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對上司說“不”的奧妙——委婉而不頂著幹(2 / 3)

大凡一個上司所以能為上司,他必定具有某些能耐和經驗,他經過多少年的跌打滾爬,當然已具備應付問題的能力,他所擁有的權力和威嚴同時也給人以難以超越的威懾力。

然而,聖人也是有缺點的,你不必因為上司的權威而覺得內心怯弱,何況上司的成功也是經過長期的苦幹出來的,付以時日,相信自己也會取得這樣的成就。

這就需要建立自信,需要在內心擺脫上司的影子。

你不妨注意並列舉上司的一些缺點,並與其優點及自己的優缺點對照,你會發現,上司某些方麵的能力可能遠不如你,甚至有些他做得很糟糕,他之所以位於你之上,是因為他先你進入公司,先你學到了某些東西,年輕的你在上司麵前又有什麼可以自卑的呢?

(4)使上司在工作中必須依賴你。

有一個董事長曾說過:“現在薪水職員,隻是對自己所分派到的工作努力,很少去注意其他事,尤其是從整體方麵考慮你所承擔的部分工作。所以這種人也隻能做一個薪水職員。”

顯然,要想超越上司,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上司器重和信賴你以外,你要使他在其它方麵能夠依賴你,那就是從整體出發、幫助上司解決問題,或掩飾他的不是和缺陷,那麼上司在內心裏不會不對你產生敬意和依賴的。

你應該想象自己站在上司的位置或比他高的位置上考慮問題,向上司和公司提出建議,表麵謙恭的你提出了這樣好的建議,上司一定會采納和看重你。

(5)保持你對上司的尊重,使上司能夠對你放心。

你要超越上司,上司感到了壓迫感。

如果上司是一個開明的領導,他會因為有你這樣的部屬而欣慰,公司總是需要一個更有能力的接班人。而這個接班人是自己培養的,上司又怎能不甘作人梯,喜作伯樂呢?你的謙卑更會使他願意輔助你。

如果上司是一個忌妒心很強的人,他就有可能成為你的惡友,對你發揮“惡”的本性,你是早了解他的為人,他的優點和缺點的,你心懷超越雄心,為什麼不努力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默默地培養能力和力量?

保持對上司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決定你是否能夠最終超越。

小丁在這方麵是非常出色的,很明顯從他處理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相處的本領已大大超過了上司,而他的年齡比上司差了整整20歲,然而他從沒表現出對上司的藐視,而是更為謙恭了。

上司知道他是不可能永遠居於上位的,因為他要退休,有著這樣一個跟著自己,快速成長的新的棟梁,上司能不心花怒放嗎?

你在上司的影子下,很快培養了自己超越上司的能力,是否超越上司,已全在你的掌握之下。

6、拒絕上司的奧妙

陶行知在取得金陵大學文科第一名的成績後,於1914年赴美留學,並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於1917年回國。

歸國後,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務主任。有一次,高師附中招考新生。國民黨政府一位姓汪的高級官員的兩位公子也來報考。可是,這兩位公子平日隻知吃喝玩樂,從不認真讀書、學習,屬於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結果,考試成績低劣,未被錄取。那位汪長官便打電話經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找陶行知,要陶行知通融一下,錄取他的兩個兒子入學。陶行知婉言拒絕。

第二天,汪長官派自己的秘書親自到校找陶行知當麵求情。這位秘書一見陶行知便說明來意,請陶行知在錄取兩位汪公子入學問題上高抬貴手。

陶行知鄭重地告訴來者:

“敝校招考新生,一向按成績錄取,若不按成績,便失去了錄取新生的準繩,莘莘學子將無所適從。汪先生兩位令郎今年雖未考取,隻要好好讀書,明年還可再考嘛。”

秘書見陶行知毫無鬆口之意,便以利誘的口吻說道:

“陶先生年輕有為,又有留洋學曆,隻要陶先生在這件事上給汪先生一個麵子,今後青雲直上,何患無梯?眼下汪先生就會重重酬謝陶先生的。”

說罷,從皮包取出一張銀票遞了過來:

“這是汪先生一點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納。”

陶行知哈哈大笑。推開秘書的手,說:

“先生,我背一首蘇東坡的詩給你聽聽:‘治學不求富,讀書不求官。比如飲不醉,陶然有餘歡。’請你上複汪先生,恕行知未能從命。”

秘書滿臉通紅,他站起來,收起銀票,改用威脅的口氣說:

“但願陶先生一切順利,萬事如意,將來切莫後悔。”

說罷,悻悻而去。

陶行知先生運用引用的方式來明誌和拒絕,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但是,弄得秘書惱羞成怒地悻悻而去,就容易給自己造成隱患,所以不能算一種高超的策略。那麼,該怎樣拒絕別人,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盡量不得罪人呢?

