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認真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報酬的多少、活幹的多少,總是兢兢業業地幹好工作。他寧可比別人多幹些活,也不希望失去這份工作,失去弟妹及家庭的希望。正是這份難得的責任心,使他得到了老板的認可和重用。如果黃立心浮氣躁,不是嫌洗車活髒就是嫌錢掙得少,就不可能有後來的發展。
當然,我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說隻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夠成為老板,而是說我們應當學習黃立這種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對待的精神。事實上,如果你能夠以對待事業的態度來對待你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並把它們當成使命,你就能發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即使再煩悶、枯燥的工作,你也能從中感受到價值,在完成使命的同時,你的工作也會真正變成一項事業。
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以這種眼光來重新審視你的工作,你就會覺得工作不再是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充滿樂趣。工作中,當你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並不是分內之事時,也就意味著你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因為在自動自發工作的背後,需要你付出的是比別人多得多的智慧、熱情、責任、想象力和創造力。
安迪?格魯夫應邀對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的時候,曾提出這樣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當做自己開的。事業生涯除了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你每天都必須和好幾百萬人競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以及學習新知識和適應新環境,並且從轉換工作以及產業當中虛心求教,領悟新事物,這樣你才能夠更上一層樓,才不會成為2015年失業統計數據裏的一分子。而且千萬要記住:從星期一開始就要啟動這樣的程序。”
那麼,就讓我們聽從使命的召喚,以為自己去啟動事業的程序吧!
思考題:
1讀完本文,你對“為誰工作”這一問題是否有了清楚的答案?
2為了踏上成功之路,你打算如何對待你的工作?
職場箴言:
我對青年的勸告隻用三句話就可概括,那就是,認真工作,更認真地工作,工作到底。
——俾斯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