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你繼續在商店裏走,當你看到一個老人顯然是由於生活困窘而在為幾毛錢與店主討價還價或者仔細研究價格以便買到最便宜的商品時,你就把第二張百元鈔票塞進他的手裏並對他說‘祝賀你交了好運’。
“最後一張百元鈔票希望你自己把它花掉。不要苦苦想著或許花更長時間、更多精力就能買到更便宜的東西。給自己買點兒真正喜歡的東西,或者去做一次全身按摩、麵部護理和足療。我想,如果你照我的建議做了,你會發現生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大約兩個月後的一天,我家的門鈴響了,我打開門,看見阿倫笑嘻嘻地站在我麵前。他大聲說:“我做到了。我按照你的意思花了那300元。你想聽一聽嗎?”“當然。”我邀請他進屋。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經曆。”他說,急切地想與我分享他的故事。“我不知怎麼形容那位母親的表情!太不簡單了,要撫養5個孩子,最大的不會超過10歲。還有那位老人,哈,他拿到100美元時的反應就像看到了聖誕老人!”
“最後一張百元鈔票你是怎麼處理的?”我問。
他舉起手,我看到他的手腕上戴了一隻新手表。
“我為你感到自豪,阿倫。”我說。他神采奕奕,高興地說:“我知道你的用意。我長期以來總也快樂不起來,因為我從未真正喜歡過自己。”
“阿倫,”回想起上次我們談話的情景,我說道,“我讓你這樣做的時候,可能是有些過分了,但我當時對你實在是很惱火。你想,你擁有的機會和經曆的人生,是許多人寧願忍受痛苦和挫折也換不到的。我隻覺得如果你更多地關心別人珍愛自己,你就會找到快樂。”
我發現,阿倫真的從300美元的價值中認識到了人生的真諦。因為從此以後,他不但享受生活,而且給動物收容所捐過款,還資助了一位貧困的盲人做了白內障手術。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有說有笑,常常忘了時間。
超越完美
文/雷切爾·內奧米·雷曼
完美遠非完整。完美隻是一個理念,對於大多數專家和我們很多普通人來說,它已成為一個人生的目標。然而對完美的追求可能危及你的健康,完美主義可能會令你和你周圍的人心碎。
在完美主義者看來,生活就像報紙上常見的那種小小圖畫,畫下麵是一行字:“這張圖錯在哪裏?”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桌子隻有3條腿,或是房子沒有門。我還記得在小時候,找到錯處時得意的喊聲,但是如今我不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因為看到缺失、錯誤,或者“破碎”而獲得滿足感。所謂完美主義,就是相信生活是破碎的。
有的完美主義者有一個完美主義父親或母親,他們根據孩子的表現和成就給予讚許。孩子們從小學到,他們被愛,是因為他們的所為,而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對於完美主義的父母,無論什麼事你永遠做得不夠好,稍微努力一點你就可能做到更好。孩子們的生活,就是不斷為贏得讚許而努力。然而真正的愛是主動給予的,永遠不是贏得的。需要我們贏得的不會是愛,隻能是讚許。很少有完美主義者能分辨愛與讚許的區別。在我們的文化中,完美主義者是如此常見,以至於我們必須為愛另造一個字眼,比如說“無條件的愛”。但是所有的愛都應該是無條件的,有條件的愛隻不過是讚許。
對完美的追求深植於各種專業訓練中。但是遠在我進入醫學院前,我已經被訓練成為完美主義者。小時候,每當我把98分的考試成績帶回家,父親總會問:“那兩分怎麼回事?”
我崇拜父親,因此我整個童年的中心就是追求那兩分。到20歲時,我已經成為毫不遜色於他的完美主義者,不再需要他來過問我那兩分,我自己擔任了這個角色。多年以後我才發現分數並不重要,精彩生活的奧秘並不在於那兩分。分數並不能使你可愛,也不能使你完整。
生活給了我們很多老師,教給我們很多東西。戴維就是我的老師之一,他是一個藝術家,也是我的初戀,生活證明性格互補的人相互吸引。那時我們還在一起,我的駕駛證到期更換,需要通過交通法規的筆試。
交管部門寄來一本小冊子,我一連學了好幾天,終日背誦白色和黃色路邊石的意義之類的東西。戴維試圖說服我和他去散步或聚會、外出吃飯、跳舞,哪怕隻是聊一聊,我告訴他我沒有時間。當然,我以滿分通過了筆試,我以勝利者的姿態衝進他的工作室大喊,我的交規考試得了滿分。戴維從畫作上抬起頭,異常溫柔地看著我:“親愛的,”他說,“你為什麼要考滿分?”
這不是我預期的反應。我突然明白,為了在考試中獲得滿分我犧牲了很多,而實際上我隻需及格就可以獲得駕照。我花了好幾天學習,其實我本可更聰明地度過這段時光。我學到了很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然而當初卻感覺好像別無選擇。雖然不過是交規考試,如果我考不到滿分,父親不會滿意,我自己也不會滿意。就像上了癮,我完全不能控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