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用機技法:圖難於易,機心於細 (1)(2 / 3)

一次,胡雪岩要做生絲生意,就和妻子阿珠的父親商量妥當,自己出一千兩銀子交給他做本錢,讓他回到老家湖州那裏開一家絲行坐地收絲。但卻碰上了一個問題:按照清朝當時的規定,如果想要開絲行,就必須要領“牙帖”,即今天所說的營業執照。但是牙帖是由京城發下來的,辦理牙帖的手續十分煩瑣。首先必須由擬開絲行的人先提出申請,再由當地州縣層層上報到京,最後由京裏審批之後再將照本發下,如此一來,要拿到牙帖,最快也得三個月,此時已經是三月末了,若現在辦牙帖恐怕要到六七月才能批下來。

而新絲一般都在四五月間上市,此時正是鄉下青黃不接之時,農民就算不等錢用也會急於將新絲賣出去,因為新絲存放時間長了會發黃。如此一來,絲行如果收購的話價錢上就會便宜很多。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就隻能再等一年了,這一年下來,一筆到手的錢財就憑空而飛了。

另外,胡雪岩在官場上的靠山王有齡此時已經得到了外放湖州,馬上就要走馬上任了。而此時胡雪岩的阜康錢莊也已經成立起來,王有齡既到湖州,他的阜康錢莊自然就能夠代理湖州府庫的“收支”。王有齡到湖州後征收錢糧,必然有大量的現款存入到他的阜康錢莊送往省城杭州。如果胡雪岩能夠用湖州收到的現銀就地買絲,運到杭州再脫手變現,交給官府的庫中,對公家而言毫無損失,而他自己卻能夠無本生利,這麼好的算盤,胡雪岩怎麼能不把它打響呢?

因此,胡雪岩再三要求速速把牙帖的事情搞定,絕不可能拖幾個月之久。他特意派人前往湖州不惜幾百兩銀子要求把絲行先開起來。

機遇隻給有準備的人,胡雪岩就是看到了商機,然後不惜一切手段做好工作,等候它的到來。如果僅僅按照客觀條件來看,這個機會是胡雪岩想抓而不可抓住的,但是他依然果斷火速地作出了決定,雷厲風行,絲毫不留空隙。他抓得這麼緊,機會怎麼可能還會輕易溜走呢?如能把生意場上自己每一次能掌握的機會都把握住,把每一次看似要擦肩而過的機會也都盡力抓住,何愁做不成生意呢?

為圖大利,不惜刀口舔血

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自己去舔,風險總是要人背的。要緊的是一定要有擔保。

——胡氏警訓

在商人的眼裏,隻要能夠得取利潤,在自己的原則範圍之內,風險再大也都是可以嚐試的,況且在商場上,往往風險越大,回報越大。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如果能做的生意都去做,事業自然會以更快的速度做大。

胡雪岩就毫不諱言談利潤,在商言商。他說:“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去舔,風險總有人肯背的。”刀頭舔血,風險自然不小,很多人也許想到了有利可圖,但是未必敢去做,而胡雪岩則不然,成功的商人就應該把眼光放在能夠得到利潤的事情上。

胡雪岩開始做生意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由盛轉衰,但他絕少和太平軍做生意。對他來說,太平軍是“賊”,自己作為大清的子民,不應與之打交道。他的生意根基在杭州,太平軍攻下杭州之後,也曾邀他回杭州幫助善後,當時他的老母、妻兒也都陷在杭州。如果從一般經商的角度看,回去的話不僅能打理生意,還可以照顧家裏,但是胡雪岩沒有同意。他認為當時天下仍然是大清的天下,在太平軍的領地做生意違反朝廷王法。其實他這樣的做法出發點還在於利益,因為他生意的重心還是在朝廷這邊,而且與太平軍做生意所獲的利益不足以讓他去冒這麼大的風險。但是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在,胡雪岩是敢於刀頭舔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