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太平軍兵將的存款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太平軍久據江南這片富庶之地,自然聚斂了不少的財富。史料記載,洪秀全定都南京後,修建天王宮內城金龍殿,殿內楹柱所敷金彩全為真金粉末。當年曾國荃攻下安慶,僅在英王陳玉成駐節安慶修建的英王府內就搜斂了不下二十萬銀子的財寶,可見,太平天國中下層兵將中,從各種來路積蓄私財的肯定不在少數。太平軍大勢已去,對於他們來說是保命容易保財難,隻要躲過官府的追查,以後就衣食無憂了,因此都在心裏計較如何才是最為保險的方法。財產當然是變成現銀存到錢莊裏最保險,但是有多少錢莊敢收呢?
在朝廷看來,太平天國兵將者自然是“逆賊”,其家私財產便是“逆財”、“逆產”,不得隱匿。一旦藏匿查出,極有可能背上通“逆”助“賊”的罪名,與那些太平軍逃亡兵將一同治罪;而且這些“逆財”、“逆產”本該是被抄收入官府庫中的,被抄的人如果把私產寄存他處,也要追查。錢莊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產”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沒收,何況就算一切順利,風頭過後還是會有人來把存款取走,這樣的話錢莊擔的風險就很大,而且一旦事情敗露就會血本無歸,甚至倒貼錢。
這與刀頭舔血也無多大區別了,但是危險雖大,利潤卻非常誘人,因為這樣急需存款的兵將不計其數,何況他們急著存錢更是不計較利息,相當於錢莊白借了別人的銀子,這樣天上掉下來的錢為何不去撿呢?胡雪岩說:“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舔。”在他看來這筆買賣劃得來,有利可圖,所以他決定放手一試。
事實上,胡雪岩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創業,哪一次把事業做起來或做強大不需要承擔風險呢?無論是開錢莊,還是在官軍中與太平軍作戰的地區販運糧食、軍火,或者是與洋人做絲茶生意,每次都有著不可預測的風險。如果因此而畏步不前,事業就無從做起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商人來說,更是如此。賺錢是他們的本能,是一種敬業之舉。沒有風險的生意誰都會投資,但是這樣的生意恐怕誰都會去搶,每個人所得的利潤就少了。而像為太平軍存款這樣的事情,本身就有不小的利潤可得,其巨大的風險又把很多人擋在了門外,這樣獲得的利益不是更大了嗎?成功的商人就是這樣在為人之所不為中脫穎而出的。
危機之中尋商機
凡事都要動腦筋。說到理財,到處都是財源。
——胡氏警訓
做生意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危機。所謂的危機本身就包括了兩個含義:危,即是風險,一不小心就會栽跟頭;機,就是機遇,從中能夠獲得一些受益。很多人把危險的分量遠遠放在了機遇之上,而對於那些聰明商人而言,他們則善於化危為機,胡雪岩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事業日漸興隆之際,一個突發事件幾乎將胡雪岩逼入絕境,那就是太平軍攻入了杭州,王有齡被圍困。當時胡雪岩的生意基礎如最大的錢莊、當鋪、胡慶餘堂藥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他的生意幾乎全都中斷了。他是借著王有齡這個依靠而發展起來的,現在他不僅失去了這個靠山,還為在城裏的親人而憂心如焚。另外,由於平日胡雪岩生意做得旺,難免遭人嫉恨,這時戰亂之中就謠言四起,或者說他手中有大筆王有齡生前給他營運的私財,或者說他以為遭太平軍圍困的杭州購米為名騙走公款滯留上海,甚至有人謀劃向朝廷告他騙走浙江購米公款,導致杭州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