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藏勢方法:動即是不動,不動即是動 (2)(2 / 2)

胡雪岩卻不同意。

胡雪岩認為錢莊開辦前後的時間不同,給人帶來的印象就不同。既然已經有了代理道庫、縣庫的籌劃,就可以先把門戶立起來。因為王有齡此時入仕途,知道的人並不多,這時候把錢莊辦起來,重要的是要讓人從外麵看來熱熱鬧鬧的,裏麵是一個空架子也無所謂。等王有齡放了州縣,由胡雪岩的錢莊代理公庫,公款源源而來,再把空架子填滿就行了,外人並不知道其中的區別。如果等到王有齡放了州縣得了實缺再搭架子,那時恐怕浙江官、商兩界都知道有個王有齡,也都知道他們之間的交情了。雖然錢莊一樣能夠得到的代理官庫的好處,但是外人的印象和議論卻會大不相同。一些對胡雪岩和王有齡不滿的人很可能借機去追查他們的事情,雖然未必會構成威脅,但也是一樁麻煩的事情。

所以,胡雪岩認為,雖然很多人對他依靠與王有齡的交情維係著錢莊、對王有齡動用公款交給他辦錢莊的事情心知肚明,但是隻要他們沒有擺到台麵上來,那麼誰也不會主動去追查,所以無論如何,應該早點把台麵撐起來。簡而言之,胡雪岩就是希望能夠低調行事,盡量把事情做得不留痕跡,不給別人留下話柄。這是胡雪岩真正創業起步時對自己言行的注意,在後來事業的發展中,他也同樣小心謹慎。

以退為進,先定大局

與其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撤退,倒不如主動進行戰略轉移,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圖在其他方麵謀發展。

——胡氏警訓

很多時候,往後退一步,自己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行動也能更加遊刃有餘。向前一步,看似堵住別人的入口,其實也堵住了自己的出路,所以才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說法。從整個大局來看,暫時的、部分的讓步類似於象棋上棄卒保車的方法,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付出的必要代價。

在生意場上,如果隻為了一些蠅頭微利費心費力,就隻能得到蠅頭微利,不可能做成大事。想要把生意做到出類拔萃,就必須把目光放長遠,看到眼前的犧牲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如此才能有魄力去作出決斷。

胡雪岩在上海做生意時,上海並不穩定。一方麵是因為小刀會起義後,洋人曾經對他們進行過接濟,因此租界沒有受到戰火的影響,但是很多縣城被占領了,因此清廷對洋人更為不滿;另一方麵,洋人曾經與太平軍從事過軍火交易,因此朝廷很惱怒,決定在上海設立內地海關,增加關稅,對他們在上海的生意采取限製措施,頒布了禁止絲茶運往上海的禁令。

洋人和朝廷的關係很僵,但雙方又不願意如此一直僵持下去。因為這種局麵下,洋人在上海的生意將會全麵受影響,而朝廷也就少了一道財源。胡雪岩既然想要讓上海的市麵活泛起來,自然想要把他們的關係打理順當。於是他做了兩件事情。

為了緩和洋人的態度,他決定把自己囤積的生絲盡快脫手。這些絲本來是他用來控製市場、壟斷價格的,在這個時候脫手,他之前的心思就白費了,但他現在並不去計較這些小利益,而是在向洋人發出一個友好信號。在中國做生意的洋人通常也比較重視中國商人的態度。同時,胡雪岩還去蘇州拜見時任蘇州學台的何桂清,因為他自己並不能代表朝廷,還是需要官場中的人出來與洋人進行調停。

在胡雪岩這個中間人的費心努力下,兩者果然休戰言和,上海的市麵又安定繁榮了起來。在這樣安定的局麵下,胡雪岩才能夠真正放開手腳。否則的話,無論是開米行,還是開戲院、茶樓等,若沒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洋人和官場達到了相互信任,胡雪岩既獲得了洋人的信任,做生意多了財源,又贏得了朝廷的好感,在上海更能遊刃有餘。

有些人認為如果要成就大事,就要錙銖必較,每一分每一厘都要賺個幹幹淨淨,卻不知道這樣做很容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原來的時局下,胡雪岩縱然有再好的經商能力也難以得到發揮。所以他說:“與其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撤退,倒不如主動進行戰略轉移,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圖在其他方麵謀發展。”他確實做到了。

胡雪岩在調停的時候,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與精力,很多人認為他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但是胡雪岩清楚,這件事情並非與他無關。時局不安定,對於小商小販來說是小損失,對於做大生意的他來說是大損失。因此,他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投入不少,但是他原本所追求的就不是這些小錢,而是想用小錢來換取以後事業的長足發展,胡雪岩又一次證明了自己是個多麼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