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個管理者的心境需要往其性格相反的方向發展,懦弱的性格向強硬的性格發展,強硬的性格向柔和的性格發展,這樣才能麵麵俱到。
管理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身處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麵對錯綜複雜的客觀環境,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就要求管理者一定要適應客觀環境,審時度勢,捕捉時機,隨機應變,而不能循規蹈矩。否則會陷入被動,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的發展。
在管理工作中,許多管理者所遇到的事情存在著激烈的變動性和複雜性,因而,管理者在作出決策時就要審時度勢。它要求管理者麵對紛紜多變的客觀形勢,要有清醒的頭腦,要在正確分析形勢、把握事物發展方向的前提下,善於權衡利弊,及時果斷地進行決策。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難做的就是放棄已經擁有的成績、優勢。但如果不能根據形勢的發展果斷放棄則往往會貽誤戰機,甚至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對於企業戰略而言,審時度勢,適時作出放棄的決策尤為重要。固然,作出退出一個領域的決定往往要比進入一個領域更難,但由於耽於小利而缺乏撤出的勇氣,就會陷自己於困境。大多數企業總是在經曆了沉痛教訓後,才會認識到主動撤退的重要性。
審時度勢,主動撤退,往往是企業獲得新生的契機。而優柔寡斷,沉迷小利,往往是企業走向衰敗的開始,甚至可能使企業走向死亡。這對於在行政單位的管理者們來說,也值得思考借鑒。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進有退,進退有序,有所不為,才有所為,該說“不”時就說“不”。
當然,要想提升管理者的決斷能力,光有勇氣,會審時度勢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準確鑒別下屬提的意見,在決策前集思廣益,廣泛聽取下屬意見,一旦到了作出決策的時候就要像一隻凜然不可侵犯的獅子一樣特立獨行。
集思廣益,就是管理者采用群眾的智慧,遍采眾人之長,在某一具體問題上要廣開言路,不能隻聽一麵之詞隻考慮一種方法,而要圍繞問題,讓群眾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衡量比較各個方案,選擇最優方案實施之。從這一角度說,集思廣益實際上可以使得管理者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