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遂沒有把取得的成績說成是自己的功勞,而將其歸功於皇帝的“聖德”,以此博得封賞,可說是拍馬的高手。但是能拍得恰到好處,也是需要一番的功夫的,他這一招也為後世不少的人所運用。
現在有些人總是不屑於對別人的讚美,其實不然,因為它是一種交際的技巧。懂得讚美別人的人,一定是個能明察秋毫的人,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之詞。
以誠待人,才能友誼長久
北宋宰相寇準,同張詠是至交,寇準諳謀略,有治國興邦之能;張詠善詩文,有倚馬可待之才。兩人的共同特點是為人耿直,不卑不亢。
張詠在天府之國做官,飽覽西蜀風光。且不說沃野千裏,膏腴澤民,也不說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單說那股子辣味風情,也足以使張詠詩興豪發,咀嚼一輩子還不夠。張詠喜歡和同僚登高臨風,一覽無餘,切磋陰陽八卦,抒詠豪情壯誌。望天高雲淡,數大雁南飛。一天,同僚們把話題扯到他和寇準身上:“聽說寇準要當宰相了。你和他可謂是當今雙傑。”張詠並沒有壓人抬己、嫉才妒賢之意,真誠地說:“寇公奇才,可惜學術不足。”
後來,張詠從成都回來,拜訪寇準。兩個老朋友一見麵,不作揖打拱,隻拍肩相悅,問長問短,說不完的知心話。寇準擺下百禽宴,盛情款待他。酒逢知己幹杯少,他們你來我往,杯盞交錯,喝得好不痛快。天下沒有不散的酒席,人間沒有不別的朋友。過了一些時候,張詠要回成都了。分手前,寇準誠懇地請張詠贈言指教。張詠是不會說“寇公多多高升”的話的,再高升,皇帝放哪兒;也不會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恭維話,寇準學術不足嘛!張詠隻說了句:“《霍光傳》不可不讀。”
送走張詠,寇準回家後立即找出《漢書》,翻到《霍光傳》,逐字逐句往下讀,直讀到快完了,心頭“咯噔”一愣,“光不學無術”一句進入眼簾。寇準恍然大悟:“這是張詠說我的缺點呀!”從此寇準刻苦研讀,成了忠賢皆備、文略俱全的好宰相。
酒逢知己千杯少,千杯過後,我們聽到的是忠言,雖說忠言逆耳,但它是朋友的真心話。朋友之間就是要這樣,指出對方的缺點是為了讓對方更加完美!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生難得一知己,的確,像張詠和寇準已不多見!他們給我們的其實不隻是對待朋友要真誠,更要珍惜友誼,保存友誼,這樣才能使友誼地久天長!
摸透他人的心思辦事
明朝初年,周玄素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成為禦用畫師。別人都羨慕得不得了,但周玄素並不高興,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說不定哪天自己不小心做得有一點不合君心,就會有殺身之禍,還會累及子孫、家人。所以,每當皇上命他作畫時,他都是小心翼翼,千方百計地迎合皇上心意。即使是後妃王爺們召他作畫,他也照樣小心謹慎。
這天,突然太監來傳旨,說皇上雅興大發,讓周玄素前去作畫。周玄素趕忙收拾好畫筆、顏料,隨太監來到大殿上。太祖朱元璋今日特別高興,傳旨下來,讓周玄素在大殿壁上作一幅“天下江山圖”,以供自己欣賞,且時時提醒不忘“天下江山”之誌。
周玄素一聽,一下子驚在那裏。千裏江山,想要濃縮在丈餘牆壁上,那談何容易。要選取代表物吧,自己知道哪個合皇上心意呢?若其中一有差池,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怎麼辦呢?周玄素靈機一動,想起朱元璋對繪畫也略通一二,有時也喜歡塗鴉兩筆,何不設計讓他動手?想到這裏,周玄素奉承道:“微臣才疏學淺,且未遊遍天下九州,臣鬥膽奏請皇上啟動禦筆,草建出此畫規模,臣下再潤色一二,懇請恩準。”這下正說到朱元璋心眼裏。他在想這檔子事時,心中就已有了“天下江山圖”的藍本。於是親自動筆,揮毫潑墨,不長時間便勾勒出一個大致輪廓。然後,丟下筆自鳴得意地站在那裏,準備接受周玄素的奉承。周玄素不失時機地奉承道:“陛下乃大手筆!這氣勢,這筆力,哪是凡人能作出的。”朱元璋得意地哈哈大笑,於是命周玄素潤色。
周玄素想:“朱元璋剛愎自用,忌賢妒能。我若潤色得好,他肯定不高興。我若潤色得不好,他當場就會治我的罪。”於是一語雙關地說:“陛下的‘天下江山’已定,臣下哪有再敢改動的道理!”他用這幅壁畫來代指整個江山,為臣的有敢改變皇上“江山”的,豈不是造反割據嗎?朱元璋也聽出了他的雙關語意,也想借他這句吉言,所以哈哈大笑了一陣就作罷,沒讓周玄素再加潤色。
周玄素靠自己的機智巧對,終於躲過了這場暗伏的災難,這也許就是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