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的設計,努力兼顧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兩者的要求,以便形成一種在各級各類高等教育中適用麵較廣的“通用”特色。本書的通用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在體係上使邏輯結構清晰簡明,語言表達通俗易懂。本教材從管理學視角闡釋公共關係,以“協調論”為理論架構,突出圍繞組織與公眾在現代管理中形成的行為上、認知上和溝通上三大基本矛盾而展開公共關係的主體內容。全書分八章,其中第一章緒論為總論,第二章至第五章為公共關係的理論主體部分,闡述協調論中的關係協調、形象塑造和傳播管理,第六章至第八章為公共關係主要的應用技術部分,分述公共關係中宣傳、交往和活動策劃幾類技術和技巧。書中對一些專業性過強的內容,盡可能作通俗的論述,對背景知識要求過高的部分,則適當展開簡明的解釋。二是在內容上體現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本教材盡量吸收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盡可能反映和總結公共關係在我國近年來本土化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三是在使用上便於教學和自學的實際需要。在每章體例上開篇前設置了“重點提示”“關鍵詞”,章節後附有思考題和2~3個針對該章內容的案例分析。
本教材的寫作大綱由黃禧禎設計並經討論後確定。第一章至第四章由黃禧禎撰寫,第五章由黃禧禎、劉樹謙撰寫,第六章至第八章由劉樹謙撰寫。黃禧禎對全書作了統稿和審定。
廣州日報廣告處的詹巧如女士為本書的編寫搜集和提供了大量和詳細的近五年來我國公共關係的案例材料;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專家、學者相關研究的印刷文獻和電子文獻成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由於我們水平與能力有限,本教材肯定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懇請讀者和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編者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