(1)掩耳盜鈴

不好意思直接說出的話,不妨當麵裝作自言自語。

人們礙於麵子,很多話當麵說不出口,裝作自言自語說出心中所想,對方便會知趣而退。

在自言自語中,當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將內心想法暴露無遺。因此,會談時,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方法,可將自己不好意思直接說出的話間接表達出來。比如,你可以說:

“我現在能不能這麼說呢?”

“不行,我到現在事都沒辦好。”

“我怎麼會立即和他交談。”

對方聽到後,便會覺得索然無味,自動停止說話。

(2)裝傻拒絕別人

有這樣一則小幽默,有一位老婦人在一家銀行的前麵賣煮玉米,由於她的玉米香甜可口,生意出奇得好,不久,便在銀行裏有了一筆存款。此時,她的鄰居就準備借她的錢做生意,並承諾給他很高的利息。老婦人深知這個人的為人,不想借給他,但又不好直接拒絕。便對他的鄰居說:“我們之間已經簽訂了合同,彼此之間不能搞競爭,銀行不賣煮玉米,我自然也不能搞信貸業務。”看似好笑,其實這位老婦人用裝傻的手段,輕鬆地拒絕了難纏的鄰居,這實在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手段。

(3)先予承認,再找理由婉拒

承認對方,是一種禮儀,在承認之後,一句“但是”,便可以扭轉話題,提出你自己的立場,所以不必擔心“承認”會果真如你所“承認”的那樣,這也便是“承認”的妙處所在了。

用“我真想幫你的忙,但是……”推出你已運籌於胸的一係列理由,其意思和你說“不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是同一立場,但聽起來順耳,動聽多了。

英國陸軍統帥阿瑟·韋爾斯利·威靈頓曾因成功地指揮了英國對拿破侖的半島戰役被封為公爵,以後他又與普魯士將軍布呂歇爾在滑鐵盧最終擊敗了拿破侖。

他早年曾在印度服役,阿薩戰役時,他負責同一名印度官員秘密談判。這位官員急於想知道能割讓多少土地給他們,想盡辦法都不能讓這位將軍開口。最後這位印度人說,隻要韋爾斯利透露給他這個消息,他願出50萬盧比酬金。

韋爾斯利問他:“你能保密嗎?”

“當然,我能保密。”印度官員急切地答道。

“那我也能保密。”韋爾斯利說。

(4)盡量少用否定對方的字眼

拒絕別人的時候盡量不要用否定對方的字眼。與人交往中,遇到你必須拒絕的事情,也不能傷害對方的感情,這時你可以尋找一些托詞。如:

“待我考慮考慮再答複你吧!”

用這種辦法,可以擺脫窘境,既可不傷害對方的感情,又可使對方知道你有難處。比幹脆毫不含糊地講“不”要強得多。

拒絕對方,一定要講究策略。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懷恨、仇視你。所以一定要記住,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的,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

另外,避開實質性的問題,故意用模棱兩可的語言做出具有彈性的回答,既無懈可擊,又達到了在要害問題上拒絕做出答複的目的。

以下這位著名造船家對權威的婉轉評價很值得借鑒:德皇威廉二世設計了一艘軍艦。他在設計書上寫道:“這是我積多年研究,經過長期思考和精細工作的結果。”他請國際上著名的造船家對此設計做出鑒定。

過了幾周,造船家送回其設計稿並寫下了下述意見:

“陛下,您設計的這艘軍艦是一艘威力無比、堅固異常和十分美麗的軍艦,稱得起空前絕後。它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將是世上最強的,它的桅杆將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將是世上最遠的。您設計的艦內設備,將使從艦長到見習水手的全部成員都會感到舒適無比。你這艘輝煌的戰艦,看來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要它一下水,就會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隻鉛鑄的鴨子一般。”

7、維護自身權益,該反對就委婉說出來

(1)不必奴顏卑骨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一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小說講,有一個小公務員一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結果口水不巧濺到了前排一位官員的腦袋上。小公務員十分惶恐,趕緊向官員道歉。那官員沒說什麼。小公務員不知官員是否原諒了他,散戲後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這話讓小公務員心裏更不踏實了。他一夜沒睡好,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這下子得罪官員了,他又想法去道歉。小公務員就這樣因為一個噴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他竟然死了。

