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寬懷有道:心界有多寬,境界就有多高 (2)(3 / 3)

來往都是空,平安即是福

我是一雙空手起來的,到頭來仍舊一雙空手,不輸啥!不但不輸,吃過、用過、闊過,都是賺頭。隻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樣一雙空手再翻過來。

——胡氏警訓

成也官場,敗也官場。胡雪岩的發家是以官場為依靠而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同時他也無形之中卷入了官場的鬥爭中。他雖然熟於商道,但是卻不明白朝堂的鬥爭更為複雜。他以為自己隻是一介商人,隻想通過官場來獲取利益,但是卻忽視了自己的力量。

左宗棠與李鴻章的矛盾由來已久,李鴻章就說“排左先治胡,倒左先倒胡”,左宗棠雖然忠勇為國,但是在官場鬥爭中還是比不上李鴻章。

丁日昌為了李鴻章而處心積慮地想整垮胡雪岩,潘五又為了丁日昌而火燒胡慶餘堂。接著胡雪岩借外債、從中賺取利息差額之事爆發,發生了民眾來錢莊擠兌的風潮。朝廷派刑部尚書文煜前來查封胡雪岩的財產,摘去他的頂戴花翎,把他所有資產折成銀子償還虧欠朝廷的銀兩。

文煜經過盤算,認為胡雪岩的家產剛好夠抵朝廷的銀兩,因此也歎服說他是江南大俠。而他則看中了胡慶餘堂,因為他在錢莊裏的錢兌不出來了,這是胡雪岩欠他的。

芮瑾拿出珠寶首飾,成祥取出五十萬兩銀子,都被文煜回絕了,因為他就是想要胡慶餘堂。胡雪岩沒有辦法,隻好同意。

胡雪岩在幾十載中成就的榮華富貴瞬時煙消雲散。他看到自己的心血一朝化為烏有,難免不痛惜,但是他也很坦然。他在商場上遊走了那麼久,見過太多的大風大浪,而且他自認為這件事情問心無愧:他賺取這個差額是為了國家,而並沒有私吞銀子。唯一的問題是,洋人也不甘心就此被人占了便宜,英國商人也會給自己的政府施加壓力為自己出氣。他曾說過,節氣養不活人。一個人活著,光有氣節是不夠的,但是如果沒有了氣節也就與死無異了。自己並沒有對不起國家,而丁日昌等人卻是在為英國人賺取中國的錢,所以他自認為無愧於心。同時,他也知道這件事情左宗棠也幫不上忙,隻好聽天由命。

胡雪岩是商人,他的家人和朋友向來隻看到他在錢這個字上做文章,但是卻沒有看到他的另一麵。他曾說:“我雖說精於商道,善於取巧,可從沒有把錢當過性命。”

這也是肺腑之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在事實上,如果性命都難保了,要那萬貫家產又有何用呢?他在洋債上賺取過大錢,如今倒在這裏,也算是“敗”得其所了。因此,他並不怨天尤人。而且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資產充公,既然想到了這一層,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怎麼樣把剩下的事情盡可能地整理好。他在把胡慶餘堂交給文煜後,挨家挨戶給散戶還錢,這是他一生行商之本。現在他已經不求利,隻是為了心中的信念。

錢財本是身外物,胡雪岩說,必要的時候棄財保家。現在正是必要的時候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然以後未必能夠再次崛起,但是至少生活還能繼續,而且在這次的大變故中,胡雪岩更加體會出了夢謹等人對他的情義,那些姨太太中,除了羅四太太,別的都紛紛離他而去。他說:“商人為錢,錢能害命,我這一輩子,不懷念揮金如土之其日,而懷念少年時幾文錢買燒餅,喝水酒之日。”可見他是知天樂命的,他的晚年雖然貧寒,卻不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