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寵,養成了一些不良飲食習慣,有些愛吃零食而對正餐缺乏食欲,也有不少受電視廣告影響很大,對漢堡包、薯條等產生偏愛,有些不喜歡吃蔬菜,有不少家長對此束手無策。
在小飯桌就餐,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無形競賽的氛圍,小孩的吃飯速度有明顯好轉,挑食的毛病也稍有掩飾。雖然主人要求吃光,但總有人會剩飯剩菜。主人要善於從表麵現象進行分析,一是找出自身的不足,二是發現小孩的不良習慣,並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使小朋友得到營養保證。
關於小學生的營養需要、飲食特點將在下麵專門介紹,這裏主要介紹怎樣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烹飪製作的技巧。
1.菜肴色、香、味的誘惑技巧
(1)色澤的誘惑 顏色鮮豔,小學生興趣肯定較高。例如,你親手擀製的麵條用莧菜汁、綠葉菜汁調製,那碗中紅綠相映的麵條讓小孩感到新鮮,食欲大增,連不愛吃蔬菜的小孩也會愛吃,而且這種色素是天然的,增加了維生素的攝入量。
(2)香味的誘惑 當你揭開容器的蓋子,一陣香氣撲麵而來。“哇,好香啊!”如果有一位小朋友發出這樣的讚歎,那肯定會誘發夥伴的食欲。所以,烹飪出香味,科學加蓋,突出了香氣,是有助於小孩增強食欲的。
(3)美味的誘惑 美味是一種口感,要想得到小朋友的一致讚許,也不容易,但你總要得到大多數小孩的認同才算成功。
菜肴的口味不能天天不變,否則小孩會倒胃口。這就要求小飯桌主人在製訂一周菜譜時要考慮到營養,也要考慮到口味的變化,以及感觀的刺激。
所謂感觀刺激,是讓小朋友覺得稀奇。例如,將胡蘿卜切成片,刻成蝴蝶狀,用於炒菜或燒湯,肯定會引起小朋友興趣。
2.小學生親手參與的技巧
讓小朋友親自參與菜肴、食品的製作,讓他們有成就感,也可以激發他們的食欲。
例如,主人將西紅杮、黃瓜洗幹淨,讓一位小朋友洗手後動手切成塊或片,用糖或醬油、味精、蒜末拌好,分給每一位小朋友,會產生一種號召力。小朋友既學會了簡單的加工製作,又增加了營養供應量,兩全其美。但蒜末等需事先加工好,否則會耽誤時間。
再如,讓每位小朋友動手包一隻餃子,讓他們記住各人包的餃子的形狀,然後煮熟給他們吃,他們的興趣也不小。注意:每人不能多包,否則會影響下午上學時間。其他的餃子應由主人事先包好。
3.菜肴要有利於分餐
燒菜以塊狀為主,大小均衡,有利於平均分給每位孩子;炒菜搭配不要太多,太多了可能在數量上、色彩上造成不均衡,以免小孩造成誤解。例如,炒蝦仁,不可能一粒粒數,就可能有個別小朋友不高興,因為有的小孩對蝦仁特別感興趣;而改用羅氏沼蝦,一人一隻,皆大歡喜。
常見的以塊狀為主的菜肴有紅燒排骨、荷包蛋、百葉卷肉、紅燒素雞、紅燒雞大腿等。
4.要善於烹製可口的湯菜
飯後喝湯,應是午餐的重要內容。番茄蛋湯、紫菜湯、菜秧湯,多種多樣,要根據季節變化,營養搭配,合理安排。據調查,南京一家小飯桌主人燒的魚湯很受孩子們歡迎,筆者還擔心魚刺鯁喉、成本太高等問題,後來發現擔心是多餘的。原來主人買一個大草魚頭,足夠燒上5~6小碗魚湯;魚頭是主人的主要午餐菜,根本不會有魚刺卡喉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