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胡雪岩故意對李瀚章透露消息說:“近來湖北煤鐵總局出了亂子,李大人是否有所耳聞?”
李瀚章知他消息靈通,急忙追問。
胡雪岩說:“外麵傳聞盛懷辦事不力,推卸責任於礦師馬利師,並逼走了馬利師。”’
李瀚章也聽說了馬利師離開的事情,這時才恍然大悟。
胡雪岩借機先誇他開辦煤鐵礦務是英明之舉,利國利民,然後話題一轉,問他:“如何用盛宣懷做總辦?”
李瀚章就說是李鴻章一時受人蒙蔽,而自己人微言輕。
胡雪岩趁機又說:“李大人您若不說,還有誰能判定這個奸愚呢?”
李瀚章默然,表示同意。
胡雪岩又把話題引到了盛宣懷的具體問題上,說一方麵,盛宣懷對辦礦一竅不通;另一方麵,他單憑官款和十萬元商股,資金遠遠不夠。李瀚章聽到這裏,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忙問胡雪岩有何建議。
胡雪岩回答說:“全國上下,莫過於上海;而集上海之能人,莫過於唐廷樞、徐潤。這煤鐵輪船總局若能劃歸輪船招商局,所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也不必像現在這般掙紮在死亡線上。湖北煤鐵若籌集不到資金,可在上海籌集,也可將輪船招商局的資本暫緩擴充。用到湖北煤鐵開采總局來,這個辦法雖說不是十分理想,卻很有效。”
李瀚章在胡雪岩走後馬上給曾國藩寫了一封信,信中說盛宣懷所領官款,使用過半,礦務卻沒有多少進展,既對國家沒有好處,也沒有能夠牽製洋人的煤礦事務。早知如此,又何必讓盛宣懷辦此事。還說湖北煤鐵開采總局及早劃歸上海輪船招商局乃為正途。
李鴻章非常生氣,一方麵找人質問盛宣懷,另一方麵讓盛宣懷協調與李瀚章的關係。盛宣懷對李瀚章無計可施,吃了啞巴虧。
胡雪岩明明是想壓盛宣懷一把,卻隻字不提這件事情對於自己的好處,而是字字句句都在為國家著想,有理有據。但實際上,胡雪岩巧妙地把盛宣懷苦心經營的事業劃給自己的親信唐廷樞和徐潤。李瀚章見他見識過人,一心都在幫他出謀劃策,也就不會去想這是否是出於他們自己在生意場上的利益衝突才提出的建議。而盛宣懷也隻能認為是李瀚章對自己有所不滿,不會把賬算到胡雪岩頭上。
在商場上與對手正麵交鋒是不可避免的,畢竟誰都想要取得最大的利益,但現實的利益是有限的,此消彼長。對胡雪岩來說,隻要盛宣懷的勢力得到削弱,就是自己的勝利,但是如果自己直接受惠,那舉動未免太明顯了,容易招人詬病,因此他把自己的親信推了出來,實際上這樣圓通的方式既避免了李鴻章疑心,又避免了盛宣懷的反擊,還使得自己受到了好處,做到了利益最大化,這就是生意場上的圓通之道。
輕重厲害要分明
光是我一個人有本事也不行,“牡丹雖好,綠葉扶持”。
——胡氏警訓
人處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隨時都在與人打交道,處理各種事情。雖然想要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好,但是這些事情很有可能會發生衝突,也許幫了一個人的忙就會損害另一個人的利益。這個時候又該怎麼做呢?不僅要考慮自己與那些人關係的遠近親疏,還要仔細掂量一下事情的輕重利害。胡雪岩把自己手頭事情的分量分得很清楚,因此才不至於為了一些相對小的事情而置自己的事業於不顧。
寶玉之所以會幫助胡雪岩向洋行貸款,是因為她聽說過胡雪岩是個重義氣的人,因此才願意與他見麵。她原本既恨洋人,也恨官府,但是胡雪岩解釋說,向洋人借的錢主要是為了購買武器,幫助左宗棠抵禦沙俄侵略我們新疆等地。她為他們為國盡忠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幫助他去見那些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