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在公眾麵前亮相並發表致辭就像一個戰士在戰場般一樣,既要出色地完成任務,又要成功避開一些“雷區”。領導幹部在當眾致辭中也或多或少地會出現一些失誤,正所謂“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但聰明的領導往往會做到防微杜漸,這樣才能有備無患。所以,領導幹部必須掌握當眾致辭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因為隻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展現出自己的語言藝術。
第一節:第一次當眾講話注意事項
身為領導幹部,無論是誰,都是從基層走出來的,所以,在當上領導之初,第一次公開講話就成了一堂必修課,下麵是對初為領導的朋友們提供的一些建議,可以有效地緩解你在第一次公開致辭時的緊張感。
首先是致辭前的準備工作。在講話前,你必須保持喉部的潤滑,所以你應避免喝燙或刺激性的飲料,如茶、咖啡,尤其是加牛奶的咖啡。
其次,在講話過程中要善於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如果你希望你的講話內容被聽眾接受,那麼你的手勢、身體姿勢和你的聲音都要像你的講話內容一樣讓人信服。千萬不要擺出像兩手緊握或雙手不知如何擺布的防衛式姿勢;更糟的是擺出一副嚴厲的姿態,比如雙手交抱胸前。這些動作會讓聽眾感覺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聽眾不知道你在講什麼也就不奇怪了。
為了使你的講話內容被聽眾理解,你就要采取開放坦白的姿勢。比如你在講課或向人們解釋某個問題時,要讓你的一隻手自然地放在一邊,或采用手心自然向上的動作。你一定迫切希望人們對你信任,那麼你就不要擺出說教式的動作,也就是那些指指點點表示強調,坐在台前交握雙手、手指撐出一個高塔形狀的動作。
另外,在講話的過程中,無論你講話的主題是多麼嚴肅,偶爾的微笑總能幫你贏得更多的支持。用眼睛不時有意地環視房間裏的每個人,就好像你在對那個人講話。
最後,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調,進而使你的聲音也具有“說服力”。在整個發言過程中,你都要用一種低沉而有節奏的語調,就好像你所講的都是對事實的陳述一樣。
第二節:致辭與一般講話的區別
首先,我們必須先對致辭與一般交談的區別有所了解:
1.一般交談帶有某種隨意性,而致辭總是以一定活動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的形式出現。
2.一般交談是即興式的,而致辭雖然也不乏即興,但對於稍為正式、鄭重的活動來說,卻是大多需要事先準備的。
3.致辭雖然也發生於主賓雙方之間,但是,致辭更經常發生於一定的集體活動之中,而一般不發生於少數人之間,甚至兩個人之間。
致辭時,無論主辭與賓辭,一般都要重視幾個問題:
1吸引力問題
在公眾場合致辭,如果開頭吸引不住聽眾,你就不能有效地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再好的內容,也不會有幾個人聽進去。所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針對性問題
致辭作為活動儀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申明活動宗旨,提出活動要求,表明主賓態度等等,往往有“開門見山”的作用。
3.隨機應變問題
致辭應顧及在場人的情緒和活動的氣氛,即使已有事先準備好的致辭,也要隨機應變,以切合當時人們的情緒和周圍的氣氛。
4.激勵性問題
致辭往往重在祝賀、激勵,因此要多說“好話”。當然,也還是要立足於實事求是,在此基礎上,充分激勵,以增強喜慶氣氛,鼓舞人心。即使在喪儀上致辭,我們也要鼓勵與會者學習死者長處,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來紀念亡人。
總之,隻有宗旨明確,旗幟鮮明,策勵人心,簡潔合宜,富有魅力,致辭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第三節:致辭一定要突出主旨思想
領導幹部無論出席什麼會議,或參加什麼活動時發表致辭,都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會議和活動的主題、議程安排、參加人員,以便在致辭中突出主旨思想;否則發表的致辭空泛無力,偏離主題,聽眾就會嚴重質疑領導的水平與個人素質。
因此,選擇合適的話題至關重要,有學者認為,選擇致辭話題一般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則:
1.關係原則
即選擇與會議主題有密切關係的話題。任何會議和活動都有自己的主題,任何講話、發言和討論都應緊扣這個主題,否則就會跑題,幹擾會議方向。
2.感化原則
即選擇能吸引和打動聽眾的話題。致辭是讓人聽的,你講的效果如何,關鍵是看聽眾的反應,聽眾是衡量講話是否成功的標準。因此,選擇話題首先要考慮聽眾是否關心,是否願意聽。如果聽眾對此不感興趣,盡管你津津樂道,口幹舌燥,也沒人聽,白白浪費腦細胞。講話要盡量選那些與聽眾關係密切、聽眾熟悉、有一定新意、能給人以啟發的內容作為話題。吸引人的話題,並非奇聞軼事或深奧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