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說:“這上、中、下計如何解釋?”
薛公說:“東取吳,西取楚,並齊取魯,號令燕趙,然後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這樣崤山以東將歸他所有。聯合山東諸侯,是保證長久的辦法,這是上計。”
“什麼是中計呢?”高祖急忙問。
“東取吳,西取楚,吞並韓地,取得魏地,控製住廒倉的糧食,堵住成皋這一要塞,如果這樣,結果如何便不可預料了。這是中計。”
“那什麼是下計呢?”
“東取吳,西取蔡,把重兵置於越地,固守長沙。如果這樣,陛下可高枕無憂了,漢朝便相安無事。”
高祖說:“他會選擇哪一計呢?”
薛公回答說:“用下計。”
高祖問:“為什麼他單選下計呢?”
薛公說:“英布本是驪山的一名刑徒,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目光短淺,隻會為一時的利害謀劃,根本不做長遠打算,因此說他必定使用下計。”
高祖連連稱道:“好!非常好!英布的為人朕也知道,先生的話可謂一語中的。朕封你為千戶侯。”
薛公連忙拜謝。
此後的結果確如薛公預料的那樣。
英布興兵叛亂以後,首先擊敗了受封於吳地的荊王劉賈,接著又打敗了楚王劉交,然後把軍隊布置在越地一帶。漢軍與英布的軍隊在蘄西(今安徽宿縣境內)相遇,麵對氣勢很盛的英布軍隊,漢高祖采取了堅壁不出的策略,待英布的軍隊疲憊之後,乘勢出擊,一舉挫敗了英布。英布逃到江南後,被長沙王吳芮的兒子設計殺死,英布的叛亂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戰前的“廟算”直接關係到戰爭的成敗。高祖召眾將討論對付反臣英布的過程即是一個“廟算”的過程。令尹薛公審時度勢,站在對方的角度先為對方擬訂種種方案,然後再從“將”的角度(英布有勇無謀)推測英布必然會選擇下計,從而為打敗英布早日做好了準備。
戰爭講究“廟算”,商戰同樣也要講究精心策劃。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企業產品與項目的競爭,所以企業的每個新產品的麵市與銷售都是事先精心策劃,以達到領先對手的目的。
1906年,福特經過長期的調查分析,下定決心,生產一種標準化、統一規格、價格低廉、能為大眾接受的新車型。他認為生產這樣一個新車型的時機和條件均已成熟,於是拿出了自己的策劃方案。
他把公司的開發方向定位為生產一種普通公民都買得起的通用、萬能型汽車。它不僅僅價格低廉,而且用途廣泛,能夠適應多種人群的不同需求。比如它的引擎是活動的,可拆下來臨時當作鋸木、汲水、帶動農機和攪拌牛奶的動力源。
在研製T型車時,福特在汽車性能上刻意求新,一切從實用出發。T型車渾身上下找不到一絲裝飾和可有可無的東西,百分之百的質樸實用。福特T型車無論外形、顏色都完全一致,故容易保養;產品統一標準化,產品價格也大為降低。設計者在價格和性能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點。
福特還充分考慮到當時美國路況不好的情況,因此T型車的底盤都被設計得很高,可以像踩高蹺那樣順利通過亂石累累或沼澤密布的路麵,越野性能極好,讓駕駛者不用擔心T型車會在美國複雜的路況中拋錨。設計者還充分考慮到T型車是麵向大眾的,因此設計時注意駕駛操作上的簡單化。它的機械原理很簡單,普通人隻要稍加學習訓練,就會很快地駕駛著它在公路上享受飛馳的感覺。
福特不僅是製造和開發汽車的大師,同時也深諳銷售策劃之道,T型車不僅性能優良,其銷售戰略更是十分精彩。
福特讓廣告師為T型車設計了十分浪漫的廣告。一位長發飄飄的嬌豔時髦女郎坐在一輛疾馳中的T型車中,車輪飛轉,動感強烈,可以讓人對駕駛這款新車產生一種狂想。在福特策劃的T型車銷售戰略中,除了印發了T型車的商品目錄和T型車的照片外,還在目錄上附有詳細的說明書和價格表,在裏麵充分地解釋T型車的顯著特點。福特的這些奇妙做法大受經銷商和消費者的歡迎。
