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許多人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價值,他們口袋裏裝滿輕蔑,他們隨時都可能取出來交給別人。拒絕接受他們的侮辱傷害,巧妙地還給他們,這樣你就會減少緊張,增加快樂。
6、對羞辱你的人大聲說“不”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語無論如何,都有一個共同點:說話的人很衝動,而且往往被逼得無話可說,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罵感染而變得像他一樣失去理智。應付他的基本對策是保持冷靜安詳,這樣才能夠穩操勝券。下麵列舉幾種對待侮辱性語言的方法:
(1)“你說話之前應該先想想。”
每個人幾乎在說話之前都是先想過的,對方這樣說,並不是真的提醒你去運用思想,而是指責你說了令他不悅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你把重點放在時間問題上:“哦,那麼‘以後’該怎樣呢?”
方法二,接受他的好意:“好,我盡力而為就是。不過,我一向習慣在你說話之前先想。”
方法三,采取幽默的態度,為他抱不平:“可是我想了你不想,對你不是太不公平了嗎?”或“我在這兒想,冷落了你,太失禮了。”
方法四,報以微笑,然後默默不語,如果他不耐煩了,想再說什麼,你就打斷他:“噓……!我正在想呀。”
(2)“你父母是怎樣教養你的?”
如果在談話之中突然牽扯到你的父母,這是最令人冒火的事,但是此時你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父母受了指責而生氣,對方與你父母無冤無仇,並不真打算侮辱他們,他的目標是惹你發火。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裝傻充愣。你說:“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方法二,側麵躲避。你默默想一會兒,再說:“我記不得了,恐怕得麻煩你自己去問他們。”
方法三,正麵回擊。可以做肯定的答複回敬他:“我隻記得一點,那就是不可以問這樣沒禮貌的問題。”
(3)“我不要跟你這種人講話。”
如此可惡的人決定不和你講話,是你該覺得幸運的事,你就該坦白表示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方法二,他這句話是對你講的,你當然可以說:“哦?抱歉,我還以為你是在和我講話。”
方法三,對付這種無禮言辭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假裝沒聽見:“你說什麼?”,“你是說……?”“我沒聽見,你再說一遍好嗎?”不管他是否願意再說,都是他輸了。假如他果真糊裏糊塗再說一遍,你就以牙還牙:“抱歉,你這種人說的話我聽不見。”
(4)“你自以為是什麼人?”
這樣的話是要你對自我認識產生疑問——你為什麼說出這種話?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不要動怒,索性把他的話說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夠資格和你說話,是嗎?”
方法二,謙和一點,請教他:“我倒沒想過這個問題,你常常自以為是什麼人嗎?”
方法三,用開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確定,不過我一定算是個人物吧,有不少人給我寫信呢。”,“現在嗎?我自以為是受害者。”,“不管是誰,反正是你沒聽過的人。”或者幹脆指指旁邊的人:“我自以為是他,你再問問他自以為是誰。”
(5)“你少來這一套。”
這不能算是一句太重的話,即便是當眾以不周的語氣對你說了,你仍應該禮貌地答複。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不必客氣。”,“請笑納。”
如果是你說的一句話惹怒了對方,而使他說出這樣的話,但是你覺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那麼此時,你的話可以說重些:“本是你應得的,何必恭維!”
7、反駁討厭的人不適當的言行
有這樣一個老板,他是出名的吝嗇。有一天,他叫夥計去買酒,夥計向他要錢,他說:
“用錢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看後非常生氣,責罵道:
“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顯然,老板想不花錢喝酒的言行是不適當的,而如果夥計不知如何機智應對的話,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嚴厲斥責,或者自己貼錢給老板喝酒。
在現實生活中,反駁別人的不適當言行可采用這樣一些技巧:
(1)比對方更荒謬
一位記者不識時務地向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說:
“你很富有。據說你的財產達30億美元!”
顯然,這是針對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潔而提出來的問題。對於蒙博托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嚴肅而易動感情的敏感問題。然而蒙博托聽了後並沒有動怒,而是發出長時間的哈哈大笑,然後反問道:
“一位比利時議員說我有60億美元!你聽到了吧?”
記者的提問顯然是認為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不廉潔,但並沒直說,而是用引證的方式來委婉表達的,蒙博托如果發脾氣正言厲色地駁斥,則既有失風度體統,又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心平氣和地解釋恐怕也行不通,謠傳的事情怎麼可能三言兩語便澄清真相呢?於是蒙博托除了用“長時間的哈哈大笑”這種體態語表示不屑一顧外,還引用一位比利時議員的話來反問記者,似乎在嘲弄記者的孤陋寡聞,但實際上是以更大的顯然是虛構的數字來間接地否定了記者的提問。
(2)委婉點撥
羅西尼是19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歌劇作曲家,他對待創作既嚴肅認真,又很強調獨創性。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請羅西尼去聽他的演奏。羅西尼坐在前排,興致勃勃地聽著,開始聽得蠻入神,繼而有點不安,再而臉上出現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節繼續下去,羅西尼邊聽邊不時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過一會,又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這樣,脫下戴上,戴上又脫下,接連好幾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羅西尼的這個奇怪的動作和表情,就問他:“這裏的演出條件不好,是不是太熱了?”
