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從領導,話說到位
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上司就易於接受你,喜歡你。否則,不分場合、不知深淺、說“是”不懂尺度,工作做得再好也不一定得到領導的喜歡。以下幾點是與領導說“是”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1)不可鋒芒畢露
君子藏器於身,相時而動。你的聰明才智不要在上司麵前故意顯示出來,上司會因此而認為你自大狂妄,恃才傲慢,盛氣淩人,從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與上司交談,須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尋找自然、活潑的話題,令他充分地發表意見,你適當地作些補充,提一些問題。這樣,他便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你的能力和價值。
二是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術性較強的術語與之交談。這樣,他會覺得你是故意難為他;也可能覺得你的才幹對他的職務將構成威脅,產生戒備,而有意壓製你;還可能把你看成隻會玩弄專業術語的書呆子,不信任你的實際能力。
(2)多讚揚,欣賞上司
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上司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可以坦率地表達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是人,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價值。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如果得知下屬在背後稱讚自己,還會加倍喜歡稱讚者。下屬喜歡上司,上司自然也喜歡下屬,這是交際吸引中相悅作用的結果。
(3)提建議要講究策略
提建議時,多注意從正麵有理有據地闡述你的見解。要懂得尊重他人意見,尊重領導意見,這樣,他才會承認你的才幹。提建議的方式要因人而異。對領導個人的工作提建議時,盡可能謹慎一些,必須仔細研究上司的特點,研究他喜歡用什麼方式接受下屬的意見。大大咧咧的領導可用玩笑建議法,嚴肅的領導可用書麵建議法,自尊心強的領導可用個別建議法,喜讚揚的領導可用寓建議於褒獎之中法等。
(4)不要當麵頂撞領導
批評領導時,必須照顧其麵子,不要令人下不了台。當麵頂撞是最愚蠢的。進諫的方式很多。如動情法,寓規勸於褒獎之中,比喻法等等。
2、對上司的旨意說“是”,並出色完成
麵對上司的旨意,要順從地接受,迅速地行動,遇到問題和困難還要及時地反饋信息,既要忠實地執行,又要出色地完成,這也是對領導說“是”最好的尺度,隻有這樣,你的工作才能得到上司的認可。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忠實執行
上級的任何指示或命令,原則上都應當忠實執行。如有疑問或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在下達命令時多嘴多舌地插話,先誠摯地回答一聲“是”,事後再問清楚。即使工作很麻煩,也不要顯得不耐煩的樣子,要順從地接受下來以換取上級對你不斷提高的信任度。接到上司布置任務的命令,應該做到:聽到招呼,立即停下手中工作,出聲回答並準備記錄本,走到上司麵前,邊聽指示,邊概要歸納記錄要點;上司在布置任務時不要插話;上司布置完後,再對不清楚的疑點進行提問,這時,要切實做到全部理解指示的內容;向上司確認完成工作的時間要求;同時接受多個指示時,必須明確完成任務的輕重緩急;完成上述過程後,重複指示內容,進行最後確認。
(2)迅速行動
準確領會上級旨意,並付諸行動。準確無誤地掌握任務的目的及作用,實施步驟及行動計劃。出現問題時要隨機應變加以解決。把握上司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製訂的工作計劃要確保能得到上司的基本認可。
(3)及時彙報
工作完成後,要及時彙報完成情況。工作最後完成之前,為了彙報工作時講清要點,必須先作好準備,彙報的內容要事先整理、記錄好;彙報的內容如果比較複雜,就要寫成正式報告材料;彙報應首先敘述結論,然後再介紹經過及補充說明;不摻雜自己的主觀判斷或推測,隻說事實;工作進展緩慢或遇阻時,要在中途彙報,聽取上司新的指示。你必須丟開對上司的偏見,事事替他著想,把他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也許你的上司命運比你好,但處世能力卻遠不及你,表現出不可一世的樣子,隻懂得一味批評下屬的工作做得不好,一旦問題真正出現之際,他卻推卸責任,誰也無法從他那裏得到明確的指示。無奈的是在現實生活裏,每個職員都要服從他的命令。你感到很氣憤,不過,請你不要忘記: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公司裏與其明爭暗鬥,甚至兩敗俱傷,不如努力與每一個人合作愉快。孔子不是告誡人們“小不忍,則亂大謀”嗎?你應該學會與公司裏的每一個人做朋友,在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改變你自己。
盡管上司沒有要求你把過去的工作紀錄拿給他看,你也應該把它們整理妥當,主動呈交給上司過目,讓他明白你的工作能力。對他忠心耿耿,上司自然會不再盲目挑剔你的工作方法,對你增加好感。
我們在工作中最應做的是支持、愛戴你的上司。自己常常站在他的立場想一想,你會發現對方有許多不得已的苦衷,無論遇到任何工作上的困難,對上司不過分依賴,避免與他發生任何正麵的衝突。尊敬你的上司,你會發覺對方慢慢開始接納你的意見。
3、尊重上司意見,替領導著想
尊重上司意見,對領導的意見說“是”,不采取直接的否定,這是對領導最大的尊重。處處替領導著想,領導最終會為你的忠誠所感動。切不可流露出對上司意見不屑一顧的神色,一定要把談論工作同個人的能力或尊嚴區別開來,時刻留意,不能把工作的看法誤當作對人的看法;也不能讓對方誤解,認為自己對領導本人有看法。隻要上級感到,你仍然是維護他的權威,你的意見是針對工作而非是借工作之名行人身攻擊,他們多半會冷靜下來,仔細考慮你的想法。
領導始終是權威,擁有最終決策權,而你隻不過是一種建議或參謀。因此,在說明自己的想法時,要以一種能讓上司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語氣要溫和,言辭要中肯,重要的是有分析、有根據,條理清晰、能夠說服別人,不要選用那些過於肯定的詞語或方式,而是要用建議的語氣委婉地加以表達。比如說,“是否可采用這樣的方式?”,“我覺得應該向您反映一些情況……”,“我想這樣是不是會更好些?也許這些看法會對您的計劃有所補充”。
對領導說明看法,下屬應根據領導的性格、情緒、環境等相機而動,選擇一個最能使他接受別人意見的機會。
在公開場合不如私下裏提建議;
事已確定不如事情尚處醞釀中提建議;
領導正發脾氣不如等他心平氣和時提建議;
領導心緒低落時不如領導較得意時提建議。
三國時,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才華初露,殺得曹軍大敗。曹將夏侯惇對曹操說:“劉備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為強,除掉它。”而曹操也認為,劉備、孫權乃自己統一天下之大障礙,所以決定掃平江南,發兵討伐。
曹操有一大夫孔融,以劉備是漢室宗親、孫權虎踞龍盤為名,稱曹操是“興無義之師,恐怕失天下之望。”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了,仰天長歎:“以最不仁義去討伐最仁義者,怎麼能不敗呢!”結果被人聽去,報告了曹操,曹操大怒之下誅殺了他全家。
據說,早就有人對孔融說過:“你這個人過於剛直,這將是你自取禍患的根源。”孔融不可謂才不高,可是出言不遜,惹來殺身之禍,教訓慘重。因此,下屬在與上級說話時,切勿激動,而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對的,也要注意態度、方式方法和時機問題,不要衝撞對方,引起上級怒火中燒,使他對你怨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