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根據組織公共關係危機事件(輿論危機)的性質,不利輿論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輿論反映了客觀事實、輿論失實或部分失實、輿論反映的情況尚不明朗等。相應地,處理組織公關危機事件的對策也有所不同。
1.真實的不利輿論對策
真實的不利輿論,說明組織的行為確實損害了公眾利益,無論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都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因此,基本策略是:
(1)認真對待公眾的批評,及時向受害者、新聞界和員工澄清實情和原因,公開致歉。
(2)立即組成由領導、公共關係人員等構成的事故處理小組,商量對策,盡早擬定有效的補償方案或處理意見。
(3)及早采取補償或糾正措施,並把具體做法傳播給新聞界和有關公眾,爭取諒解,挽回大局。
2.失實或部分失實的不利輿論對策
處理這類公共關係危機事件要特別慎重,尤其要避免與受害者或新聞界簡單的對質或粗魯的爭辯。基本策略是:
(1)了解輿論失實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響程度和範圍,估量不利輿論可能或已經造成的形象和信譽的損失。
(2)明確劃定涉及該事件的首要公眾對象、關鍵公眾對象和相關程度較弱的公眾對象,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3)適當的時候,公布事實真相,尤其要爭取新聞界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以及盡可能讓超越於事件之外的“中性”公眾有機會、有條件來主持“公道”。
(4)對於嚴重的並且又造成重大影響的失實報道,應本著維護組織的合法權益而訴諸於法律。
3.情況不明的不利輿論對策
對情況不明的不利輿論對策的基本策略是:
(1)彬彬有禮地聽取輿論反映,但不輕率地對實質性內容表態。
(2)立即著手調查,查明真相,再作出對策。
(3)如果情況急迫,則應采取應急措施解決燃眉之急,再作仔細調查。
總之,無論什麼性質的不利輿論出現,組織的公共關係人員都應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應對,不能采取消極的、被動的態度。後者的表現是:
——什麼都不幹(鴕鳥政策)。
——我們跟蹤事態進展,但不采取任何行動(等著瞧派)。
——莫惹是非(踮著腳尖走路,謹小慎微)。
——隨遇而安,如遇困境,溜之大吉(無險全力投入,遇難退避三舍)。
——提問、提要求、表明立場層出不窮,但是,從不真正投入(外交家的手法)。
案例8-1決勝莫斯科——北京申奧的國際公關活動何春暉編著:《中外公關案例寶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早在1908年,《天津青年》雜誌就曾向國人提出過這樣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從1908—2008年,整整100年,中國人早已實現了前兩個願望,現在象征奧林匹克精神的奧運聖火終於要在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神州大地上熊熊燃燒了。
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向中國奧委會正式提出了承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4月1日,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12月4日,北京向國際奧委會呈交了承辦2000年奧運會申請書。1993年1月11日,北京正式向國際奧委會呈交了《申辦報告》。3月,國際奧委會一行12人在北京進行了為期3天的考察。臨走時留下一句“祝你們好運”。但是,薩馬蘭奇先生對北京的祝願並沒有成為現實。9月24日,北京時間淩晨2時30分,薩馬蘭奇宣布,悉尼獲得2000年第27屆奧運會的舉辦權,北京以兩票之差落選,令所有中國人扼腕歎息。
時隔8年,北京再次提出申辦奧運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的極大豐富,帶來的是更有凝聚力的中國心、中國情,社會各界都對這次申奧更具信心。
1998年11月25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內氣氛熱烈,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國奧委會遞交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從此拉開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序幕。此後,北京開始紮紮實實、有條不紊地展開申奧行動。1999年4月7日,經中國奧委會批準,北京市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申請書。
1999年9月6日,由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申辦大幕正式拉開。在奧申委成立大會上,奧申委開始向全國征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整體形象和口號的設計方案。
經過專家的反複評審,2000年2月1日,在奧申委第二次全體委員會上,通過表決確定了2008年奧申委會徽和奧申口號。奧申口號是“新北京、新奧運”。會徽運用奧運五環色組成五角星,相互環扣,與此同時它又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的象征,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此外,五星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以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髓。與此同時,北京奧申委網站開通。
