你必須一次全部掃幹淨。你可以每次掃一點,但你至少必須立刻丟棄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
如果要我們給簡單一個恰如其分的注解的話,恐怕不能缺少“獨處”一詞,因為大多數人會在成群的人堆中尋找成功的路子,卻希望渺茫,一旦有獨處的機會,就會突然發現獨處是最快樂的生活之道。
獨處有助於減輕快節奏生活造成的壓力,帶給你安詳平和的心境。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著,耳邊充斥著噪音,人聲喧嘩,忍受著繁忙工作、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絲喘息的機會,那你真該好好計劃一下,找一天靜靜,讓那段時間全屬於自己。把平常為之牽腸掛肚的工作拋得遠遠的,一個人去海濱遊泳散步,看看電影,在公園的草坪上曬曬太陽,聞著花香,好好睡上一覺,徹底放鬆一下。
我們總是處於人群之中,在喧鬧的人群裏你聽不見自己的腳步聲。遠離生活,能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回歸原點。當然,對於有工作又有家庭的人來說,尋找獨處的機會很不容易。你可以和家人、朋友進行交流,向他們說明情況,征求他們的意見。那些關心愛護你的人,一定會給予你諒解和支持。從沉重的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你能心境平和地處理工作,對待家人、朋友,這將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推崇快樂生活的麗莎說:“幾年前,我還沒有開始簡化生活,那時候,我每天都忙個不停,不是工作開會就是被人約出去,參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動,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就算能稍微空閑一點,放鬆一下,我的腦子還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念頭,下一個預約的時間,將要涉及的內容,怎麼準備晚上的約會。生活一片混亂。”
要想學會獨處,你可以從每天抽出1小時開始。一個人靜靜地呆著,什麼也不做,當然前提是,你要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否則如果是有熟人經過,你們一定會像往常那樣漫無邊際地聊起來。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心慌意亂,因為還有那麼多事情等著你去幹,你會想如果是工作的話,早就把明天的計劃擬定好了,這樣幹坐著,分明就是在浪費時間。可是,如果你把這些念頭從大腦中趕走,堅持下去,漸漸你就會發現整個人都輕鬆多了,這一個小時的清閑讓你感覺很舒服,幹起活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手忙腳亂,你可以很從容地去處理各種事務,不再有逼迫感。你可以逐漸延長空閑的時間,四小時、半天、甚至一天。
下麵,我們談另外一個與“獨處”相關的問題,即怎樣才能做到“心靈獨處”呢?因為心靈獨處是最簡單而又快樂的方式。怎樣做呢?請你學會“大掃除”吧!
你一定在有過年前大掃除的經驗吧。當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時,是不是驚訝自己在過去短短幾年內,竟然累積了那麼多的東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為何事前不花些時間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否則,今天就不會累得你連背脊都直不起來?
大掃除的懊惱經驗,讓很多人懂得一個道理:人一定要隨時清掃、淘汰不必要的東西,日後才不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個人不是都在不斷地累積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健康、知識等等;另外,當然也包括了煩惱、鬱悶、挫折、沮喪、壓力等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
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至於總是沒能好好靜下來,替自己做清掃?
對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必須立刻放棄——心靈掃除的意義,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盤點庫存”。你總要了解倉庫裏還有什麼,某些貨物如果不能限期銷售出去,最後很可能會因積壓過多拖垮你的生意。
很多人都喜歡房子清掃過後煥然一新的感覺。你在拭掉門窗上的塵埃與地麵上的汙垢、讓一切整理就緒之後,整個人好像突然得到一種釋放。
在人生諸多關口上,我們幾乎得隨時隨地做清掃。念書、出國、就業、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退休……每一次的轉折,都迫使我們不得不“丟掉舊的你,接納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掃一遍”。
不過,有時候某些因素也會阻礙我們放手進行掃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擔心掃完之後,必須麵對一個未知的開始,而你又無法確定哪些是你想要的。萬一現在丟掉的,將來需要時又撿不回怎麼辦?
的確,心靈清掃原本就是一種掙紮與奮鬥的過程。不過,你可以告訴自己:每一次的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你必須一次全部掃幹淨。你可以每次掃一點,但你至少必須立刻丟棄那些會拖累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