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左手玩地產,右手玩並購(2 / 2)

當一位記者問王健林,去英國投資建商業地產是否是為了躲避中國商業地產泡沫時,他沉穩地說:“總有人要邁出這一步。”未來數年裏,萬達要在8~10個國外知名城市進行投資。

拓展透析

企業成長一般有三種戰略:內部增長戰略和外部擴張戰略以及兩種戰略的組合,諾貝爾獎獲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國企業成長時指出:“沒有一個美國大公司不是通過某種程度,某種形式的兼並收購而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內部擴張成長起來的。”

2010年11月10日,剛剛過完52歲生日的第二天,寧高寧就率領中糧集團地產核心團隊齊聚北京西單大悅城,高調舉行“大悅城時尚品牌戰略聯盟交流會”。

“好!很好!非常好!越來越好!一年更比一年好!”最後上台作總結演講的寧高寧滿懷信心。他的意圖很明顯:要將中糧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尤其是商業地產做大做強,這自然少不了著名的“寧氏手法”:並購擴張和複製,在全國上演“連城訣”。

首先,收購項目是中糧置業更傾向的擴張方式。“國企不適合從前期開始幹,地產行業開發,在前期要協調很多關係。”中糧集團副總裁史焯煒感慨道。

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院長朱淩波也指出,中糧集團商業地產戰略分3步走,“第一步是以收購項目為主導,進行初期快速擴張”。

西單大悅城,就是購買的中冶項目;2010年開業的北京朝青大悅城,是原朝青“西雅圖”項目;天津大悅城則是原天津世貿中心;上海大悅城,則是上海新梅置業的新梅太古城。寧高寧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通過全國範圍內競購Shoping Mall,將商業投資比例提高至集團總體投資的20%以上,使集團擁有的商業地產價值超過300億元。

“第二步是內部資源整合,將中糧集團內部優質商業地產業務進行歸集;第三步是再擴張,在前兩步的戰略經營基礎上,中糧商業地產達到一定規模或已經實現上市,就可以依靠自身能力進行擴張了。”朱淩波說。

中糧大悅城從2006年起步,2007年做項目,2008年做行業,2009年做品牌,2010年開始籌劃全國布局,從誕生、發展到展開全國複製,用了短短3年多時間,目前已經進入快速成長期。

如今,在北京,除西單大悅城、朝陽大悅城外,大悅城安定門店也值得期待,上海大悅城、沈陽大悅城、天津大悅城已經開業,成都大悅城和天津六緯路大悅城也緊隨其後。

中糧商業地產已經形成以環渤海都市圈為核心,輻射東北與西南,拓展長三角、珠三角的全國布局。根據中糧集團的戰略部署,未來5~10年內,中糧將在全國拓展20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總資產達到700億元規模,占中糧集團總資產的30%。寧高寧表示,人口超過500萬的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是大悅城“落子”的首選,同時,中糧在二線城市會以城市中心商業的定位出現。

由此不難看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並購是企業發展生存的一條至關重要的途徑,和內部投資相比,並購的效率更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並購可以節省時間

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其競爭對手也在謀求發展,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時機,盡可能搶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取有利的地位。

通過並購的方式,企業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企業規模作大,提高競爭能力,將競爭對手擊敗。以最快的速度在行業內建立領先優勢,做到難以取代。

2.並購可以陶氏企業發展的風險

企業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勢必會遇到各樣的壁壘,例如:資金、技術、渠道、顧客、經驗等,這些壁壘不僅會增加企業進入這—行業的難度,而且也提高了進入的成本和風險。

因此,如果企業采取並購的方式,先控製該行業的原有的一個企業,則可以繞開這一係列的壁壘,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迅速攻入這一行業。

3.並購可以促進企業的跨國發展

如今,跨國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個新趨勢,企業進入國外的新市場,必將麵臨著比國內新市場更多的困難。其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經營環境的差別等。

采用並購當地已有的一個企業的方式的進入,不但可以加快進入速度,而且可以利用原有企業的運作係統、經營條件、管理資源等,兼容並蓄,使企業在之後的階段順利發展。

並購這一經營戰略對於企業發展意義重大,因此,走好並購路線是每個企業都迫切需要麵對和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