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要觸犯國外的各種禁忌
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禮儀風俗各不相同,在對外交往中要求組織的公共關係人員“入鄉隨俗”:一方麵要遵守這些地方的禮儀規範;另一方麵又要尊重各種社交風俗和禁忌,在對外交往中切勿觸犯這些禁忌。對外交往的禁忌有很多種,以下列舉其中一部分。
(1)交談的禁忌——與西方人交談要“七不問”:年齡、婚否、收入、住址、經曆、工作和信仰。因為這些問題均被西方人視作個人隱私,是非常不喜歡他人詢問的。外國女子和丈夫或其他人交談時,不要上前旁聽,如有急事需和她說話時,應先打招呼。男子一般不參與婦女圈的議論,也不要與婦女無休止地攀談,更不要隨便談論婦女相貌、身材。和英國人交往,不可以把王室的家事作為談笑的話題。
(2)舉止的禁忌——歐美上年紀的人在上樓梯或爬山時,不喜歡被人攙扶,這樣會使他們覺得有失體麵。在西方一些國家,抽煙時不要一次給第三個人點煙。跟英國人坐著談話,不要蹺二郎腿,站著談話,不要拍對方的肩和背。不要猛烈蹺起大拇指,在某些歐美國家,這是一種侮辱人的手勢。
(3)數字的禁忌——“四”的忌諱:在東方一些國家,“四”被視為預兆厄運的數字,如在韓國,不少的旅館沒有第四層,門牌沒有四號,甚至幾乎什麼東西都不用“四字”。“十三”的忌諱:這個數字在歐美國家最令人討厭,在許多場合都盡量回避它。如大樓沒有第十三樓,航空公司的航班沒有第十三號班機。
(4)顏色的禁忌——黑色是歐美一些國家所忌諱的顏色,因為黑色是喪禮色;綠色在日本象征不祥;黃色被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國人認為是凶、喪之色,花束、服裝都忌用黃色;藍色在比利時人的眼裏是不吉利的象征。認為藍色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5)其他的禁忌——如日本人忌用根花為禮花,印度人忌荷花作禮品,歐洲許多國家忌菊花,德國人忌鬱金香,英國人忌黃玫瑰為禮花等。
案例7-1社交幾例
例1:某人到新單位工作才幾天,在一次聚餐會上為了讓大家認識自己,作起自我介紹來,他從自己的童年談起,談了自己的成長,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待人接物的原則和方式,自己過去的業績等,談了近一個小時左右,大家確實“認識”了他,但後來人們一說起他,都會不約而同地說:這個人很會吹牛!
例2:某科室領導有一個習慣,喜歡拍下屬的肩膀表示親熱,不問年齡,不論男女。不久,有些年紀大的下屬說他沒大沒小,年輕的女同事說他作風不太正派。
例3:一所酒店的一名服務員在一次打掃旅客房間時,發現客人床上有一本翻開的書,她就用一張小紙片夾在當中,再合上書放在桌子上。事後,旅客在客房部經理麵前表揚了這位女服務員。
討論題
1.例1中某人為什麼會給人一個“會吹牛”的印象?
2.例2中為什麼下屬對該領導會有這樣的議論?
3.例3中為什麼女服務員一個小小的動作會受到旅客的表揚?
案例7-2把自己放在哪裏
在我所有的采訪記錄中,最失敗的一次就是采訪蕭乾老人。
在采訪蕭老之前,對這位名人的敬意已心存已久。除了因為看過他的譯作、散文、隨筆,喜歡他筆端流露的輕鬆優雅又不乏智慧的氣質,更因為這位前輩頗具傳奇色彩的記者生涯,令我十分羨慕。而他身為記者所具備的卓越眼光和文采,更令我敬佩不已。還在上中學的時候,就讀過蕭老的一篇隨筆,大致內容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在被攻陷的柏林看到德國人民排成長隊,從廢墟中揀拾磚頭,他問那些德國人在幹什麼,德國人回答說:“我們在重建家園。”肖老在文章後麵評道:“這是一個不會被打敗的民族。”
我記得當時我是被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並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做記者,我應該也能做到發現這種隱藏在平凡現象背後的偉大靈魂,是蕭老向我展示了一個優秀記者的境界。
在朋友引薦下,終於有機會去拜訪蕭老,所以事先立誓要給蕭老留下一個好印象。蕭老的家是淩亂隨意的,他本人也很隨和親切,一件灰布棉襖托著一張彌勒式的笑臉,實是極易讓人感到輕鬆愉快的老人。
當時太緊張了,我那麼想給蕭老留下一個好印象,以至於不知該從何說起、從何做起來表現自己。
我的朋友見我遲遲不開口,就陪著蕭老聊天兒,而我還沒想好該怎樣和蕭老拉近距離,後來有這樣和那樣的事情分散了蕭老的注意力,未及多談便不得不告辭了。
這是一次毫無結果的采訪。因為自始至終我就沒有做一個訪問者該做的事,而我又是以訪問者的身份去的。這種錯位我想也使蕭老難以處理——我既不是熱切的要了解他,他又何必自我表現呢?
