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老實做人,精明做事(2 / 2)

因此,要想做好一個企業,就是要守住第一個錢包,放大第二個錢包,調整第三個錢包。守住第一個是根本,放大第二個是為了促進第一個錢包的增長,最後是調整心理預期和實際的風險控製,讓心理錢包保持平衡。

在這其中,第二個錢包是最難管理的,也是最需要加強重視的,信用資產就像是氫氣球,可以飛得很高,但也可能很脆弱,一紮就破。越是大企業,越要守護好自己的信用錢包,踏踏實實幹實事,安安穩穩賺信用。

所有成功的企業,在創業期間,都會經受關於誠信的考驗,必須謹記做好放大第二個錢包的工作。全球最大的PC製造商聯想之所以能獲得今天的成功,和其創始人柳傳誌在創業之初就確立的以誠信為本的企業文化密切相關。

20世紀90年代初期,聯想一直從香港的中國銀行貸款買元器件。當時,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波動非常劇烈,聯想最初與進出口商定好的彙率是6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但到了真正需要支付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一下子飆升到了12∶1。一直與聯想合作的進出口商因為不想承受彙率波動造成的巨大損失,而拒絕兌換。進出口商若不履行合同,聯想就拿不到港幣來歸還銀行的貸款,也就等於違背了對銀行的承諾。

最後,柳傳誌和公司的幾位領導研究決定:讓進出口公司按照12元人民幣換1美元的價格進行兌換。這也就意味著聯想要為此多付出100多萬人民幣的代價,這樣的一筆巨款對於當時還沒有走出創業困境的聯想而言,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但柳傳誌認為,對於一家企業而言,誠信才是無價的。

當聯想按期把錢如數還給中國銀行時,接待柳傳誌的銀行經理非常吃驚。在當時的市場行情下,除了聯想外,還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做到了按時還貸。

也正是因為柳傳誌信守承諾,聯想從銀行貸款一直沒有碰到什麼困難。就在還款後,由於信貸資金周轉良好,聯想在國際上多做了一輪生意。年底結算時,聯想的營業額和利潤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1996年,聯想在香港的業務出現重大失誤,虧損額高達1.9億元。柳傳誌聞訊立刻從北京趕到香港,準備找銀行貸款,借些錢把現金流穩住,因為如果現金流一斷,公司很快就會陷入癱瘓。在與各大商業銀行的交涉中,柳傳誌並沒有隱瞞實情,如實將公司的情況一一說明。當時,花旗、渣打等知名國際銀行全都因擔心風險問題而拒絕向聯想借貸,隻有中國銀行敢於將巨額的貸款交給聯想。由此不難看出,誠信的力量不可小覷。

對此,柳傳誌深有感觸地說:“對於誠信,我們曾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是我們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好處。人真的需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名譽。”

誠信的感召力是無限的,有了誠信這種特殊的錢包作保證,創業者的事業就會漸入佳境,獲得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青睞也指日可待。

誠信的錢包是市場的基石,是企業製勝的法寶。對於創業者而言,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了多少次成功的機會。成功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但信譽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