福特於1908年10月1日正式拉開T型車廣告銷售攻勢。各大報紙、雜誌大篇幅的廣告對公眾輪番轟炸,還在全美展開空前浩大的郵寄廣告方式,並且利用最快捷的電話和電報方式向消費者推銷。福特這種宣傳的力度堪稱史無前例。結果T型車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特別是受到小鎮和農村人士的歡迎。各地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T型車自1908年問世以來,到1927年停止生產為止,整整19年,總共生產1500萬輛,創下前所未有的驚人紀錄。
福特T型車的大獲成功,在於對消費對象的準確把握、自身產品的清晰定位以及營銷方式的成功施行上。這一切正是由福特公司精心的“廟算”所致,這正如《孫子兵法》中提到的“多算勝,少算不勝”,隻有在各個方麵各個渠道都做好準備,才能讓自己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增加獲勝的籌碼。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原典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古句新解
用兵作戰,就是采用詭詐的計謀而製勝。因此,有能打而裝作不能打,要攻打而假裝不攻打,要在近處打而裝作在遠處打,要在遠處打而裝作在近處打。敵方貪利就用利益誘惑他,對方混亂就趁機攻取他,對方力量充實就要防備他,敵人強大就避開他,敵人易怒就故意挑逗他,敵人謹慎卑怯就設法使他驕傲起來,對方體力充沛就使其勞累,對方內部親密團結就設法挑撥離間他。應在敵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實施攻擊,要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情況下行動。這些都是軍事家克敵製勝的訣竅,不可能事先具體加以規定。
自我品評
“兵者,詭道也”,這是孫子對用兵作戰中克敵製勝奧妙的高度概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兵打仗是一種以智慧出奇製勝的行為。其實詭道就是以智力取勝之道,就是根據是否有利而采取相應的行動,是隨機應變的巧妙行為。對於這句話,人們的理解往往引申到“兵不厭詐”或“以詭詐為道”,突出了欺詐、詭譎這一方麵,實際上在《孫子兵法》中欺騙手段隻是無數隨機應變手段的一種,欺詐並非詭道的全部內容。詭道的行為表現可以理解為神和巧,也就是智力型的軍事行為。
三國時,曹操在濮陽的戰役中,一直沒能取得勝利,但攻城心切,便率軍強攻硬打。當時輔佐呂布的一位謀士見此情形於是對呂布說:“曹操現在正苦於無計攻城,我們可以利用他這種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用計謀引誘他入城,中我埋伏。我城內有一戶姓田的富豪,在這附近比較有名氣名望,如果令他作為內應,曹操必定不會懷疑。”呂布一聽,便開始以此計謀行動起來。
這天,曹操在營中正為無計破城而急躁不安時,突然由城裏傳來一封密書。書中說:“呂布殘暴不仁,民心大怨。現在他已帶兵去黎陽,城內隻有高沛守城。如連夜起兵攻城,我可以內應。以城上插白旗,大書‘義’字為號,我乘機開門迎候。”曹操看完,打發走田氏家僮,十分高興地說:“這是天賜我收回濮陽啊!”於是準備起兵攻城。
左右將軍都提醒曹操說:“這其中是否有詐,丞相不可不察。”曹操說:“我已考慮過,這個田氏,是城中富豪,他如果騙我,一旦我攻破城了,他能逃脫嗎?他逃走是有可能,不過他的財產是沒法和他一起逃走啊,這個人是個勢利之徒,知道我一定能攻下濮陽,所以,先來巴結我,我怎能不相信他說的呢?”眾將聽後,都覺得很有道理。
當晚,曹操見城門之上果然有麵白旗,上書“義”字,便令軍兵在門外候伏,將近三更,果見該門打開。曹操率先帶兵衝入城中,一直衝到州衙,路上也沒一個人,這時,曹操方知中計。急忙下令退兵。此時,隻見四麵城門已被烈火封鎖。曹操東撞西碰,尋不到退路,後來在大將典韋的掩護下,才冒火拚死衝出城外,逃得性命。
兵需用詐,兵不厭詐。呂布利用曹操攻城心切的心理,千方百計,製造假象誘騙對方,迷惑敵人,從而給對方造成錯覺,創造對自己有利的軍事條件,以較小的代價奪取較大的勝利。
