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規範管理我國工程建設總承包(1 / 3)

一、製定和完善政策法規

實行工程總承包在我國還屬新生事物,國家對它的發展應遵循“引導、扶持、規範”的原則。引導是前提,是其能夠健康發展的保證;扶持是必要條件,否則隻靠自身力量還一時難以成氣候;規範是關鍵,如果任其發展,就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規範主要是靠政策法規,靠國家和政府的一種強製力。因此,針對我國工程總承包的管理還沒有製定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現狀,政府應加強這方麵的立法,做到工程總承包有法可依,規範發展。另外,隨著工程總承包向深廣發展,還要不斷完善已有的一些規章製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使我國工程總承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嚴格企業的資格審查管理

從業資格審查製度是多年來實施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特別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築市場中,對加強宏觀調控、規範建築市場、保證建築工程質量和建築安全生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築法》以及其他一些法規對建築施工企業的資質等級、資質標準、申請與審批、業務範圍做出了明確規定。因此,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審批施工企業從業資格,實行總量控製。尤其對具有實施工程總承包能力的企業要嚴格審批,控製數量,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解決好當前建築市場存在的僧多粥少和各承包商之間的過度競爭和不正當競爭的問題。另外,要定期對這樣的企業進行考核,逐步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的機製,做到隊伍有進有出,資質等級有升有降,實現對企業的動態管理。

三、規範業主行為

業主是市場的主體,業主行為是工程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以往由於個別業主專業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或是由於利益驅動,使業主的行為極不規範,導致假投標、不合理壓低標價、縮短工期、索要好處費、肢解工程等現象的出現。這是我國工程總承包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最大問題。因此,今後在規範業主行為方麵,應嚐試推行實施建設項目法人負責製,建立健全法律體係,嚴格按建設程序要求科學地進行工程項目建設。

四、完善專業化市場

完善專業化市場,也就是要盡快形成比較成熟的分承包商市場。就目前來看,由於建築業政策方針和承包商經營思想的影響,許多中小企業不安心所處的分包地位,追求“小而全”導致其在低水平上重複發展,未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和企業優勢。因此,這些中小企業今後應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人員素質,提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穩定性,很好地勝任總承包模式下分承包商角色。另外,要注意分承包商市場結構的合理性,使總承包商具有較好的選擇性。

除上述外,還應注意鞏固原有市場,不斷擴大新市場,尤其要向國際市場拓展,盡快與國際市場對接。要形成自己的特點,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

發展我國工程建設總承包的建議

為發展工程總承包事業,建築企業要繼續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進行結構調整、體製變革,立足於總承包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建議做好下列工作:

一、適應市場和業主霈要,形成多種總承包模式

建築業服務的對象是業主,業主處在建築業變化的最前沿,是推動建築業發展的動力。承包商營銷的關鍵對象是業主,承包商必須關注業主的變化。近年來,業主對建築業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希望建築產品的成本逐步降低、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建築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確定性不斷增加,希望簡化建築產品購買的程序,希望建築企業能提供形成建築產品的全過程的服務。承包商應根據這些變化,以適應業主的需求為原則,按照業主的需求調整經營結構,發展適合不同需要的工程承包能力,不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模式,大膽探索和實踐各種工程總承包方式。

二、加大科技含量

在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與生產之間的關係為“科學一技術一生產”,經濟的增長以知識為基礎,生產的發展靠科學來推動,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將會在生產領域裏大展拳腳,以驚人的速度推動生產向前發展。知識經濟正對企業經營產生著根本性和戰略性的影響。

回看當今社會,注重科技創新的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排頭兵。事實證明:科學技術對企業效益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未來的企業應以科技“頂天”,憑借髙精尖的技術優勢立足於市場潮流的浪尖上,注重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靠創新技術占領市場。

加大科技投入。技術創新戰略的實施需要以巨大的科研經費投人作為基礎,我國建築業甚至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研發費用都是相當少的,這也從一個側麵表明了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原因。因此,工程總承包龍頭企業應轉變觀念,舍得在科技開發方麵加大投人,保證投入在營業中占有相當的比例。積極推進企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不斷拓展企業的直接和間接融資能力,實現多渠道籌集科技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