這是一個看似荒誕的悲慘的故事,我們在為小公務員的死惋惜的同時,也為他的軟弱和缺乏自尊而歎息。

古今中外留名千古,能夠世代受人尊敬的人都是能夠永遠保持自尊的人,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在維也納時,曾受到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傾慕和照顧,他感激公爵,但並不因此出賣尊嚴。一次,公爵要求貝多芬到他家為一批占領維也納的拿破侖軍隊的軍官演奏。貝多芬看不起公爵這種阿諛逢迎的態度,斷然拒絕了。公爵憑他的地位和布施者的身份,一定要貝多芬演奏。公爵的傲慢冒犯了貝多芬的自尊,他冒著傾盆大雨衝出公爵的莊園,一回到家中,就把案頭上公爵的半身塑像猛擲在地上,摔了個粉碎,並給公爵寫了一封信。他寫道:“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為我,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隻有一個。”

有一次,貝多芬與大詩人歌德在一起散步,途中與一群德意誌、奧地利的權貴相遇。歌德對權貴肅然起敬,這使貝多芬十分惱火。他極力勸歌德不必卑躬屈膝,但歌德還是抽出被貝多芬挽住的手臂,恭敬地站在路旁,向皇族們一一行禮。隻見貝多芬昂然背著手走過去,這些皇族們首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意。貝多芬的自尊,為他贏得了別人的尊敬。

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說過:“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過:“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麼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隻有這樣,隻有自我尊敬,你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

(2)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名黑人少校軍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見對方是黑人,就沒有敬禮。當他擦身而過時,背後傳來一個低沉而堅定的聲音:“請等一下。”黑人軍官對他說:“士兵,你剛才拒絕向我敬禮,我並不介意。但你必須明白,我是美國總統任命的陸軍少校,這頂軍帽上的國徽代表美國的光榮和偉大。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須尊敬它。現在,我把帽子摘下來,請你向國徽敬禮。”士兵隻得向軍官行了軍禮。

這位黑人少校,就是後來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黑人將軍的本傑明·戴維斯。

不僅和比自己身份低的人或與自己身份相同的人交往要維護自己的自尊,即使和領導交往也不例外。

曾活躍於日本財政界的巨子、先後擔任三井銀行的總裁和日本財政部長的池田所彬說:“許多人認為,薪水階級的成功術是經常到領導家裏去拜訪、送禮,倘若自己不能去,也要讓太太代理。我在三井銀行服務時,我的領導名字叫做早川幹去郎。我太太問我:‘需不需要我到早川先生家去拜訪?’我立刻回答說:‘我並不想以此來成功。’我從不為了成功,而利用太太代替自己去逢迎領導。在職業場所中,大家都不好意思當著眾人的麵送禮,所以大家都走領導的後門。有些人其實也沒什麼事,但隻要一找到機會,就送禮走後門,我認為這是不需要的。”

池田先生很溫厚,頭腦也好,淡泊物質、名利,隻知盡忠職守,其他的事都不想,因此很受人尊崇。

(3)適當地替領導“背黑鍋”

許多老於世故的人懂得,如果上級把某些事故的責任推到你身上,你必須“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件事情明明是上級耽誤了或處理不當,可在追究責任時,上級卻指責你沒有及時彙報,或彙報不準確。例如,在某機關中就出現過這樣的事。部裏下達了一個關於質量檢查的通知,要求各省、地區的有關部門屆時提供必要的材料,準備彙報,並安排必要的檢查。某市輕工局收到這份通知後,照舊是先經過局辦公室主任的手,再送交有關局長處理。這位局辦公室主任看到此事比較急,當日便把通知送往主管的某局長辦公室。當時,這位局長正在接電話,看見主任進來後,隻是用眼睛示意一下,讓他把通知放在桌上即可。於是,主任照辦了。

然而,就在檢查小組即將到來的前一天,部裏來電話告知到達日期,請安排住宿時,這位主管局長才記起此事。他氣衝衝地把辦公室主任叫來,一頓嗬斥,批評他耽誤了事。在這種情況下,這位主任深知自己並沒有耽誤事,真正耽誤事情的正是這位主管局長自己,可他並沒有反駁,而是老老實實地接受批評。事過之後,他又立即到局長辦公室找出那份通知,連夜加班、打電話、催數字,很快地把需要的材料準備齊整。這樣,局長也愈發看重這位忍辱負重的好主任了。

為什麼他明明知道這件事不是他的責任,而又悶著頭承擔這個罪名呢?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這位主任知道,必要的時候必須甘心為上級背黑鍋。這樣,盡管眼下自己會受到一點損失,挨幾句批評,但到頭來,自己仍然會有相當大的好處,事實證明他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確的。

那麼,是不是在領導錯怪了自己之後,都不要去申辯呢?