事後分析這次失敗,我想其中一點在於我失去了平常心。有時候,我們麵對我們特別想結交的人,總免不了要刻意表現一番,希望對方能注意到自己,但假如事先已經確定了他是被關注的對象,那麼你關注他才是符合常理的。反過來,則不合常理,於是,我們的自我表現隻會事與願違。
若真心想去了解一個人或接納一個人,首先讓他知道我們對他多麼地感興趣,總是比讓他先知道我們是多麼地值得結交更保險些。假如當初告訴他我上中學讀那篇隨筆的感受,告訴他我非常希望了解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生活以及他作為記者的感悟,我想也許會聽到不少傳奇的故事,對我做個好記者也會有諸多的啟發。
但我當時沒有好好想一想,該把自己放在哪裏才最合適。
討論題
1.從公共關係角度,分析“我”采訪蕭乾老人失敗的原因。
2.談談你對“若真心想去了解一個人或接納一個人,首先讓他知道我們對他多麼地感興趣,總比讓他先知道我們是多麼地值得結交更保險些。”這段話的看法。
3.這一案例引發了你的什麼感想?
案例7-3“小燕子”的一封信張岩鬆等編著《公共關係案例精選精析》,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218頁。
日本奈良市郊區有一家旅館,外在環境優美,招待客人熱情,很吸引顧客。美中不足的是每年春季,許多燕子爭相光臨,在房簷下營巢安家,排泄的糞便弄髒了玻璃窗和走廊,服務員小姐擦不勝擦,使得旅客有點不快。旅館主人愛鳥,不忍心把燕子趕走,但又難以把燕子糞便及時、徹底清除,很是苦惱。
一天,旅館經理忽然想出一條妙計。他提筆寫道: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是剛從南方趕到這兒過春天的小燕子,沒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在這兒安了家,還要生兒育女。我們的小寶貝年幼無知,我們的習慣也不好,常常弄髒您的玻璃和走廊,致使您不愉快。我們很過意不去,請女士們、先生們多多原諒!
還有一事懇求女士們和先生們,請您千萬不要埋怨服務員小姐,她們是經常打掃的,隻是她們擦不勝擦。這完全是我們的過錯。請您稍等一會兒,她們就來了。
您的朋友小燕子
這顯然是以小燕子的名義寫的向旅客們解釋、道歉的信。旅館經理把它張貼到顯眼的地方。
客人們看了這封公開信,都給逗樂了。不僅不再提意見,而且還對這家旅館更感親切,並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討論題
1.旅館經理“小燕子”的一封信,運用了哪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2.奈良飯店為何要使用“書信”的溝通方式來消除顧客的怨氣?
3.結合案例,談談在公共關係中應如何采取人際交往的技巧去協調與公眾的關係?
本章思考題
1.公共關係中的人際交往的特點是什麼?有哪些類型?
2.人際交往在公共關係中有何重要性?
3.公共關係中的人際交往有哪些主要障礙?
4.談談社交中自信的重要性。
5.談談自我開放與“自我中心主義”的區別。
6.舉例說明非言語溝通如何才能達到明晰性。
7.在社交中如何運用關注原則?
8.結合你的經驗談談交往中禮貌的重要性。
9.公關接待有哪些禮儀要求?
10.會見會談有哪些禮儀要求?
11.聚會有哪些禮儀要求?
12.對外交往有哪些禮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