突出東方文化的獨特魅力是北京申奧的另一法寶。在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舉辦奧運,對奧林匹克大家庭有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當古老的紫禁城飄蕩起世界三大男高音激昂高亢的歌聲時。全世界都為這種中西文化合璧之美深深吸引。北京奧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彙集到北京的故宮、長城和周口店,實現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的交融,是其獨特魅力。
最令人難忘的還是那決戰的最後一役。當北京申奧團抵達莫斯科後,開展了最後的公關衝刺。他們在會場周圍散發紀念品,帶有北京申奧標誌的徽章、帽子吸引了各國記者和遊人。特別是富有東方魅力的“中國結”更加供不應求。人們可以在各個會場看到老外胸前掛著紅色的中國結,別著北京申奧徽章,他們成了北京申奧的義務宣傳員。這些都給莫斯科,給國際奧委會的官員留下了美好印象。
在申奧現場的北京宣傳展台,以高科技手段和與眾不同的大氣布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展台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申奧官員和體育明星、影視明星在展台前展開強大的最後公關衝刺,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精彩的陳述是決戰的最後一段。北京奧申團是第四個出常這個排位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當天下午第一個出場,北京團在上午觀看完大阪、巴黎和多倫多等3個申辦城市的陳述後,可以利用中午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最後修改和調整,以揚長避短。不利之處是在聽過一個上午的講述後,奧委會官員可能多少有些疲憊,擔心他們不一定能繼續認真聆聽北京申奧團的陳述。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北京的精彩陳述打動了奧委會的成員。
首先出場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李嵐清。李總理英語非常好,發音抑揚頓挫,恰到好處,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北京申奧的態度和立場,當他讀完這份由他親自撰寫的報告後,博得了一片掌聲。
接下來是北京市市長劉淇承諾確保北京奧運將成為中國為世界體育留下的獨一無二的遺產;北京奧申委主席袁偉民表示堅決做好北京奧運的堅強後盾;北京奧申委體育主任婁大鵬和秘書長王偉分別介紹了北京的體育場館、交通、電信、住宿、環保等方麵情況;運動員代表鄧亞萍講述了一個她在悉尼參加火炬接力時的心事,引發了如果四億中國年輕人都能體驗到這種奧運精神那該有多好的心情;著名主持人楊瀾則從一個文化人的角度講述了中國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最後,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富有感性地總結了北京申奧的曆史意義——“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麼選擇,都將創造曆史,但是隻有一個決定有改變曆史的力量。你們今天有這個決定將通過運動促進世界和中國的友誼,從而使全人類受益。”
7月13日,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
討論題
1.從公共關係專題活動角度看,北京申奧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公共關係專題活動?
2.北京為成功申奧是如何向世人展示中國的國際形象的?
3.北京申奧的係列專題活動策劃有何創意和特色?
4.北京申奧過程中運用了哪些公關策略和技巧?
案例8-2“糟糕”的和“成功”的公關危機處理
(一)“華南虎照”事件
2007年10月12日,陝西省林業廳宣布:陝西發現了華南虎,並公布了據稱是陝西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文采村的村民周正龍在2007年10月3日拍攝到的華南虎照片。但這一轟動性的消息隨即引來了廣大網友的質疑,指可能是紙老虎造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傅德誌,稱自己以一個從事植物研究20餘年的權威科學家的身份,“敢以腦袋擔保”照片有假。
麵對網上對於華南虎照片的一片質疑聲,周正龍攜帶底片,與陝西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一起,赴國家林業局當麵彙報。國家林業局聽取了有關彙報之後,決定組織專家赴當地進行野生華南虎資源狀況的專項調查。
10月25日,國家林業局新聞辦公室主任曹清堯表示:“國家林業局隻是對保護區存不存在老虎這個事情,來做一個考察論證,照片真假並不是國家林業局需要確定的範圍。”10月30日,陝西省林業廳官方也宣稱,關於華南虎照片的質疑都是來自民間的,從來就沒有官方提出質疑,即使中科院有關專家認為照片有假,林業廳目前也沒有接到任何正式的對華南虎的質疑。
然而,社會上對華南虎照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大。青年法律學者郝勁鬆向國家林業局發出行政複議申請,要求對陝西省林業廳的失職行為以及周正龍的造假欺騙行為進行查處,並要求國家林業局委托專業機構對照片作出鑒定。11月16日,一網友稱“華老虎”的原型實為自家牆上年畫。同時,義烏年畫廠也證實確曾生產過老虎年畫。11月20日,寶雞律師正式向西安市公安局舉報周正龍。麵對輿論的壓力,陝西省林業廳首次回應“年畫老虎”之說,提出通過刑事調查等渠道解決年畫老虎與周正龍拍攝的照片之間引發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