“不,”羅西尼說,“我有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不得不頻頻脫帽了。”
藝術貴在獨創,這樣才能形成帶有個性特征的風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襲與模仿,則隻能在藝術巨匠的濃蔭中苟且偷生,毫無建樹。因此,要反對單純的模仿,更要杜絕抄襲行為。羅西尼對模仿、抄襲行為的深惡痛絕蓋源於此。然而,直接的指責肯定會使對方十分難堪,羅西尼便用體態語及其說明(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來委婉地表示:“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襲了他們的作品。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那位作曲家的臉一定會漲得通紅!
(3)循循善誘
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象征沙皇反動統治的皇宮被革命軍隊攻占了。當時,俄國的農民們打著火把嚷道,要點燃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將皇宮付之一炬,以解他們心中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識的革命工作人員出來勸說,但無濟於事。
列寧同誌得知此消息,立即趕到現場。麵對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同誌很懇切地說:“農民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在點燃它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看可不可以呢?”
農民們一聽這話,列寧同誌並不反對他們燒,立即允諾道:“完全可以。”
列寧同誌問:“請問這座房子原來住的誰?”
“是沙皇統治者。”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同誌又問:“那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現在就讓我們的人民代表住,你們說,可不可以呀?”
農民們點點頭。
列寧同誌再問:“那還要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皇宮終於保住了。
遷怒於物往往是情感樸直、思維簡單化的一種表現,關鍵在於疏導。麵對憤激的群眾,列寧的5句循循善誘的問話,理清了群眾思路,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認識,保住了皇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采取的步驟是,首先理解和讚同群眾的觀點,這樣可以爭取到引導群眾的時間和機會;其次,正本清源,使農民們懂得,皇宮原來是沙皇統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卻是人民群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過來回歸人民群眾,就應該讓人民代表住,這個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農民們點了頭。最後一問,是強化迂回誘導的結果,讓群眾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目的。
(4)針鋒相對
有一位女作家寫完了一部長篇小說,發表後立即引起轟動,一時成為各大書店最暢銷的熱門書。有個評論家在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絕後,便一直懷恨在心,經常在評論中旁敲側擊地貶低這個女作家的才幹。有一次文學界舉行聚會,許多人當麵向女作家表示祝賀,稱讚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謝。忽然那位評論家撥開眾人,擠到前麵,大聲向女作家說道:
“您這部書的確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這本書究竟是誰替您寫的?”
女作家還陶醉在眾人的讚揚聲中,冷不防他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發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勢,做問題以外的爭吵於自己不利,她馬上鎮靜下來,露出謙和的笑容,對評論家說道:
“您能這樣公正恰當地評價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榮幸,並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訴我,這一本書是誰替您讀的呢?”
評論家的問話,用意十分明顯;而女作家的反問,同樣針鋒相對,潛台詞是說,你從來不認真讀別人的作品,所做的評論無非信口雌黃。連書都不讀的人,有什麼資格做評論!巧妙的反問,使評論家陷入了十分狼狽的處境。
(5)運用幽默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肯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在受到某種不合理的阻擾或不公正的待遇時,不妨哇哇叫幾聲,這也是在運用幽默的力量。
當問題已經十分明顯,這時再堅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懦弱的表現。
有一家公司的餐飲部,不僅夥食很差,而且收費昂貴。職員們經常批評吃得不好,甚至也謾罵餐廳負責人。有一回一位職員買了一份菜後叫起來,他用手指捏著一條魚的尾巴,把它從盤子中提起來,衝餐廳負責人喊道:“喂,你過來問問這條魚吧,它的肉上哪兒去啦?!”另一位職員要的是香酥雞,他發現沒有雞腿,於是他也叫起來:“上帝啊!這隻雞沒有腿!它怎麼跑到我這兒來了呢?”
同樣,當別人妨礙你的工作時,你也可以提高嗓門回敬他一個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擾司機,車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說她要在某個地方下車。司機一直很耐心地聽著,不吭聲。後來女乘客大叫:“你不說話,我怎麼知道要下車的地方到了沒有!”
司機也叫起來:“那你就看我的臉吧!我的臉笑開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克有一次拍攝一部巨片。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個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對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嘮叨攝影機的角度問題。她一再對希區柯克說,務必從她“最好的一麵”來拍攝,“你一定得考慮到我的懇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區柯克大聲說。
“為什麼?”
“因為我沒法拍你最好的一麵,你正把它壓在椅子上!”
在和不喜歡的人相處的時候,運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能避免造成過分尷尬的局麵,傷害別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