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2 / 3)

要做到判斷正確,必須做調查研究。

廣西桂南特種橡膠總廠的前身是一個鎮辦的日用五金小企業。由於設備簡陋,管理不當,1986年該廠已拖欠銀行貸款20萬元。1987年,35歲的李錦泉廠長上任。為了尋找出路,李廠長率領廠技術人員跑了許多地方,了解到柳州汽車廠等單位需要大量具有耐溫、耐磨、耐老化等優良性能的特種橡膠製品以及中南各地皮鞋廠需要大量薄而輕巧耐磨的鞋底,便決定開發多係列的特種橡膠製品。當年就研製出“矽橡膠製品”和“橡膠仿革鞋底”兩項新產品,增加產值50萬元。到1993年,全廠完成銷售收入2350萬元,利稅280萬元,比李廠長上任前的全年指標增長了120倍。廣西桂南特種橡膠總廠飛速發展的事實,充分體現了《孫子兵法》關於調查研究、“料敵製勝”等戰略原則的正確性。

孫子說:“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凡製勝條件確有把握的,即使君主不讓打,也應堅持打;凡製勝的根據不足,沒有取勝把握的,即使君主讓打,也應堅持不打。如果勝利了,並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功名,不戰而退卻了,也不逃避違背君主命令的罪責,隻求保全民眾,符合國君的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的財富和棟梁。

這裏說的勝利了不追求個人的功名,退卻了也不逃避違背君主命令的罪責,體現的是一種胸懷、一種責任、一種情操。

這種進不求名,退不避罪的精神,體現在教育工作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首先,教師要以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為己任,永遠甘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做到取得了成績,不驕傲,更不能沽名釣譽;受到挫折,或者出了問題,要勇於承擔責任,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能文過飾非,攬功推過。

其次,學生要向周恩來總理學習,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精神為動力,既不要為一次或幾次考試出類拔萃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甚至忘乎所以;也不要因暫時的失敗而心灰意冷、垂頭喪氣,甚至喪失信心。要永遠牢記“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最後的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進不求名,退不避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頑強的鬥誌。

1996年以陝西省高考第十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的黃澍捷,就是品嚐了失敗的苦澀之後,重新振作起來,再次全力衝擊而終於走到夢寐以求的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的。高中時,黃澍捷的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父母、老師、朋友都認為他考上大學沒問題,他自己也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置於“準大學生”的位置。然而高考成績公布後卻令所有關心、愛護他的人大失所望:他榜上無名,名落孫山。沒有一點精神準備的他立刻傻了,他看著老淚縱橫的父母竟然沒有任何反應,大腦一片空白,不斷閃現的隻有一句話:“這不是真的,這一定不是真的。”他欲哭無淚,傾訴無門,無奈地默默品嚐著自己種下的苦果。

在經過了一段意誌消沉、度日如年的日子後,終於有一天他突然清醒了:失敗何懼?消沉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別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為了給父母,也為了給自己爭口氣,他決定再來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線上,他重新審視了自己,認識到過去自己總是為考大學而考大學,有些應付差事的態度。高考的失敗使他認識到要想取得新的成功,必須改變學習態度,要將自己從約定俗成的觀念束縛中解放出來,不再隻是為了父母的榮譽和輿論的要求而考大學,而是抱著一種提高自我素質、展現自我價值的態度去學習,是為了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考大學。

同時,他重新確定自己的目標,既然“高考是一座獨木橋”,那麼自己要趕超的就不是班上那幾十個人,而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考生。由於端正了學習態度,樹立了“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所以在複讀的一年裏,他始終保持穩定的心態和有序的學習、生活規律,最終靠著堅定的信念和戰勝自我的勇氣以陝西省第十名的成績自豪地跨入北京大學,圓了自己多年的大學夢。

《孫子兵法》強調,在戰爭中要判明敵情,從而製定取勝的計謀,這樣就能一舉擊垮敵人,獲得重大的戰果。《地形篇》指出:“料敵製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進行金融投資活動,也必須牢記孫子的這一論述,把投資對象的變化動態,前麵道路上的“險厄遠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後伺機出擊,破敵製勝。

早年由香港移居美國的華人司徒炎恩,長期投資股票,深知其中的奧秘。為了選擇股票投資,他經常做市場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搜集,除了看公司年報外,還要親自試驗某些公司的產品,以判斷該公司的生意前景,確定其股票的升值潛力。1992年,在他14歲時,炎恩動用了多年積蓄下來的七百美元買了一家電腦軟件公司的股票,因為他經過調查研究,肯定此公司的股票有升值潛力。結果三個月後,股票升值逾倍。他把股票賣掉,淨賺了八百美元。1993年,他向家人、親戚、好友集資兩萬美元,成立基金,自任經理。由於他深通其中的門道,基金每年都有三成多的增長。他在管理父親十多萬美元的退休基金時,投資六種股票,結果,這些股票都大幅度地升值。在投資股票的道路上,司徒炎恩“料敵製勝,計險厄遠近”,成了人人稱道的“股票神童”。