孫子在詳盡地闡述了實施“詭道”的十二種方法,即“詭道十二法”後,緊接著便提出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八字作戰方針,作為對“詭道十二法”的總結。“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即采用各種“詭道”的方法,隱蔽自己的意圖,給對方造成錯覺,從而使對方在沒有戒備的特定時間、地點等情況下,突然實施攻擊,從而創造有利的戰機,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奪取戰爭的勝利。
曆史上許多著名的戰例,如三國時期鄧艾偷渡陰平滅西蜀等,都是成功運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術的典範。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在三國時期,卻有一個著名的將領成功攻入這“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而名揚一時。他就是魏國名將鄧艾。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實力最強。公元263年,魏國權臣司馬昭派鍾會進攻蜀國。蜀帥薑維堅守劍門關,依憑險要的地勢,頑強地抵擋住了鍾會大軍的進攻。
鍾會兵力雖強,卻奈何薑維不得,加上軍糧供應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這時,大將鄧艾對鍾會說:“將軍何不派遣一支隊伍,偷渡陰平小路,奇襲成都呢?這樣的話,薑維必定回兵救援,將軍則可趁機攻取劍門關。”
鍾會知道,陰平小路四麵都是崇山峻嶺,地勢極其險要。如果從陰平偷渡,蜀軍隻需用少量兵力扼住險要,再派兵阻斷進犯者的退路,進犯者就隻能被困死在山裏了。他本來就瞧不起鄧艾,又聽他講出這種異想天開的計策,更是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鄧艾出醜,於是便對鄧艾說:“妙計!妙計!”並派鄧艾兵出陰平小道。
鄧艾則堅信從陰平小路能夠奇襲西蜀,於是他馬上率人趕到陰平,然後派兒子鄧忠率5000名精兵,手執斧頭、鐵鑿,做開路先鋒。他則帶領大軍,備足了幹糧、繩索,緊隨其後。大軍每前進100多裏,就留下3000人安營紮寨,保證前進的軍隊能與後方保持聯係,以防萬一。
鄧艾率大軍在荒無人煙的深山中披荊斬棘,行軍20多天,行程700裏。當他們來到摩天嶺時,摩天嶺如天險一般擋去了前行的道路。鄧忠對他父親說:“摩天嶺西側是懸崖峭壁,無法開鑿,我們前功盡棄了。”有些士兵膽怵了,心裏直打退堂鼓,說:“白費了這麼多工夫,撤回去算了!”
鄧艾堅定地說:“我們已經克服了那麼多困難,現在勝利在望,我們一定要堅持住,再難也一定要設法通過。”說到這兒,他忽然計上心來。他讓人用藤條編成一些繩索,係在懸崖的樹上,又讓大家先把行裝、兵器扔下懸崖,然後對士兵說:“大家照我的樣子,滑下懸崖!”話音未落,他就抓住繩索帶頭滑了下去。將士們深受感動,都像鄧艾那樣,一個個沿著繩索滑了下去。鄧艾重新集合隊伍,竟發現未傷一兵一卒。
鄧艾率領魏軍突然出現在江油城下時,守將馬邈嚇得魂不附體,不戰而降。鄧艾拿下了江油城後,又經過一番苦戰,占領了綿竹。這時,鄧艾大軍已迫近成都。蜀國皇帝劉禪接到戰報,想調回劍門關薑維的人馬,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隻得出城投降。
鄧艾一舉滅亡了蜀國。此時的鍾會,還在劍閣城外攻城呢!
此役,鄧艾率偏師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回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麵防禦,直搗蜀都成都,從而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孫子的觀點運用到現代企業,也就是智力型的經營之道。當然,在企業經營之道中,詭道的運用是有原則的。特別是當今世界,企業對社會的責任越來越大,企業所追求的,牢固可靠的社會名望往往超過高速成長的利潤。因此,企業的經營策略絕不可以有損企業聲譽,絕不可以有負於社會責任。盡管是生死搏鬥的商業戰爭,企業的領導者所采取的任何經營策略,都不應置法律和道德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