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責任體現人品,人品決定產品4
樹立“結果思維”和“複命意識”
一位公司的老總曾經抱怨說:有時候員工似乎都在忙碌地工作,但企業卻拿不到結果,導致銷售下降,人心浮動,沒有業績。
關鍵就在於員工沒有把重點放到結果上。現在,有不少員工在工作與結果的認識上存在一種誤區,把上班當成結果,認為隻要上班就可以領工資,這種觀念大大地扭曲了員工與企業的關係。
事實上,我們不是用上班來交換工資的,上班的結果才可以交換工資。這就像睡覺一樣,睡覺沒有價值,睡著了才是有價值的,睡覺但睡不著叫失眠。失眠不但沒有價值,而且還是一種病。
我們要懂得一個基本道理:在工作中要擁有結果思維,對工作的結果負責,是對我們工作的價值負責。
“結果思維: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薑汝祥在《請給我結果》一書中解釋道,“既然鎖定了目標,鎖定了結果,那麼我們對於結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在結果麵前,你需要一個‘一定要實現’的決心!”
三星公司開發筆記本電腦要比索尼公司晚得多,但是現在三星的新產品活力十足,新品不斷,而索尼的新產品卻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當年,索尼的筆記本電腦因為設計精巧而在市場上很暢銷。三星公司為了與索尼公司的經典產品一比高下,決心開發出比索尼Vaio更輕更薄的新款筆記本電腦。
於是,三星高層要求研發人員按照比索尼公司同類產品“至少薄1厘米”的高標準來研發新產品。盡管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三星的研發人員經過8次反反複複的實驗與提高,還是實現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當時主攻技術創新的陳大濟(2003年3月被任命為韓國信息通信部部長),帶領研發團隊接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當初,也正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其他企業紛紛縮減研發經費之際,陳大濟和研發人員勇敢地承擔起責任,並沒有因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放棄努力。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研發不出比索尼產品“至少薄1厘米”的產品,三星筆記本電腦就超不過索尼,就沒有三星的強大!對結果負責,對公司的責任感,使三星的研發人員不斷克服技術難題,成功地實現了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實現的結果。
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戴爾看到三星的這些產品後大吃一驚,趕緊派人到三星采購。為此,三星順利地從戴爾手中得到了160億美元的采購合約,使三星一下成為全球最大的高端筆記本企業之一。
任何企業需要的都是結果,所以我們要永遠看重結果這個“目標”,而不是完成任務這個“程序”,因為完成任務不等於得到結果。我們中有很多人成天在忙碌工作,但是沒有拿出結果,這種職業生活狀態令人感到悲哀。
產生這種狀態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忽視了“結果思維”,隻為完成任務而機械地工作。所以,從現在開始,樹立“結果思維”,讓自己忙出結果。
在工作出結果後,我們還要樹立一種意識——複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