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隻有不負責任的人5(1 / 1)

第三章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隻有不負責任的人5

變“工作需要我”為“我需要工作” 

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神聖的使命,就能極大地調動自己的工作積極性,戰勝困難,完成自己的使命。

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獎項,叫“終身成就獎”。無數的社會精英一輩子努力奮鬥的目標,就是為了能夠最終獲得這項大獎。但其中有一屆的“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一個“小人物”——清水龜之助。

他原來是一名橡膠廠工人,後來轉行做了郵差。在最初的日子裏,他沒有嚐到多少工作的樂趣和甜頭,於是在做滿了一年以後,便心生厭倦和退意。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車信袋裏隻剩下一封信還沒有送出去,他便想:我把這最後的一封信送完,就馬上去遞交辭呈。

然而這封信由於被雨水打濕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費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於這將是他郵差生涯送出的最後一封信,所以清水發誓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東打聽西詢問,好不容易才在黃昏的時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來這是一封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年輕人已經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當他終於拿到通知書的那一刻,激動地和父母擁抱在了一起。

看到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體會到了郵差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即使是簡單的幾行字,也可能給收信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和喜悅。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份工作啊!我怎麼能夠辭職呢?”

此後,清水更多地體會了工作的意義和自己肩負的使命,他不再覺得乏味與厭倦,他深深地領悟了職業的價值和尊嚴。他一幹就是25年,從30歲當郵差到55歲,清水創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紀錄。他在得到人們普遍尊重的同時,也於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見和嘉獎。

可見,使命感是一個人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找到了心中的使命感,明白了工作的意義,你就會充滿激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

費蘭德這樣做了,最終他獲得了成功。

30年前的費蘭德是一個還不到13歲的少年,但那時他就要求自己將來一定要有所作為。誰會想到,一個未滿13歲的孩子竟會把自己的人生目標不可思議地定在紐約大都會街區鐵路公司總裁的位置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費蘭德從13歲開始就與一夥人一起為城市運送冰塊。雖然沒有上過幾天學,但他總是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學習知識來充實自己,並且想盡辦法向鐵路工作靠攏。

18歲那年,經朋友介紹,他進入了鐵路行業,在長島鐵路公司的夜行貨車上當一名裝卸工,他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盡管每天的工作又髒又累,但他始終保持著一

份快樂的學習心態,因此受到上司的賞識,被安排到鐵路上,開始了檢查鐵軌和路基的工作。雖然每天隻能賺1美元,但費蘭德覺得他已經在向鐵路公司總裁的職位邁進了。隨後,他又被調到鐵路扳道工的崗位上。在這裏,他仍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並利用空閑時間幫主管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認為這樣可以學到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

後來,他回憶說:“記不清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工作到午夜十一二點鍾,才能統計出各種關於火車的贏利與支出、發動機耗量與運轉情況等相關數據。但也正是通過這些工作,我迅速地掌握了鐵路各個部門具體運作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通過這種途徑,我對這一行業所有部門的情況了如指掌。”

盡管在以後的工作生涯中,費蘭德一直在不停地調換工作部門,但無論做什麼工作,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不斷地補充自己的鐵路知識。很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現在,費蘭德已是公司的總裁,他依舊廢寢忘食地工作。他每天負責指揮運送100萬乘客,迄今為止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的交通事故。

弗蘭德的成功向我們證明:對於一個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員工而言,沒有什麼是不能改變的,也沒有什麼是不能實現的。

工作是價值的一種體現,應該是一種幸福的差事,我們有什麼理由把它當做苦役呢?有些人抱怨工作本身太枯燥,然而,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能夠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使命,並努力從工作中發掘自身的價值,你就會發現工作是一件非做不可的樂事,而不是一種惹人煩惱的苦役。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帶著使命去工作,你才能成為真正敬業的員工。

思考題:

1你能否感受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們的使命感?

2在實際工作中,你是怎樣對待工作的?

職場箴言:

比爾?蓋茨說:“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