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找準鑰匙開對鎖——說服他人的口才技巧(2 / 3)

耐佛先生接著說:“我原先要求這位經理隻撥出一點兒時間,所以他才同意見我。當我把事實說出之後,他指著一張椅子要我坐下,並且整整用了一個多鍾頭的時間。他請來另一位主管,這位先生寫過一本有關連鎖店的專論,他覺得連鎖店提供了最真實的服務,他也以自己能夠為許多社區服務為榮。當他侃侃而談的時候,兩眼發亮,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確讓我明白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他改變了我整個人。”

“在我離去的時候,他陪我走到門口,用手攬住我的肩膀,祝我辯論得勝,並且要我再去看他,讓他知道辯論的結果。最後,他向我說:‘春天來的時候請再來看我,我很願意向你買些燃料。’這真是奇跡,他居然主動提起買燃料的事。由於我對他們連鎖店的關心,使他也轉而關心我的產品,因而能在這兩個鍾頭裏,達成十年來所不可能的事。”

耐佛先生發現的並不是什麼嶄新的真理。早在基督降生前一百年,有個羅馬詩人帕利裏亞斯?賽洛斯就說過:“說話真誠,語氣親切隨和,不卑不亢,入情入理,”這是成功地打動對方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見,坦誠的語言是說服別人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想要成功說服別人,必須學會坦誠待人。

29.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

在雙方溝通的過程中,如果隻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別人的需要和利益,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要想溝通順利進行,首先就要與對方站在同一個立場,多方為其考慮,讓對方覺得你是“自己人”,這樣才更有益於雙方溝通。

某商店有位店員是位經營高手,他的營業額比一般營業員都高。有人問他:“是不是因為能說會道,所以生意興隆?”他回答說:“不是,我的成功秘訣是善於理解、體察顧客的心理。”

一次,有位顧客站在櫃台前對櫃台裏的布仔細察看。憑經驗,營業員判斷這位顧客是想買塊麵料,於是趕忙迎上前去說:“您是想買這塊料子嗎?這塊料子很不錯,但是您要看仔細,這塊布染色深淺不一,我要是您,就不買這一塊,而買那一塊。”

說著,店員又從櫃台裏抽出一匹帶隱條紋的布料,在燈光下展開,並接著說:“您像是公務人員,年齡和我差不多,穿這種料子的衣服會更好些,美觀大方。要論價錢,這種料子比您剛才看到的那種每米多3元錢,做一身衣裳才多幾十元,您仔細看看,認真盤算盤算,哪個合算。”

顧客見這位營業員如此熱情,居然幫自己精心挑選,於是不再猶豫,買下了店員推薦的料子。

這位店員之所以能成功地做成這筆生意,就是因為他站在顧客的立場,替顧客精打細算,現身說法,使對方的戒備心理、防禦心理大大降低,而且產生了一致的認同感,故而說服了對方。

站在對方的角度說話,就是要了解對方的心理,了解他的需求,了解他的困難,這種說服方法容易使對方接受,從而將事辦成。

一家電器公司的推銷員挨家挨戶推銷冰箱,當他走到一戶人家裏時,恰好這戶人家的太太正在往冰箱裏放東西,就忙說:“哎呀!你這台冰箱太舊了,用舊冰箱是很費電的。太太,該換新的啦!”

結果,還沒等這位推銷員說完話,這位太太馬上產生了反感,駁斥道:“你在說什麼啊!這台冰箱是我結婚的時候買的,很耐用的,我都用了10年了,到現在還沒有發生過一次故障,新的也不見得好到哪兒去,我才不換新的呢!”這位推銷員隻好無奈地走了。

又過了幾天,又有一名推銷員來拜訪。簡單地溝通後,他初步了解了太太的心理,便說:“這是一台非常有紀念意義的冰箱,因為很耐用,所以對太太您有很大的幫助呀。”

這位推銷員先站在太太的立場上說出她心裏想說的話,使得這位太太非常高興,於是她說:“是啊!這倒是真的。我家這冰箱確實已經用了很久,是有點舊了,我正在考慮要換一台新的冰箱呢。”

於是推銷員就說:“換了是有點不太舒服,但是現在的冰箱質量也不錯,而且省電、環保,相信對您的家庭還是有好處的,如果您想換的話,可以看看我們公司的產品。”

用這種說服技巧,對推銷產品確實大有幫助,因為這位太太已動了購買新冰箱的念頭。至於推銷員是否能說服成功,回答可以肯定,隻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在辦事過程中,想要說服別人而你又感覺到對方仍對他原來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態度,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或者先站在他的立場發言。

在美國,神學院畢業的學生,必須要到鄉村教會去當一定階段的牧師,一來可以豐富他們的工作經驗,二來可以鍛煉他們的韌性和毅力,為他們日後能夠更好地宣傳神學,更好地發展打下基礎。

有一位成績和各方麵表現都十分突出的學生,從一所著名的神學院畢業後,自願到一個以牧業為主、生活十分艱苦、人們的認識還比較落後的村莊去擔任牧師。為了使那裏的人們很好地接受自己,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從而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領會神的旨意,他準備召開一個布道大會。經過緊張而又繁忙的準備之後,他的布道大會如期召開了。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個上午,卻隻有一個牧童來到了會場。於是他心灰意懶,準備將布道大會取消,但為了不讓牧童反感,他開始主動向牧童征詢意見。結果牧童說“親愛的牧師先生,要不要取消大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養的100隻羊中,就算迷失了99隻,隻剩最後一隻,我還是要養它。”

年輕牧師頓有所悟,決定大會如期舉行。牧師使出渾身解數,對這位牧童全力進行灌頂,想不到這位牧童竟然睡著了。牧師非常難過,卻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結果他又等了整整一個下午。到了黃昏,牧童醒了,牧師就迫不及待地問牧童:“你為什麼睡著了,難道我講得不好嗎?”

