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公共關係交往的溝通技巧(1 / 3)

人際交往是一種實踐,這要求我們除了了解人際交往的基本理論外,還要掌握人際交往溝通的技巧,以便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從公共關係人員角度談談這方麵的問題。

一、自信:交往的心理基礎

自信是指公共關係人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角色任務的自我評價。自信的心態,不僅是一個人戰勝困難、發揮自己潛能的前提,而且是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必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心理學研究認為,自卑或自傲的心態都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心理障礙。自卑是指缺乏自信心,它會導致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社交恐懼症”,表現為與陌生人一接觸就出現緊張、不安、心跳加速,甚至語無倫次;自傲是自信過度的一種表現,容易導致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不尊重他人,這也難以與人溝通。可見,自信是人際交往的心理基矗

那麼,公共關係人員應怎樣培養自信心?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塑造一個充滿自信的形象呢?

1.重塑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指人對自己綜合認識後所形成的自我印象和自我評價。它是人在交往中從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和評價以及從自己的主觀體驗中提煉形成的。在交往中,如果個人的自我形象得到肯定,即認為他人對自己有好的評價或者對自身的言行感到滿意,就能增強自信,同樣,也可以通過重塑自我形象,克服自卑,建立自信。而要重塑自我形象,一般來說,有以下的基本要求:

(1)客觀認識和評價自我。基本做法是,可以從社會期望、與他人(與自己地位和角色相同或相近)相比較以及從他人對自己評價中客觀認識自己,了解自我形象的實際狀況。

(2)建立重塑自我形象的目標。了解到自我形象的不足之後,就可以設計重塑自我形象的目標。目標不宜過高或過低,既要從社會期望出發,又要考慮自己的能力。

(3)尋找改變自我形象的突破口,從簡單行為開始,逐步增強自信。如不善辭令,就要爭取多說話,個性優柔寡斷,就要爭取自己多做主,由此體驗每一次小小成功的喜悅,逐步增強改變自我形象的信心。

(4)嚐試運用“難堪練習法”。日本一些企業管理者為了使公共關係人員克服靦腆羞怯、不善交際的弱點,專門讓他們在鬧市人多的地方,大聲歌唱和朗讀報紙,使他們練出“厚臉皮”,這一做法被稱為“難堪練習法”。它實際上是一種挑戰自我,迫使自己向自己弱點進攻的方法。在重塑形象的過程中頗為有效。如主動和陌生人搭話,能練就先開口的膽量;因角色差異有自卑感,強迫自己主動與地位、聲望高的人交往,就可以在尷尬中逐漸解除自卑的心理束縛。

2.適度自我開放

自我開放,又稱為“自我表露”,其含義是指人自願而又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他人的行為。在人際交往中,適度的自我開放,能顯示人的自信形象,有利於建立和促進人際關係交往。因為一個人自我開放能加深別人對自己的了解,能給人以一個真誠、坦率的印象,獲得別人的信賴,而且,一個人的自我開放又能引發他人的“自我開放”,這就能增強交往者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為彼此建立和諧的關係奠定基矗

如何進行自我開放?這就要首先了解自我的構成。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勒夫特和哈裏·莫厄姆曾提出了一個“約哈裏之窗”的理論模式,這一理論模式指出人的“自我”有四大區域。

開放區域,是指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那部分信息,如交往者的姓名、職業、性別、學曆等背景材料;秘密區域,是指那些自己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信息,如人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和習慣等;盲目區域,指自己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信息,如一個人自己尚未察覺的缺點等;未知區域,是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如人的某些潛意識、潛在能力等。

據此,自我開放的實質,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雙方有限度地各自擴大開放區域,縮小秘密區域和盲目區域的活動。

在自我開放中,要講究開放的策略和技巧。自我開放並非指不分場合把任何東西都告訴別人,而必須因人、因事和因條件而定,這就要同自我中心主義劃清界限。同時,自我開放的技巧還在於:談論自己時態度要誠懇,表述要明確、具體,要積極接納他人的反饋信息和評價。

3.避免和克服自我中心主義的傾向

自我中心主義,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事事處處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自我為中心,有操縱、控製他人傾向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在言行上與自我開放有表麵相似之處。因此,公共關係人員的自我開放,就一定要克服可能出現的自我中心主義傾向,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弄清自我開放與自我中心主義的區別,劃清兩者的界限。

(1)兩者目的和方式不同。自我開放的目的,是要在交往中增進交往雙方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因而注重雙向溝通的方式。自我中心主義者表露自我的目的,是為了吹噓自己,給人以虛假的印象,因而這種人並不關心他人的反饋,也不會去了解他人,在交往中多表現為單向溝通的方式。

(2)兩者性質不同。自我開放中表露的情況是真實的,包括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經驗和教訓,對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評價。自我中心主義表露的情況則往往是誇大或片麵的,具有不真實性。

(3)兩者心理成熟度不同。自我開放是心理成熟的表現,因而在自我表露時很注意對象、場合和時間等因素。自我中心主義則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瑞士著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以自我為中心是幼兒的心理特征,因而,自我中心主義的表露往往不顧時間、場合和對象等因素,隻要一有機會就表現自己。公共關係人員在交往中,切忌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否則,不僅容易給人留下一個自高自大的印象,而且會嚴重阻礙人際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