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公共關係策劃(3 / 3)

9.擬定策劃書

策劃書是公共關係策劃整個過程最後形成的文案,也是公共關係活動實施的依據。策劃書的形成,是公共關係策劃正式結束的標誌。一般來說,策劃書的寫作,應包括以下內容和結構:

(1)封麵。包括:題目;策劃者單位或個人名稱;策劃文案完成日期;編號;策劃書的性質(如“討論稿”“征求意見稿”或“修訂稿”“實施稿”“執行稿”等)。

(2)序文。如果方案內容複雜,可以用簡潔的文字作為一個引導或提綱。

(3)目錄。

(4)宗旨:簡述策劃的目的和意義。

(5)正文:對上述策劃步驟作簡明的表述和演繹。其主要內容有:活動背景分析和存在問題分析;活動的目標;活動主題;基本活動程序;傳播與溝通方案;經費預算;效果預測和評估標準。

(6)附件。重要的附件通常有:活動籌備工作日程推進表;有關人員職責分配表;經費開支明細預算表;活動所需物品一覽表;場地使用安排表;相關資料;注意事項。

公共關係策劃書寫作的基本要求是:內容簡明扼要、項目具體清楚。切忌辭藻堆砌、華而不實。

應該指出的是,公共關係策劃書寫作完成,已標誌著公共關係策劃的結束,但在這一計劃付諸實施之前,還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履行申報審批手續。

公共關係策劃書申報審批,是指經過本組織領導的審核和批準,有時還應向有關政府部門申報。這一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第一,審批過程是行政管理的法定措施。第二,審批過程是將策劃方案放入全局環境中進行宏觀的可行性研究的過程。某項公共關係策劃的活動,不一定能完全和適應掌握全局環境和全局的需要。第三,審批過程是政策把關的過程。公共關係策劃人員,未必都能夠全麵掌握和理解行政管理的政策法規,為減少策劃失誤,有必要請主管政策的部門把關。

四、公共關係策劃的技法

公共關係策劃的高智能性和高度複雜性以及人們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使公共關係策劃形成了各種多樣的應用技術和方法技巧。在公共關係策劃眾多的技法中,創意技法處於核心地位,這種技法又集中在對創意和方案構思的技法中,以下將從這個角度介紹一些公共關係策劃的技法。

1.群體組合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策劃已經由單一學科視角發展到多學科合作的階段。現代策劃的層次從經驗決策轉向科學決策,從“出賣點子”躍升到“全麵診斷、綜合策劃”,因而策劃模式也從個體勞動轉向集中各方人力共同完成。可以說,群體策劃是現代策劃的一個重要特征。

公共關係策劃的群體組合法,是一種人才組合的集體策劃方式。具體形式是組成一個專門負責策劃的小組,由策劃小組共同完成策劃的任務。策劃小組的人員一般由具備多學科的成員組成,而且要有經驗豐富的負責具體工作的公共關係人員參與。這有利於知識、經驗的互補,也有利於思維的發散。

策劃小組的工作步驟,可以歸納為5句話20個字,即分頭調研,共享信息,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專人提煉。

首先,由策劃小組的成員分頭收集、整理、研究基本的調查資料。然後將個人收集、整理、研究的初步結果向策劃小組成員互相通報,進行彙總形成第一次信息衝撞效應。

其次,每個人再次獨立構思至一定程度,由項目召集人召開策劃小組討論會。這個策劃小組會是腦力激蕩的過程,互相啟發,有利於創造性的意見產生。有時一次會議未必產生結果,就須重複前麵的程序,再擇日召開會議,直至有一個基本的結論為止。

最後,由指定的專人將策劃小組研究的成果整理在案,或者由不同的個人分別撰寫不同的方案,形成多個方案。

群體組合法是運用群體智慧進行策劃的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知識互補和形成衝擊思維的力量。在這種組合中,並沒有削弱個人智慧。因為,上述的第一、三、五環節,都要充分發揮個人智慧的作用;第二、四環節則是個人智慧與群體智慧的結合體;而更能體現個人智慧的,還有策劃小組的召集人,他同時也是策劃項目帶頭人。至於策劃小組的成員,要有較高的素質,尤其是要具有專業知識,熟悉情況,有邏輯概括能力、策劃能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2.專家小組法(特爾菲法)

群體組合法的策劃方式最大的好處是集思廣益,把集體智慧和個人智慧相結合,但也有可能出現選取的策劃小組人員不具代表性,或者在策劃小組討論時會出現策劃意見受到小組的“權威人士”左右的現象,還可能出現人際關係的不協調等情況。為了避免上述現象,可以考慮采取專家小組法進行公共關係策劃。

專家小組法,又稱為特爾菲法。特爾菲(Delphi)是古希臘城市的名稱,城中有座阿波羅神殿,據說可以預測未來。後來人們用“特爾菲”來比喻神的高超預見力。這種方法始於美國蘭德公司,先是被運用於市場預測領域。公共關係策劃借用這種方法,目的在於借助專家們的經驗、知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保證策劃方案的質量,並以此獲得最佳的活動效果。

專家小組法的特點是,參與策劃的專家之間互相不知道姓名,以減少人際關係和社會心理等方麵的幹擾、壓力和影響,使參與策劃的專家能暢所欲言,自主地提出自己關於策劃的觀點、意見和主張。專家小組法的實施步驟是:

第一步,把所要策劃的內容擬成若幹條含義明確的問題,將問題郵寄給經過選擇的相關專家們,請他們用書麵形式回答問題。這裏,問題的提出應不帶任何傾向性。

第二步,專家們在背靠背、互不通氣的情況下,獨立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將回答結果寄回。

第三步,將各位專家的意見收回後進行統計、歸納和綜合,得出一個有代表性的結果,並將這一結果再次反饋給專家們,征詢其意見。

第四步,專家們接到反饋結果後,再慎重地考慮,並修正自己的意見,然後將意見寄回。

經過這樣三、四輪的反饋,專家們的意見往往會比較集中,由此,便可得出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來。

3.自由暢談法(頭腦風暴法)

自由暢談法,又稱為頭腦風暴法,是由美國著名的BBDO廣告公司創始人A·F·奧斯本率先采用的一種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最初是為集體舉行獻計獻策會議而設計的,即采取會議的形式,引導與會者針對某個問題自由地思考。提出各自的設想,這種會議可以使每個與會者進入一種興奮狀態,能夠閃電式、突擊式而又獨創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方法對提高創新設想的數量和質量有促進作用,因而被廣泛采用,後來還發展出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三菱式智力激勵法(增加圖解方式)等在此基礎上的改進型方法。

自由暢談法,一般以會議的形式進行。會議人數限定在6~10人左右,會議主持者並不指明會議的明確目的,而是就某一方麵的總議題,要求與會專家自由發表意見。其具體要求是:

(1)會議上不允許對別人意見進行反駁與批評,也不要輕率下結論。

(2)主持人(尤其是高級領導者)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

(3)鼓勵每個人獨立思考,廣開思路,不要重複別人的意見,但可以補充和發展相同的意見,以使每一種意見都更具有說服力。

(4)意見或建議提得越多越受歡迎,不要怕這些意見和建議彼此之間產生矛盾。

運用自由暢談法的關鍵,是要在會議中堅持以下的原則:一是“風暴原則”。這是對與會者在心理上提出的要求。頭腦風暴的英文是BrainStorm,其原意指突發性的精神錯亂,其引申涵義就是要求每個與會者進入興奮的心理狀態後,快速地構思、不斷迸發思維火花,超越常規的思維。二是“新奇原則”。這是對與會者發表的意見在內容上提出的要求。三是“數量原則”,這是對發表意見在數量上提出的要求。四是“自由原則”。這是對會議氣氛的要求。五是“簡潔原則”。這是對發言者語言上的要求。六是“綜合原則”。這是對會議運作機製提出的要求。頭腦風暴法不是比賽,不是看誰的主意出得多。召集若幹人開會要求大家提出不同看法,是為了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所以強調相互啟發,彼此改進,經過“風暴思維”整合後,形成最優的創造性設想。

自由暢談法也有不足,就是意見提得越多,可能會離題越遠,使得對意見的鑒別與評價的工作量和難度都會增大。為此,有人提出了“反向暢談法”,又稱為“反向風暴法”,即在會議上要求大家專挑毛並專找矛盾,同意或肯定的意見一概不提,使之與自由暢談法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4.片方法(ZK法)

片方法是由東京工業大學片方善治所創,以其姓名的英文字頭ZK命名。這一方法的特點是使解題信息按“啟、承、轉、合”的線索發展,由此,尋找解題最佳方案。片方法可以一人使用,也可以多人一起運用。若多人一起參加策劃,可按如下程序進行:

啟——議題提出後,要求與會者各自搜集問題的所有相關資料和信息。

承——根據所搜集的信息和資料,按自己的思路,把解決方案寫在紙上。每個與會者就自己的方案發言,並巧妙利用他人提出的解決方案,思考新的解決方案。

轉——大家把所寫的東西貼在牆上,必要的話,關掉燈光,進行默想,對各自提出的方案進行反省和推敲,加以增刪或修正。

合——各自宣讀修正後的觀點,然後再通過默想,進行反省和推敲,將最後確定下來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全體人員對各自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找出最佳方案。

5.案例排列法

案例排列法,是指通過聯想方式進行構思的策劃方法,即通過對過去案例的回顧而激發新的構想的構思方法。從邏輯學上講,這屬於一種從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方法。

案例排列法,要求在策劃會議上,由與會者把與議題相同的過去的同類案排列出來。在排列案例的同時,讓與會者輪流發言,發言順序隨意可以按座位順序依次發言,也可以隨時發言。發言者先將曾經有過的類似案例排列出來,並隨時提出新的構想。記錄要把發言者的意見記錄在黑板上,記錄板分成兩邊,一邊記錄已有的案例,另一邊記錄新的構想,如此反複進行。案例排列法要力求窮盡與會者頭腦中的案例。因此,主持人要善於引導與會者進行聯想推理,以便產生新的構想。

案例排列法運用的關鍵是分析和推理,這一過程可用類比推理的方式進行,在其思維程序中可把案例和議題作“異質同化”和“同質異化”的雙向轉換。所謂異質同化,是指運用案例中熟悉的經驗和方法,應用於陌生的議題,推論和構思出新設想;所謂同質異化,就是把案例中與議題相類似的部分看做一個全新、不熟悉的問題,試圖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去解決,從而提出新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