開辦個體商店一直是人們投資的熱點。服裝店、餐館、百貨店、食品店、書店、音像店、花鳥店等,什麼樣的商店最能賺錢?這是投資者首先必須調查清楚的問題。開辦一家商店,房租的費用是多少?進貨需要多少資金?辦執照、工商稅需要繳多少?其他如裝修費、運輸費、人工費還要加多少?該商品進貨的渠道怎麼樣?進貨後的利潤率是多少?開辦這種商店,附近有沒有同行競爭者?店址選擇在何處對銷售最為有利?什麼商品近期最熱銷?每天的營業額和淨收入大概是多少?商品會不會滯銷和積壓?會不會變質和報廢?商品的損耗率一般是多少?如何防止商品的積壓和變質以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對於上述這些問題如能事先了解,“料敵製勝,計險厄遠近”,做出正確的決策,投資者自然能獲取大利。

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

原典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古句新解

對待士卒像對待嬰兒,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難;對待士卒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

自我品評

將帥對士兵就像對待嬰兒一樣關心,那麼士兵就會與將帥一起赴難蹈險;將帥對待士兵就像對待自己的愛子一樣,那麼士兵就會與將帥同生共死。這種思想是《孫子兵法》一貫堅持的軍隊建設與作戰指揮的思想。這段論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君人者製仁”的思想精髓。

在官兵的關係上,孫子主張將帥既要愛兵,又要威嚴治軍。他提出要愛,在當時的環境下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對後世的官軍和軍事家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公元前660年,狄軍進攻衛國。衛懿公率衛軍主力與狄軍戰鬥。由於衛懿公平日為人苛責,不知體恤士兵、愛護民眾,因而衛軍士卒們都不願為他作戰。兩軍開戰後,衛軍士兵一觸即潰,狄軍乘勢掩殺,殺死了衛懿公,進而占領了衛國都城。

西漢名將李廣為人清廉,每次得到朝廷的賞賜,總是立刻分給他的部下。他十分愛護士卒,行軍打仗時,總是和士卒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當部隊缺水缺糧時,士卒沒有水喝,他就一口不喝;士卒沒有吃飽,他就粒米不進。由於李廣體恤士卒,愛兵如子,所以他的部下都很愛戴他,很樂意跟隨他一起出征。

1799年,拿破侖因久攻阿克爾要塞不下,決定從敘利亞撤軍。他在命令中明確規定,所有騾馬、車輛都要集中起來,供傷員使用。全體高級將領一律步行,不得有任何特殊。當管理馬匹的軍官認為總司令應當例外,向他請示要留下哪匹馬時,拿破侖非常生氣,說:“全體步行!我第一個走。這是命令!”就這樣,拿破侖硬是和普通士兵一起步行撤出了敘利亞。

3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派將軍岑彭率戰船千艘,沿江而上,西征公孫述。為對抗漢軍,公孫述在長江上架起浮橋,用巨木立在江中阻斷航道。岑彭了解這一情況後,在軍中懸賞招募能破浮橋之人,偏將軍魯奇挺身而出。時值東風正烈,魯奇率船攻擊浮橋,被水中木柱上的鐵鉤掛住,魯奇一麵指揮士兵殊死拚殺,一麵讓人將火炬拋上浮橋,很快將浮橋燒毀。岑彭乘勢率大軍跟進,大敗公孫述軍。

214年(東漢建安十九年),夏侯淵進攻韓遂,在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與韓遂部相持。部將準備向略陽發起攻擊,有人建議攻打興國(今甘肅秦安北)的氐族。夏侯淵認為:韓遂的軍隊精銳,興國有堅固的城防,如果發起攻擊,很難取勝。不如攻打長離(今渭水支流葫蘆河流域)的羌人部落。韓遂軍中有很多長離的羌人,他們必定會回去援救自己的家鄉。如果韓遂置長離於不顧而擁兵自守,就會失去羌人的支持;如果他出兵援救長離,我們就可以同他進行野戰,將其擊敗。於是,夏侯淵留下督將守衛輜重,親自領兵輕裝進擊長離。韓遂果然來救。夏侯淵一舉擊潰韓遂部,並乘勝迫降了興國的氐人。

公元618年5月,李密領導的瓦崗農民起義軍在童山與隋軍激戰,大獲全勝,但瓦崗軍也在此戰中損失慘重。9月,隋軍決意乘瓦崗軍休整之機發起進攻。麵對不利形勢,李密最初采納裴仁基的計策,不與敵決戰,而分兵把守要路,同時以精銳襲取王世充的後方。然而其他一些瓦崗軍將領卻認為王世充不堪一擊,極力主戰,李密最終改變了計劃,與王世充接戰。瓦崗軍首戰失利後,李密仍執迷不悟,再戰再敗,李密隻得率萬餘人逃往洛口。不久,洛口再陷,瓦崗軍從此瓦解。

戰場上,將領要愛護自己的部下,部下才會奮勇殺敵,取得戰爭的勝利。在企業管理中,領導也要關心、愛護員工,如同家人,這樣,員工才會熱愛領導,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在企業中奮力工作以回報領導的關愛。員工具有如此的積極性,必然會為企業出主意、想辦法,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企業也會因此而興旺發達起來。當然,對於職工,除了愛護之外,還要嚴格管理。孫子指出:“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愛和嚴應該雙管齊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