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教你做生意(三)(3 / 3)

成功的經商者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在於他們比別人更深刻地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大多數人隻是以事物表麵反映出來的現象作為行動的根據,而成功的經商者看到了現象背後事物潛在的發展趨勢;大多數人總是為眼前的利益而奔忙,而成功的經商者是根據長遠的目標來規範今天的行為;大多數人總是屈從於環境的壓力,而成功的經商者則要改造環境以實現自我。人的行為總要受觀念的支配,支配成功的經商者的觀念具有創新性和超前性。做生意需要機智,因為市場競爭在今天完全是智力的較量。做生意絕不能見利忘義,眼睛僅盯在一時之利上。不從長遠看問題,絕不會有長遠的成功。做生意需要理念的支撐,理念是經商的基礎。做一項生意就好比蓋一所房子,為了能夠抵禦風暴和洪水,房子的地基一定要牢固,要建在石頭上或堅實的地麵上,等到房子建起來,地基就看不見了。雖然地基看不見,但地基依然存在著,沒有地基,房子就會倒塌。經商的理念就好比是房子的地基,成功的生意必然有理念的支撐。

這裏所講的與眾不同,就是對自己理念的崇奉與信仰。經商的路上充滿了誘惑,有理念的支撐才不會產生動搖,並按自己的路走下去。同仁堂最初也不過是家小買賣,其能曆經300年不衰,就是遵循著他們的古訓:“炮製雖煩,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責,必不敢減物力。”在古訓的訓導下,傳頌著許許多多的故事,造就了一代一代的人物,這些聯係在一起就是企業的傳統。傳統構造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有了企業文化,企業就是遭受不可抗力的打擊而受到巨大損壞,企業也絕不會滅亡,依靠人的信念,企業完全可以恢複生機。

經商的成功者並非總是靠理性決定自己的經商行為,有的時候還要靠直覺。直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效的直覺,另一種是有效的直覺。無效的直覺憑感覺,想當然,豁著幹,將做生意看成是賭博,必然導致失敗。有效的直覺則是有觀念、有目標、有聯想,是在信念支配下的行動。這兩種直覺不能混為一談。

有效的直覺,就是人的意識。意識是人對事物本質的察覺,是對事物真諦的認識,是人的理性特征的自動反應。意識是通過對事物超前發展思考而產生的,是對事物變化提前的量的判斷。在綜合了這些認識之後,就會產生信念和信心,遇事毫不猶豫就能做出反應,無論別人怎麼看,都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2.從長遠發展規劃自己的生意。成功的生意人有特有的性格。性格是指人在自身經曆中,受一定目的的支配,形成對周圍現實的一種穩固態度以及與其相適應的習憤的行為方式。不同的性格會有不同的結果,成功的經商者的性格特征在於總能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在他們成為習憤的習慣中排除急功近利的做法。

以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表現在處理盈利問題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盈利與市場發生衝突時,拋開盈利抓住市場。市場就是顧客,贏得客戶就是贏得市場。生意成功的標誌不隻是盈利,不隻是名聲,而是贏得了一批忠實的顧客。記住這一點,經商就不會失敗。

經商共贏的原則,交易的雙方沒有輸家,應當是雙方都微笑地離開談判桌。如果一個人笑而另一個人皺眉頭,雙方的協議就不能持久。.李嘉誠先生講:“嫌了錢的買賣不一定是成功的買賣,成功的買賣是雙方都滿意的買賣。”現代營銷學提出了創造消費者求的概念,它的基本涵義就是關心顧客的利益,顧客購買我們的產品從中獲得了利益,那麼才會產生繼續購買的欲望。懂得“共贏”是成熟的生意人的標誌。

經商者隻要能按長遠目標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具備現代經商的各種意識,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工作,提高質量,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3.在前進的路上絕不動搖。大連華農企業集團量事長是一位農民企業家,他從創辦一個小油廠起家,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家著名的企業集團。這位企業家當過兵,在部隊裏是一名長跑運動員,多次在重大比賽中得過金牌。他體會到,萬米賽跑跑到最後,兩腿幾乎失去了知覺,這時隻要思想上一鬆勁,那肯定就會輸下來。因此隻能咬牙堅持,一個心思往前衝,這時起作用的不是戰術,而是意誌品質。後來,他就以跑長跑的精神辦企業,終於獲得了巨大成功。

凡事隻要方向正確,無論多麼困難,隻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滿意的結果。太平洋保險公司有一名保險推銷員,原本是一名下崗工人,根本沒有推銷的經驗,剛開始推銷,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每天無論成否都要向30個人推銷保險。有一天已經到了晚上11點鍾了,自己規定的定額還差兩個沒完成。他坐在末班公共汽車上,想來想去,就去向售票員推銷,說明各種險種的特征,到站後還留下了名片。可還有一個定額沒完成怎麼辦?他看見有一名警察在值班,就走上前去說明來意,向警察進行了推銷,於是,他完成了任務,心滿意足地回家了。就憑著這種精神,這人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保險推銷員,現在已經被提拔為保險公司的分部經理,是永不動搖的決心使這位推銷員獲得了成功。

生意的成功有一定的概率,不可能每一次都成功,但隻要不怕失敗必然能成功。有一句名言:“拒絕是推銷的開始”。如能按這樣的原則行動,就沒有不成的生意。日本連續16年獲得日本汽車銷售冠軍的程良治,他的推銷秘訣就在於鍥而不舍地“走動”。他認為每拜訪30個人,就能賣出一輛汽車。抱著這樣的信念推銷,每當被拒絕一次,他就認為自己向機會靠近了一步,因而從不氣餒,靠這種精神使他獲得了推銷冠軍。

我們一再講,做生意不是盲目的行動,不能憑著膽子大搞賭博式經營。但是,隻要做好了市場定位,進行了市場調查,了解到了銷售渠道,製定了營銷策略,就應當積極行動起來。隻有在行動中,做生意的機會才會出現。

北京某企業有一位職工,中專文化程度,戴一副高度近視眼鏡,調了幾個崗位都不能勝任工作,隻能去燒鍋爐。改革後,許多人停薪留職到社會上經商,他也跟著做,由於他既無能力也無關係,三個月一分錢也沒賺著。這時,他想起玉田縣有一位工程師曾來他原來所在的工廠推銷過新發明的焊藥,就去玉田縣找這位工程師,用2000元買下了這種焊藥的配方,自己申請了專利,生產這種焊藥。待產品生產出來之後,自己用平板車拉著焊藥到首鋼去賣,讓人家試用。開始人家根本不予理睬,他連續去了50趟,終於感動了用戶,同意試用。試用的結果還不錯,就答應了訂貨。由於他誠實可靠,這種供貨關係就確定下來了,每年的效益相當可觀。

一般人在能力上都不會低於這個人,但很難有這個人勇於行動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做生意需要機警,但首先要克服處在起跑線上的軟弱,要把失敗作為達到成功的階梯,一步一步地奔向所設定的目標,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