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身為中國人,就應該擁有自己的使命,也就是說我們在尋求發展的同時,不僅要保證我們自身的尊嚴,更需要努力保證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為國家真正做點貢獻。俞敏洪認為,一個人最可怕的是有性命但是沒使命;一個國家最可怕的是好像有使命,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不太容易保全自己的性命。
對於企業家來說,為民族爭光是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企業家隻有具備為國爭光的民族責任感,他所經營的企業才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基業長青的企業。一個沒有民族責任感的企業隻能靠短暫的機遇暫時獲利,一旦機遇喪失,企業將停滯不前甚至破產。很多民營企業曇花一現,就在於企業家缺乏民族責任感。
如果說李書福從一開始選擇汽車行業是憑借商人的獨特嗅覺聞到了這個行業潛藏的巨額利潤,那麼當他踏足這個領域開始排除萬難,深紮猛打,為自己在中國車市斬獲立足之地,進而開拓海外市場,甚至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頂級車展的時候,利潤就已經不再是他的唯一追求了。這時的他,身上的民族責任感顯得更為強烈。
在一貫奉行為人處世要低調、中庸的中國企業家隊伍,李書福顯得格格不入。他張揚且偏執,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他對汽車產業堅持不懈的追逐,從某種意義上也展現了他壯大中國民族汽車產業的期望,以及對中國自主品牌的拯救情結。
吉利集團全體員工通過20多年的奮發圖強,給“吉利”這個名字賦予了許多新的特殊含義。在2013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上,“吉利”就等同於“中國”,“吉利汽車”就等同於“中國汽車”。
彼時的“吉利”已經不再隻是一個汽車品牌,而是成了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言。對此,李書福激動不已:“我們帶去的是中國人自己的知識產權,是真正的中國自主創新的汽車工業,我們覺得很榮幸,很自豪。”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心弱則誌衰,誌衰則不達”,要想開創一番事業,獲得成功,離不開心誌、追求和精神。在問及當他的財富累計到一定等量級,對其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時,李書福表示:“財富對我最大的改變?那是一種責任,怎麼更好地使用,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對這個社會,對這個行業,對這個世界怎麼能夠起到好的模範帶頭作用,起到一種好的方向性的作用,這個很重要。”
正是這種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得企業家具有不同於常人的戰略眼光,並能敏銳察覺市場潛在的商機,做到運籌帷幄,先人一步。
當一個人把自己追求的目標和夢想上升到由此帶來的民族自豪感時,他的行為已經超越了把金錢和利潤視為圭臬的層麵,而是為企業的發展負載了一份厚重的民族責任感。
在一次座談會上,李書福曾表示:“作為汽車工業來講,對我們國家,對我們民族,對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麵,起到的關聯實在是太大了。在這個領域裏,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地奮鬥下去,一定要做成一點事。”
外國的汽車產業在中國已經完成產業布局,給我國的民族汽車工業留下的空間十分有限,如果中國企業再不奮起直追,將很難趕上世界同行,中國汽車工業也將麵臨長期的邊緣化。李書福期望改變這樣的格局,因此,他毅然肩負起振興民族汽車業的使命。
唯有用民族責任感引領中華民族,才能將個人的奮鬥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鬥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並提升13億人的精神境界;唯有每一位中華兒女都具有責任意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才能為中國夢真正貢獻自己的才華和力量。若如此,中華複興指日可待,中國企業做大做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