當然不能簡單地下這樣的結論。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上述例子,便可以發現,局長之所以如此責怪主任,主任之所以不能申辯,是因為事關局長自己本身。假如事情不是這樣,那就另當別論了。這裏,至少有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事情與領導本人的工作沒有直接聯係,而隻是涉及到一般工作,特別是與自己的責任直接相聯係的話,則可以大膽地進行申辯。

2.如果是一些十分嚴重的惡性事故,是某種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或政治影響的事故,則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據理為自己申辯。這裏已經是在情麵和技巧的問題。如果你仍然為顧全領導的麵子而把苦果往自己肚子裏吞,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3.在涉及到觸犯國家法律的事情時,也應該毫不客氣地、實事求是地進行有力的申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要為領導或某人掩飾,就隻能是害了自己。而且,在法律麵前,誰也不可能徇情保護你,也不要寄希望於那些虛假的承諾。

4.如果是某些其他人為了推卸責任而往你身上栽贓,或者是有人對你有意見而故意向領導打小報告,陷害你,那麼,你完全可以進行申辯,以有力的事實向領導證明你的能力和忠於職守,並揭露那些心術不正的人的種種詭計。否則,你隻能吃啞巴虧。

在這裏還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特別是沒有太大關係的事情上,被領導錯怪了,此時采用“忍”的策略為佳,大可不必去申辯。因為,領導總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希望不出大亂子,希望大家都聽他的。如果你為了一點小事便不厭其煩地為自己申辯,以致於給領導造成過多的麻煩,那麼盡管你的申辯是正確的,有力的,其客觀效果也並不好,反而會使領導討厭你,認為你心胸狹窄,斤斤計較。

如果你覺得有必要予以申辯,使用的語言和態度如何是十分重要的。對此,除了考慮到當時領導的心情以及領導的性格特點與工作方式以外,非常重要的是,你切不可表現出一種蒙受冤枉的委屈狀,而應該表現出一種非常豁達的態度,首先肯定對方也許是無意中錯怪了自己,這樣,便給對方一個很好的台階,以便於改變自己的觀點。另外一點是,在申辯過程中,最好是多用事實講話,用事實證明自己沒錯,而不要直接地用語言表示自己沒有責任。最好是避免在語言中出現“不是我的錯”、“我沒有責任”等話,以免直接地刺激對方,使對方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4)把握向領導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在一個工作群體中,在利益麵前,不要逆來順受,也不要過分謙讓,應該大膽地向領導爭取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有很多人因為不會爭利而頻頻“吃虧”。

不會爭利一般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敢爭利,甚至連自己應該得到的也不敢開口向領導要求,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給領導造成壞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一種是過分爭利,利不分大小,斤斤計較,結果整天跟在領導屁股後喋喋不休地講價錢、要好處,把領導追得很煩。其實,這兩者都是不會爭利的,爭利也有個技巧問題。

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我們的祖先總結出的“真經”。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較勤懇認真,但在分房時,一個“有苦難言”,對領導隻提了一次要求,結果結婚5年,可3口人仍擠在一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找領導訴苦,有空就撥撥領導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弦,結果被優先考慮,而他的那位老實巴交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難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嗎?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於是什麼都不敢提,結果往往也是一事無成。幹好本職工作是份內的事,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越多。

隻要你能為領導幹出成績,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會滿心歡喜。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得多麼“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領導也善於把手中的利益作為激發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要求利益與領導把握利益是一個積極有效的處理上下關係的互動手段。一個有貢獻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為自己爭取利益是光明正大的。

那麼,怎樣爭取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呢?

①高度重視工資漲幅和職位升遷

不管怎樣說,絕大多數人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工資。如果工資的漲幅比同事低,一定會感到心理不平衡。這時,自認沒辦法的人是自暴自棄。

公司追求的是利潤,為了確保追求成功,它會給有較大貢獻的員工高額工資。如果你工資漲得不快,這無異於是一個警告:“你的工作能力不行。”增加工資是期待你日後能發揮實力、成功衝向下一個目標。

薩默教授認為:工資水平一般是判斷你工作能力高低、再決定升幅之多少的尺度。升幅的高低,不隻是工資金額多少的問題,對日後的升遷影響極大。工資升幅高,很容易爬上高位。

碰到工資漲幅低的危機時,要振作精神,拚命努力。等到下一輪漲工資,說不定就能夠把上次短少的找回來。經過這種磨練,以後就懂得深思遠慮,這是難得的人生經驗。那些自暴自棄的人就會被危機消滅。

職位升遷也有同樣道理,眼見同事或後輩逐一超過自己,把自己遠遠拋在後頭,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此刻要奮起直追。若被別人超越了,卻不自知,終將被淘汰。

每個月的工資雖然都按時到手,可眼見周圍的人一個個調升,自己宛若大樹生根般紋絲不動,遲遲不見調職令。這是不是危機的表現?

當然是危機的表現。人事的變動蘊含著極重要的意義。為使部門動作保持活潑,不致太過僵化,必須不斷地促使新陳代謝。要想成為升遷對象,必須憑著本身的優秀,不斷變動工作場所,積累豐富經驗,這樣通常就會比他人較早地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