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用機技法:圖難於易,機心於細 (2)(2 / 3)

胡雪岩這樣的邏輯似乎有些掩耳盜鈴,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在生意場上的頭腦極為靈活。如果凡事都嚴格按照規定去做,在可支配的自由之內去想生財之道,那麼所有的商人就都知道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胡雪岩卻巧妙地把別人認為不可做的生意拉入了可做的行列,擴大了自己的經營範圍。財路廣了,事業自然也就越做越大。

巧設計謀,絕地反擊

借勢最重要的是眼光、膽識以及善變的個性,但造勢不隻如此,它還需要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商業謀略。

——胡氏警訓

做生意要有不到絕地不放棄,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勇氣和膽識。要知道,每一筆生意都存在風險,就算是簽了契約,依然存在毀約的可能性;同樣,即使對方已經與競爭對手達成了協議,隻要多動些腦筋,自己仍然有希望挽回敗局。總之,隻要最後沒有成交,就不算塵埃落定,就還有機會去爭取往最好的方向走。

胡雪岩原本已經和山東米商潘家祥談妥了售米的生意,這招出奇製勝也驚呆了很多人,上海的“隆昌”米行的負責人譚柏年就是其中之一。他並不是隆昌的真正的老板,而是外甥石三宮的,而石三宮喜歡遊樂,不願打理生意,就把米行的事務委托給了譚柏年。譚柏年的年俸不少,收入可觀,但是他依然想著另立門戶,自己做老板,為此他常在賬目上做手腳。

譚柏年也和胡雪岩一樣看到了這次售米的商機所在,想要從中獲得大筆回扣,於是也積極籌備這樁生意。等到得知這筆大生意被胡雪岩奪去後,心裏非常不滿,因為他把競爭對手考慮了之後,根本沒有想到胡雪岩竟然會來上海搶占這筆生意。依靠自己與潘家祥的交情,他費盡了口舌與伎倆,對胡雪岩大加詆毀,終於說動了潘家祥毀約。

胡雪岩雖然獲得了違約金,但是他知道這次失敗的損失有多大。他做這次的生意固然是因為有利可圖,但是也想借此先賺取銀子,然後轉入米行的常規運作。而且生意以誠為本,潘家祥又在商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他不能夠取信於潘家祥,以後做生意也就難以取信於別人了。

胡雪岩把事情的經過梳理了一下,決定從譚柏年入手。他知道石三官把店中的事情都交給了譚柏年處理,譚柏年身為檔手,老板又不管事,他必然會為自己謀取私利。現在就要去抓住他的過失去要挾才行。

胡雪岩回想起之前有一次做生意時,譚柏年對穀米的價錢並不在意,卻再三要求按照一厘二的回扣存入到“裕和”錢莊戶口上。如果這筆錢是交由老板的,為何不存入同一個戶口呢?胡雪岩對這種檔手吃回扣的事情早已司空見慣,決定順藤摸瓜。他以在裕和錢莊存銀20萬兩為條件,交換譚柏年在裕和的存款賬目。裕和錢莊檔手果然送來了明細賬目。從中胡雪岩不僅算出了隆昌錢莊的生意狀況,同時譚柏年從米行中獲取的不義之財也一清二楚。

胡雪岩故意使石三官知道譚柏年的所作所為,同時以入股三成,負責米行事務為條件承諾幫助石三官整頓米行挽回損失;然後又對譚柏年進行威逼利誘,終於使得譚柏年不得不答應替他效力。因為胡雪岩認為潘家祥必然是因為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才毀約的,現在隻有讓他無路可走才能與胡雪岩合作,所以決定讓譚柏年不要告知潘家祥變故。

因北方旱情嚴重,而朝廷公倉空虛,漕運又一直沒到,所以很多兩道官員都拜訪潘家祥,希望他能夠提供糧源。而潘家祥覺得官府出價太低,所以沒有答應。胡雪岩就托一位糧道大人去購買,出手不凡,潘家祥便與他成交。

但是潘家祥把運輸的快船備好後,隆昌米行卻毫無動作,一打聽,譚柏年才告訴他隆昌米行的老板現在成了胡雪岩。譚柏年知道中了胡雪岩的計謀,現在另找米行也已經來不及了,而那位糧道大人必然也是胡雪岩的人,如果違約的話,他怎麼可能放過自己呢?由此,胡雪岩反敗為勝,淨賺了十萬兩銀子。

商道多變,起伏難定。麵對暫時的實失利如果過早地放手,就等於承認了失敗,放走了一個機會。而錯過了一個機會,很有可能也就放過了隨之而來的很多機會,因為隻有盡力挽回敗局才是明智的選擇。勝了,則賺取錢財;就算最後依然失敗了,也能夠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