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斬魁龍(2 / 3)

本來甘草已經餓得將死,這次奮力一抗又耗去大量體能,再加上那巨蛇的殘頭猛烈一撞,按理說這甘草就此命歸黃泉。但是,他剛才在慌亂中吞了幾口蛇血,補充了他的體能,讓他無意中把小命撿了回來。

這條黃蛇和這山洞,自有一番來曆:

當年郭威起兵攻入開封,誅殺了後漢昏君隱帝,自立為王,是為太祖,改國號為周。郭威太祖善用奇兵怪陣,其中有一“龍蛇陣”便是所向披靡。此陣由訓蛇師吹笛指揮萬條毒蛇夜襲敵營,敵軍往往在享受美妙笛聲中無聲無息地命喪蛇口。這黃蛇便是當時龍蛇陣裏的一條。那時太祖帝去蛇籠閱兵(蛇),發現這條蛇竟然全身金黃雙目閃光,便覺喜愛,帶進宮中寵養。一日黃蛇溜出竹籠,偷食大遼進貢的長白山千年人參,又偷食西夏國進貢的昆侖山萬年靈芝和天山雪蓮。蛇本不食這些玩意,隻因宮裏王妃宮女們常喂它些山珍海味雜七雜八的東西,讓它脫離食欲本性,貪吃稀奇古怪之食品,所以才把這名貴靈藥吃得精光。這些珍藥本是太祖皇帝打算煉治不老神藥的,卻被黃蛇偷食,皇帝大怒,欲一刀斬死又覺太便宜於它,於是想到一法,用毒來毒死它,看這條毒蛇能不能以毒攻毒。周太祖便命宮中太醫調治毒液滲入雞肉來毒罰黃蛇,可是,上千種毒藥試過,黃蛇依然安然無恙。周太祖仍倔強之人,哪能這般輕易罷休,於是又命大臣搜集天下奇毒,一心想毒殺黃蛇。可是這黃蛇嚐盡天下萬毒,不但不死,反而精神煥發,比之以前更加黃光四射。周太祖心想此蛇不凡,定是龍身,於是也不再誅之,還禦賜名為“魁龍”,仍養於宮中。周太祖在位三年病逝,由義子柴榮接位,便是周世宗。世宗柴榮也喜愛此蛇,帶著它東征西戰,滅南唐、吳越、南漢、後蜀等國,後又與北漢、遼國的聯軍決戰,大敗北漢軍,迫遼軍退走,鞏固江山,一統天下。世宗每逢帶上魁龍出征,便能逢凶化吉,因而視之為吉龍。柴榮本是江湖俠士出身,義薄雲天俠肝義膽,為平定天下,四下殺戮,自知不是仁義之舉,自慚罪孽深重,便帶上吉龍,秘密隱居於這大別山斷天居中靜修,對外宣布已亡。世宗走後由七歲十皇子柴宗訓接帝位,是為恭帝,恭帝年僅七歲,每每思父便派人送來金銀珠寶,欲請父皇回宮,柴榮哪裏肯回去,便把每次送來的珍寶放入這斷天居中,心想若哪年天災之時,必有用場。誰知不到一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跟他的部下製造了陳橋兵變,搶了恭帝皇位,改國號為宋。柴榮得知,獨刀闖進皇宮。十萬禦林大軍,諸多武將待衛、無數大內高手竟無能阻擋。柴榮寶刀離趙匡胤頸上三寸,方停手靜立。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早嚇得麵色蒼白不敢動彈,稍過片刻趙匡胤冷靜下來,有問必答。幾經對話,柴榮便暗暗佩服趙匡胤的雄才偉略、治國之道。於是讓趙匡胤承諾不傷害恭帝並為天下蒼生著想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宋太祖當即立誓答應,柴榮方才撤刀出宮,返回大別山斷天居中續隱。當年柴榮退隱大別山,大皇子柴清影、二皇子柴炳材和四皇子柴熙要也跟著隱居於大別山區以盡孝道。柴榮靜修於此,不準他們打擾,獨與黃蛇為伴真到老死。那巨石屏障下,便是世宗柴榮的皇陵。是三位皇子把柴榮禮葬安息,由大皇子立碑文與屏障上,那屏障上提的是“逐塵北風淩壯士,拂袖南疆語無聲。何問中原幾多鹿,狂刀三嘯定乾坤。”三位皇子和世宗都身懷絕技、飛簷走壁如踏平地。這千仞懸崖,又何難於他們。三位皇子葬了父皇,守孝三年,本想帶上黃蛇,但那時蛇已有碗口精細,不便帶走,再說那黃蛇隻溫順於世宗,從不跟三位皇子親順,三位皇子無奈,隻好各自下山擇境歸隱。黃蛇便以此洞為穴,自身修煉。

翌日清晨。洞外山鳥鳴脆,把甘草吵醒。甘草迷糊中還以為睡在吳員外家,心中一個念頭乍起:要去鏟牛糞了!他猛地坐起身,看到麵前殘死的大蛇,吃驚之後,慢慢恢複神誌。

回憶斬蛇那一幕,現在還心有餘悸。他抓起地上柴刀,看了又看,又用大姆指刮了幾下刀刃,自言自語道:“這麼鈍的刀,怎麼會一下就把這大蛇劈了呢?”

在甘草這樣深居樗村的放牛娃來說,這把刀就是一把鈍拙的普通農家柴刀。就這樣一把刀,能把那麼一條凶猛的巨蟒砍死,能讓他不驚奇?

他哪裏知道,他手中這把貌不驚人不足二尺的柴刀,便是一百多年前柴榮王叱吒江湖、一統天下的默寂寶刀。此默寂刀當時有無名氏這般作詞:

星鬥移位八荒狂,

橫斷嶽,豎破陽。

流星誅月,鋒底誰爭芒。

馳騁狼煙嘯天地,

破镔鐵,斬南唐。

龍顏神兵傲天下,

萬裏雲,獨悲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