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廣東和外國爭關餘,關稅餘款本該是我們的,為什麼要爭呢?因為中國的海關被各國拿去了。我們從前並不知道有海關,總是閉關自守,後來英國到中國來叩關,要和中國通商,中國便閉關拒絕。英國用帝國主義和經濟力量聯合起來,把中國的關打開,破了中國的門戶。當時英國軍隊已經占了廣州,後來見廣州站不住,就不要廣州,去要香港,並且又要賠款。中國在那個時候,沒有許多現錢來做賠款,就把海關押到英國,讓他們去收稅。當時滿清政府計算,以為很長久的時間才可以還清,不料英國人得了海關,自己收稅,不到數年便把要求的賠款還清了。滿清皇帝才知道滿清的官吏很腐敗,從前經理征收關稅有中飽的大毛病,所以就把全國海關都交給英國人管理,稅務司也盡派英國人去充當。後來各國因為都有商務的關係,便和英國人爭管海關的權利,英國人於是退讓,依各國商務之大小為用人之比例。所以弄到現在,全國海關都在外人的手內。中國同外國每立一回條約,就多一回損失,條約中的權利總是不平等,故海關稅則都是由外國所定,中國不能自由更改。中國的關稅,中國人不能自收自用,所以我們便要爭。
現在各國對於外來經濟力的壓迫,又是怎樣對待呢?各國平時對於外國經濟力的侵入,都是用海關作武器,來保護本國經濟的發展。好比在海口上防止外來軍隊的侵入,便要築炮台一樣。所以,保護稅法就是用關稅去抵製外貨,本國的工業才可以發達。像美國自白人滅了紅番以後,和歐洲各國通商,當時美國是農業國,歐洲各國多是工業國,以農業國和工業國通商,自然是工業國占勝利,故美國就創出保護稅法,來保護本國的工商業。保護稅法的用意,是將別國的入口貨特別加以重稅,如進口貨物值一百元的,海關便抽稅一百元或八十元,各國通例都是五六十元。抽這樣重的稅,便可以令別國貨物的價貴,在本國不能銷行;本國貨物無稅,因之價平,便可以暢銷。我們中國現在怎麼樣的情形呢?中國沒有和外國通商以前,人民所用貨物,都是自己用手工製造,古人說“男耕女織”,便可見農業和紡織工業是中國所固有的。後來外國貨物進口,因為海關稅輕,所以外來的洋布價賤,本地的土布價貴,一般人民便愛穿洋布,不穿土布,因之土布工業就被洋布打滅了。本國的手工工業便從此失敗,人民無職業,便變成了許多遊民。這就是外國經濟力壓迫的情形。現在中國雖然仍有手工織布,但是原料還要用洋紗。近來漸有用本國棉花和外國機器來紡紗織布的。像上海有很多的大紗廠、大布廠,用這些布廠紗廠本來逐漸可抵製洋貨,但是因為海關還在外國人手中,他們對於我們的土布還要抽重稅,不但海關要抽重稅,進到內地各處還要抽厘金。所以中國不獨沒有保護稅法,並且是加重土貨的稅去保護洋貨。當歐戰時,各國不能製造貨物輸入中國,所以上海的紗廠布廠一時是很發達的,由此所得的利益便極大,對本分利,資本家極多。但歐戰以後,各國貨物充斥中國,上海的紗廠布廠,從前所謂賺錢的,至今都變成虧本了,土貨都被洋貨打敗了。中國關稅不特不來保護自己,並且要去保外人,好比自己挖了戰壕,自己不但不能用去打敵人,並且反被敵人用來打自己。所以政治力的壓迫是有形的,最愚蠢的人也容易看見的;經濟力的壓迫是無形的,一般人都不容易看見,自己並且還要加重力量來壓迫自己。所以中國自通商以後,出入口貨物之比較,有江河日下之勢。前十年調查中國出入口貨物,相差不過二萬萬元。近來檢查海關報告表,一九二一年進口貨超過出口貨是五萬萬元,比較十年前已加多兩倍半。若照此推算,十年後也加多兩倍半,那麼進口稅〔貨〕超過出口貨便要到十二萬萬五千萬。換一句話說,就是十年之後,中國單貿易一項,每一年要進貢到外國的是十二萬萬五千萬元。汝看這個漏卮是大不大呢!
經濟力的壓迫,除了海關稅以外還有外國銀行。現在中國人的心理,對於本國銀行都不信用,對於外國銀行便非常信用。好比此刻在我們廣東的外國銀行便極有信用,中國銀行毫無信用。從前我們廣東省立銀行發出紙幣,尚可通用,此刻那種紙幣毫不能用,我們現在隻用現銀。從前中國紙幣的信用不及外國紙幣,現在中國的現銀仍不及外國銀行的紙幣。現在外國銀行的紙幣,銷行於廣東的總數當有幾千萬,一般人民都情願收藏外國紙幣,不情願收藏中國現銀。推之上海、天津、漢口各通商口岸,都是一樣。推究此中原因,就是因為中了經濟壓迫的毒。我們平常都以為外國人很有錢,不知道他們是用紙來換我們的貨物,他們本來沒有幾多錢,好多都是我們送到他們的一樣。外國人現在所用的錢,不過印出幾千萬紙,我們信用他,他們便有了幾千萬錢。那些外國銀行的紙幣,每印一元隻費幾文錢印成的紙,他的價值便稱是一元或十元或一百元,所以外國人不過是用最少之價值去印幾千萬元的紙,用那幾千萬元的紙便來換我們幾千萬塊錢的貨物。諸君試想這種損失是大不大呢?為什麼他們能夠多印紙,我們不能夠照樣去印呢?因為普通人都中了外國經濟壓迫的毒,隻信用外國,不信用自己,所以我們印的紙便不能通行。
外國紙幣之外,還有彙兌。我們中國人在各通商口岸彙兌錢,也是信用外國銀行,把中國的錢都交外國銀行彙兌。外國銀行代中國人彙兌,除彙錢的時候賺千分之五的彙水以外,並強賺兩地的錢價,在交錢的時候又賺當地銀元合銀兩的折扣。像這樣錢價折扣的損失,在彙錢和交錢的兩處地方總算起來,必須過百分之二三。像由廣東外國銀行彙一萬塊錢到上海,外國銀行除了賺五十元彙水以外,另外由毫銀算成上海規元銀的錢價,他們必定把廣東毫銀的價格算低,把上海規元銀的價格抬高,由他們自由計算,最少必要賺一二百元。到了上海交錢的時候,他們不交規元銀,隻肯交大洋錢,他們用規元銀折成大洋錢,必壓低銀兩的市價抬高洋錢的市價,至少又要賺一二百元。故上海、廣州兩地之間,彙兌一萬塊錢,每次至少要損失二三百元。所以用一萬塊錢在上海、廣州兩地之間彙來彙去,最多不過三十餘次,便完全化為烏有。人民所以要受這些損失的原因,是因為中了外國經濟壓迫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