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與企業共成長——將企業使命植入員工內心(3)(1 / 2)

企業與員工密不可分

企業與員工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企業的成長要依靠員工的成長來實現,而員工的成長也需要企業作為平台。因此,員工要以忠誠於企業的心態與企業共艱辛、同患難,才能在與企業共同成長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高。

當一個人對企業有使命感,願意與企業共同成長的時候,就會心中始終裝著企業,總是把企業的興衰成敗與自己的發展聯係在一起,願意為企業的興旺發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會以企業為榮,為企業的發展思考,他會願意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超值的付出,把企業的發展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看待。

齊勃瓦出生在美國鄉村,隻接受過很短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他不甘心一輩子做馬夫,於是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發展的機會。3年後,齊勃瓦終於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築工地打工。雖然他也是一個進城的農民工,但是,自從進入建築工地那一天起,齊勃瓦就下定決心,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當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的時候,齊勃瓦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並自學建築知識。

有一天,公司的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視察工人宿舍時,看見了齊勃瓦手中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第二天,經理把齊勃瓦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

齊勃瓦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和管理者,是不是?”

經理點了點頭。

不久,齊勃瓦就被破格升任為技師。那些打工者中也有人諷刺挖苦齊勃瓦。但是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我們隻能在工作業績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的工作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我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主人,就能獲得發展的機遇。” 正是抱定了這樣的侈念,他工作努力,刻苦鑽研,係統掌握了技術知識。就這樣,齊勃瓦一步一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勃瓦終於做了這家建築公司的總經理。

企業成長我們不難理解,是指企業從小到大,從經營到規模的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作用是最關鍵的。一個企業要想快速地成長,必然離不開員工個人的成長。員工的成長就完全可理解為員工的全麵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能力的增長。一個職業人、一名企業員工,要想生存,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就必須具備相應的實際工作能力。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任何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都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否則將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同樣,企業不斷地發展,持續地增長,員工的素質也必須不斷提高,員工的能力也必須持續地增強。隻有員工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增長,才能談到其他方麵的增長。從而也才能跟企業共同成長,最終促進企業的成長。

其次是收入的增長。物質是根本,經濟是基礎。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幾乎沒有哪個人的工作是不需要經濟回報的。尤其在企業,賺錢是天經地義的,賺到更多的錢才是光榮的。如果一名員工什麼都做得很好,各方麵都得到了發展,唯獨經濟上沒有增長,那麼,仍然可以認為這名員工沒有得到成長和發展。因此,員工要從自身經濟收入增長點出發,促進企業收入的增加,從而促進企業的成長。

再次是精神的愉悅。人不僅有物質需求,也同時有精神需求。隻考慮物質需求而不考慮精神需求的發展,是不完全的發展。員工對企業製度環境、企業文化氛圍、企業行為方式、企業團隊狀況、企業對人的尊重等等的反映,就從精神層麵表現為對企業的滿意度。因此,要想和企業共同成長必須接受、理解、尊重企業文化以及企業製度。

由此可見,個人的成長不僅是企業成長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個人發展的需要。每個職業人士在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時,一般有三個導向,一是薪酬導向,就是以薪酬為中心,誰給的錢多就跟誰幹;二是成長導向,就是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和成長空間放在職業選擇的首位,工資待遇差不多就行了;三是興趣導向,就是把興趣、愛好作為自己職業選擇的主要標準。

應該說,這三種導向沒有對錯之分,但是,作為一個想在職業道路上有大發展的人來說,恐怕能力導向應該是第一位的。因為,有了能力的依托,薪酬不用擔心,你才有選擇發展興趣的更大空間。

一位老板在給要求漲工資的下屬的信中寫道:“漲不漲工資,表麵上是我說了算,但實際上,還是你說了算。你想想啊,如果公司真的缺了你不可的話,還用你來申請嗎?公司主動就會給你漲了。給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公司每年給顧問公司的顧問費,不是每年都上漲嗎?這還用人家主動提嗎,是不是?”

以自身的成長促進企業的成長,以企業的成長完成自身的全麵發展,這再一次印證了企業與員工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