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後生
原典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古句新解
把士兵投入亡地,然後能保存;陷士卒於死地,而後才能得生。
自我品評
本篇名為“九地”,其中有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和死地。孫子仔細分析了這些不同類型的地形,並從戰略戰術的實施上提出了精辟的論點,即散地不宜戰,交地行軍不能間斷,爭地不宜進攻,衢地應結交諸侯,重地應獲取糧食,圮地應迅速通過,圍地應設計謀路,死地應拚死一戰,等等。在這種詳細分析的基礎上,孫子提出了一個重要思想,這就是:越是把軍隊投入危險的地方,越是能激發士卒們團結對敵的情緒,創造轉敗為勝、化險為夷的奇跡。這就是他所提出的“死地”、“絕地”、“亡地”等概念。他說:“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也就是陷入了無路可走的境地,絕地就是離開本國,進入了敵國作戰地區,“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
在孫子看來,死地和絕地都是指很難繼續存活之地,所以有時又把它稱作是“亡地”。孫子看到了戰爭中人的求生本能,就是把軍隊置於無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連死都不怕,就都會盡力作戰了。所以孫子提出“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把軍隊投放在必亡之地然後才能保存下來,把士卒置於必死之地反而能得以生存。孫子不僅看到了人們在絕境下的求生本能,並提出要利用這種本能在危險的情況下轉危為安,進而奪取戰爭的勝利。
戰爭不僅是智謀的較量,也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意誌和決心的較量,有時候,意誌和決心所發揮的能量在一定條件下改變力量強弱的對比。在九死一生的被動情況下,利用全體將士的求生欲望,煥發他們決一死戰的勇氣,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反敗為勝,這就是曆代軍事家們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孫子在本篇還說過:“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說的是,將領統帥軍隊深入諸侯國土,要像擊發弩機射出的箭一樣,使其一往無前,燒掉船隻,砸破軍鍋,表示必死的決心。從中國戰爭史上看,應用“破釜沉舟”的策略而取勝的有很多典型戰例,如項羽與章邯的巨鹿之戰、朱元璋率紅巾軍奪取太平城,還有韓信的“背水列陣”等,都是大大激發出了將士不畏任何強敵的戰鬥意誌,從而取得勝利。
公元前204年10月間,韓信率大軍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進攻。趙軍依托地勢險要的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麵,有一條長約百裏的狹長隘道,山勢陡峭,易守難攻。韓信有意避開這條隘路,指揮全軍在井陘口以西30裏駐紮。接著,一麵派2000名精幹士卒,沿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側後方,埋伏下來。另一方麵,派1萬人馬作為先鋒,開進到井陘口附近一條河的東岸,沿著綿蔓水擺開陣勢。趙軍發現漢軍的一支人馬背水列陣,無路可退,都譏笑韓信不懂兵法。漢軍布陣之畢,便在又一個早上派出主力向趙軍營地殺來,陳餘眼見敵寡我眾,又占據有利地勢,於是傾巢出動,意欲一鼓作氣,將漢軍擊退到綿蔓水中。雙方經陣前交鋒,漢軍佯敗,旗鼓儀仗等扔得遍地都是。趙王歇及陳餘見此情景,當即下令全速追擊。此時,潛伏在附近的2000名漢軍趁敵營空虛,把趙軍旗幟拔下,插上漢軍的旗幟。韓信帶著漢軍主力退到綿蔓水後,和背水列陣的漢軍會合起來,同趙軍展開了殊死決戰。漢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雖遭受趙軍猛烈攻擊,但始終堅守陣地,使趙軍前進不得。漢軍與趙軍背水一戰,趙軍仍未能取勝,隻好鳴金收軍。當他們回首一望時,發現趙軍營寨上遍插漢軍旗幟。本來已疲憊不堪的趙軍,見此情景更是驚恐萬狀,紛紛逃命。
韓信指揮全軍乘勝追擊,在楚漢相爭的一次關鍵性戰役中奪取了勝利。唐代詩人王涯在《從軍行》裏,生動描述了井陘口大戰,盛讚韓信的高超謀略和指揮藝術。“戈甲從軍久,風雲識陣難。今朝拜韓信,計日斬成安。”(成安即成安君陳餘)韓信率領的漢軍之所以能在此次戰役中取得全勝,是因為他對《孫子兵法》裏說的“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心領神會,故意把士兵帶到危險的困境,誘發他們的抗爭意識,結果不僅死裏逃生,還將趙軍打得大敗。
秦朝末年,朝廷暴政,各地群雄四起,紛紛自立為王。秦二世命令章邯的軍隊北渡黃河,進攻趙國,將當時的趙王歇包圍在巨鹿(今河北省平鄉西南)。趙王歇慌忙向楚國求救,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統率大軍火速援趙國。
宋義知道章邯是員驍勇善戰的老將,不敢與章邯直接交戰。當他們的軍隊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後,宋義就一直按兵不動,這一駐就是46天。他手下的將士都非常不解。
這時項羽對宋義說:“救兵如救火,如果我們再不出兵,趙國就要被章邯滅掉了!宋義這個人特別傲氣,他根本不把項羽放在眼裏。聽了項羽的話後,他對項羽說:“衝鋒陷陣,我可能不如你;但是運籌帷幄,你就不如我了。”並且他還傳下命令:“如有人膽敢輕舉妄動,不服從命令,一律斬首!”
項羽忍無可忍,痛下決心,拔劍斬殺了宋義,自己代理上將軍,並命令黥布和蒲將軍率領兩萬人馬渡過黃河去援救趙國。黥布和蒲將軍成功地截斷了秦軍的糧道,但是卻無力解救趙王歇的巨鹿之圍。趙王歇再次派人向項羽求救,項羽親自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
當部隊到達北岸後,項羽突然下令:將渡船全部鑿沉,將飯鍋全部打碎,同時將營房全部燒掉,每個人隻帶三天的幹糧。將士們雖然感到很奇怪,但都因懼怕項羽的威嚴,誰也不敢多問。
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此次進軍援救趙國,隻能前進,不能後退,因為後退就是死路一條!”將士們眼見一點兒退路也沒有,於是人人都抱著死戰到底的決心與秦軍拚殺。結果,項羽率領的楚軍以一當十,九戰九捷,把章邯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他的部將蘇甫被殺、王離被俘、涉間自焚而亡,最後章邯隻好狼狽逃走。巨鹿之圍就這樣被項羽解除了。
巨鹿之戰打出了楚軍的威風。從此以後,項羽以他過人的軍事才能和威望,成為了名揚天下的“西楚霸王”。
戰爭是這樣,市場競爭中同樣如此。對於一個企業,在無法與同行競爭的情況下,就應避免與對方正麵交戰,應另辟蹊徑,爭取轉機,想辦法激發全體職工的決心,共同渡過難關。人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往往也是發生轉機的時候,隻要堅持奮鬥,便可以創造轉敗為勝、起死回生的奇跡。隻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抗爭精神,什麼困難也就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