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蜀郡太守王商。
劉璋依靠的大師,叫王商,廣聞博學,隻做一個代理蜀郡太守,相當於劉璋政府的總理行政官。在三國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學問家。他也重視以道德教化百姓,意思就是,大家好好學習一定都是好同誌,不學習就是壞同誌。缺乏嚴厲的法製與管理,導致益州本地以及外來勢力矛盾不斷,叛亂政變,裏應外合,這也是關羽進城順利的一個主要原因。
四、司馬微與宋忠。
原來是劉表的天下,劉表自幼接受儒學教育,本就是名滿天下的八顧之一,因第二次黨錮之禍被迫逃亡。後來劉表由董卓任命為荊州刺史,他在穩定荊州局勢同時,天下正值大亂,於是劉表設立學官,將關西、兗州、豫州的學士們招來,博求儒術。
潁川的學者識別人才的司馬微就是這時被吸引而來,也就是當裏鳳稚的引薦者。
一時間荊州的五位名士都來與司馬微結交,交流學問。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龐德公雖然很有名氣,但並無學說流傳於世,隻是司馬微被稱為“水鏡”,諸葛亮被稱為“臥龍“,龐統被稱為“鳳雛”。
宋忠其人想必熟讀《三國演義》的人會熟悉,在小說裏他是降曹派,被關羽生擒之後,讓劉備罵得抱頭鼠竄。實際上宋忠是當時荊州最知名的大儒,他的學生遍布三國,荊州的宋忠與益州的王商二人早期分別為劉表、劉璋立下了文化教育的根基,宋忠和王商二人也是筆友。劉表和劉璋比較起來,很明顯劉表在儒學發展中的成就要遠遠高於劉璋。
劉備政府在荊州紮下根據,拉攏了大量人荊州學派的人才,也有不少學者在劉表統治時期就北歸曹操那邊,宋忠更是隨著劉琮投降曹操。
東吳思想文化,基本是撿魏國與蜀的剩渣兒,就是重複,就不多說,省得讀者看得心煩。
對於這些有文化的人又有號召力的詭辯者,隻能引導,無法哄騙,最主要還是要善於利用,否則就要弑殺,當然會給別人後人留下惡名。定都長安後,要想籠絡人才,最主要就是把這些有思想的儒家代表邀請來,或者居住,送錢送物送媳婦,或者請他們來長安做客,講學問。
自然希望他們隻說鳳稚的好話,周皇是如何天星下凡,引用古代周王朝的曆史,說是後人也行,說是什麼也罷,反正就讓他們在寫的書本裏,引經據典,告訴大家,周王朝所以建立,那都是有典故,有原因的。
放狗屁的就打幾棍子,說好話的就給賞賜,反正大家腦袋閑著也是閑,天天吵架,把精力都放在吵架上麵,別整天想周王朝不好的地方,這不挺好。隻要所有學問家、思想家坐在一起,和和氣氣的,管吃管喝,還管逛景看花,欣賞女人,周王朝在長安的妓院給他們免費用,別客氣。
不過,周湯還是比較放心,兒子周洋所托之身諸葛孔明,基本成為控製整個思想界的“大神”,曾經在之前做過不少鋪墊,拉攏不少學問家思想家,提供給吃喝玩樂,居住休養場所,人吃飽閑暇時候,剩下的工作,主要還得靠兒子。他當皇帝,兒子管腦子,父子搭台,自然絕配。
聽到絕配,周湯就想到“育種”,怎麼重生後,還總是翻來覆去想到兒子的專業,難道也是上天冥冥中的一個安排?心中想到周洋,對荊州的事就非常不放心,雖然目前來講,由於改動曆史,諸葛亮鎮守,趙雲把關,把東吳從上至下被嚇住,終究涉及到厲害關係,還是要提前準備應對之策。
不幾日,一方麵把漢中人口向荊州襄陽集中,實行屯田製,增加當地兵力來源。另一方麵,又命魏延、黃忠在全國繼續進行招兵,打造武器,充足糧草,為荊州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