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做少數人支持,多數人反對的事(1 / 1)

所有人都認為能賺大錢的行業你一定不能進,隻有少數人認為能做、多數人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獲得超額利潤。

我們蓋購物中心,電影院是相關的行業,想獲得超額利潤,想贏得比別人更快的發展步伐,一定要敢於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認為能賺大錢的行業你一定不能進,隻有少數人認為能做、多數人認為不能做的事情你才能獲得超額利潤,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王健林:地產大佬的電影夢》

背景分析

對於萬達的每一次調整和轉型,在旁觀者看來,王健林都很“激進”。

將時鍾撥回到大連西崗區區政府主任辦公室中,當時34歲的王健林正在做一個決定。兩年前,他響應“百萬大裁軍”的號召,從部隊轉業來到這裏,在過了兩年閑得發慌的日子後,他決心接手瀕臨破產的西崗住宅開發公司,做一些房地產的開發項目。

決定之後,最大的難關便是100萬元的注冊資金,王健林前思後想,最終向一家國企借了高利貸,利息為每年25%,必須5年內還清。

當時他身邊的朋友們都認為風險太高、投資太大,但王健林說,富貴就要從險中求,“如果一件事周圍所有的人都同意你去做,那你千萬別做,如果隻有少數人認為可以做,這少數認可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沒有膽量去做,那你就可以去嚐試。”

開發房地產項目還需要政府指標,王健林沒有拿到,但政府急於出手的一個“爛攤子”——舊城改造項目卻無人願意接手。當時的改造成本為1200元每平方米,而那時大連房價最高的也僅為1100元每平方米。

沒人肯做,王健林毛遂自薦,他隻做了幾點創新——暗廳改成明廳,裝鋁合金窗、防盜門,每戶配洗手間,雖然這些是現在看起來很平常的改動,但在當時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那個時候,隻有局級幹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備洗手間,因為這個,我還差點被紀委調查”。

最終這個項目1000多套房子以均價1580元每平方米的“天價”在兩個月內全部售出,王健林也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9年年初,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大部分房地產企業選擇了收縮,萬達卻逆市擴張。王健林認為,中國沒有出現全麵危機,隻是進出口暫時遇到困難,中國經濟會很快恢複,堅持較快增長。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前兩個季度,萬達都選擇了大規模投資買地。

由於敢於逆市拿地,且拿地後立即動工,萬達出現了業績翻番的局麵。2010年上半年,萬達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200%。其中,萬達旗下的核心支柱企業和計劃上市平台的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房地產合同銷售麵積278.8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334.4億元,成為上半年僅次於萬科、銷售額突破300億元的房企。其銷售額的一半以上來自商鋪、寫字樓等非住宅類物業。

王健林說:“要想獲得超額的利潤,想贏得比別人更快的發展,一定要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認為掙大錢的行業,一定不能做,隻有在少數人能做的行業,你才可以獲得超常規的發展,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其超群的勇氣和謀略足見一斑。

拓展透析

在2013年百度所舉辦的合作夥伴年度聚會“百度聯盟峰會”上,UC優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永福對中國網絡創業的環境提出了一些實用性的建議,尤其對於創業者來說,有很多值得參考之處,以下為4項重點:

1.不從眾

俞永福認為,當初在PC時代行得通的模式,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見得能夠“重演曆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之前時代誕生的巨頭,勢必不會輕易“讓路”給後進者,因此可以說所有人都看好的機會,對於創業者來說,可能反而沒有成長的空間。

2.不動搖

正因為網絡時代處於“大機會變小、小機會變大”的時期,所以說要再出現像“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之類的巨頭雖不容易,但取代以往“挖牆腳”的現象,“收購”人才的情況愈來愈多,這也是產業邁向成熟的重要標誌。而堅持到被收購的創業家,致富後有很多還會選擇再次創業,從而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

3.重定義

對於什麼是對的小機會,俞永福主張,千萬不要去創造需求,而要去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新資源、新技術來滿足既有的消費需求。過去在網絡發展初期,產品的方向多半是彼此相關的上下遊,或者直接做雷同的應用競爭,但在網絡也開始向各個產業拋出橄欖枝的今天,顛覆、改造、重新思考符合這種科技趨勢的創業方向才是重點。

4.重技術

由於產業日趨成熟,大公司收購小團隊成為主流趨勢,而市場對產品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具備技術基礎的團隊相對比較容易“退場”。相反的,擅長營運的隊伍,如果不能不斷嚐試轉型,不能累積技術的話,“賣相”就顯然會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