牧童回答說:“親愛的牧師先生,你講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我在養羊的時候,絕對不會拿我最喜歡吃的漢堡給羊吃,而要拿給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師經過一番思考,終於大徹大悟。

過了不長的時間,這位牧師成為了全美國最著名的牧師。

有的人認為,這位牧師的布道大會失敗了,因為他在大多數人們不需要布道大會的時候舉辦了布道大會,並且對唯一的一位參加者講述了人家並不需要的內容;也有的人覺得,他的布道大會成功了,因為他明白了隻有從人們的需要出發對人們進行引導,才能把神學發揚光大。

人世間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們考慮別人的需求,說話、交流也必須要重視他人的需要。先接受對方的立場,說出對方想講的話,然後再說出更好的做法,這樣才更容易打動人,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30.攻心為上是王道

要想說服別人,就要了解別人的想法,清楚地了解對方的過去。當然,你不需要像一個偵探一樣事無巨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他的全部,隻需留心他的日常言行,傾聽周圍人群的談論,你就會對他的處世風格、性格愛好、優長缺點等了如指掌。

漢代的大辭賦家司馬相如,出川漫遊,一篇《子虛上林賦》博得了海內文名。當時的博雅之士,無不以結識司馬相如為榮。

有一次,司馬相如外遊回成都的路上,路過臨鄧。臨鄧縣令久仰司馬相如的名聲,恭請至縣衙。此事驚動了當地富豪卓王孫,他也想結識一下,以附庸風雅。但他仍擺脫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實為請司馬相如,但名義上卻是請縣令王吉,讓司馬相如作陪。司馬相如本來看不起這班無才暴富之人,所以壓根沒準備去赴宴。

到了約定日期,司馬相如卻沒有來。卓王孫如熱鍋螞蟻,王吉隻好親自去請。司馬相如駁不過王吉麵子,來到卓府。卓王孫一見他的穿戴,心中早已懷瞧不起之意,司馬相如全然不顧這些,大吃大嚼,隻顧與王吉談笑。

忽然,後院樓上傳來悠揚婉轉的琴聲。這琴聲似流水潺潺溪澗,又似微風拂過,吹皺水麵,似駿馬奔馳原野,又似驚濤拍岸……原來這是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所奏。卓文君一向愛慕司馬相如的相貌和才華,聽聞司馬相如來到,於是故意彈奏一曲向司馬相如表達愛慕之心。司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說笑,傾耳細聽起來。此時的司馬相如感到自己碰到前世冥冥注定的知音。琴聲讓他不僅忘卻了眼前的一切,而且使他在情不自禁中忘卻了自我。司馬相如乘著酒興,彈了一曲《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意。就在這音樂的交流與碰撞中,他們以身相許,遂定終身。卓文君當夜私奔到司馬相如處,兩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孫知道後,氣得暴跳如雷,發誓不準他們返回家。

卓文君隨司馬相如回到成都後才發現,她的夫君雖然名聲在外,但家中卻很是貧寒。用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們隻好返回臨鄧,硬著頭皮托人向卓王孫請求一些資助。不料,卓王孫破口大罵,將他們蠻橫地拒之門外,並且叫來人帶話讓他們永遠不要回來。

夫婦倆心都涼了半截兒,可是到底他們兩人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個“絕招”。第二天,司馬相如把自己僅有的車、馬、琴、劍及卓文君的首飾賣了一筆錢,在距卓府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屋子,開了一個小酒鋪。司馬相如穿上夥計的衣服,擼起袖子和卷起褲腿,像酒保一樣,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什,裏裏外外忙個不停;卓文君則粗布衣裙,忙裏忙外,招待來客。酒店剛開張,就吸引了許多人前來目睹這兩位遠近聞名的落難夫婦。司馬相加夫婦一點也不感到難堪,內心倒很高興,因為這正好有了一部分收入,而且還達到了他們的目的——給頑固不化的老爺子顏色看,讓他也在臨鄧縣丟丟人、現現眼。

卓王孫在臨鄧縣也是有頭有臉的一方士紳,哪裏允許臨鄧縣的父老鄉親在他背後指指點點,戳著脊梁說笑話呢?這讓卓王孫很傷腦筋,撒手不管不聞不問吧,鬧得滿城風雨,耳朵根子實在不得清閑,去管他們吧,卻有抹不開麵子。正在他左右為難、一籌莫展之際,有幾個朋友勸卓王孫說:“俗話說得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條扁擔扛著走!’令嬡既然願意嫁給他,就隨她去吧。再說司馬相如畢竟有相當的過人之才,而且還是縣令的朋友。盡管現在貧寒,但憑他的才華,將來一定會有出頭的日子,應該接濟他們一些錢財,何必與他們為難呢?”

這樣一來,盡管卓王孫氣歪了鼻子,但也萬般無奈。隻好借著這個台階給自己下了台。於是送給司馬相如夫婦仆人兩名,錢財百萬。司馬相如夫婦大喜,帶上仆人和錢財,回成都生活去了。

對於那些在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上流社會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視名聲的。這裏涉及到所謂的“麵子”問題。“麵子”應該說人皆要之,但好之則有虛榮之嫌。對於那些愛慕虛榮的人來說,應該這就是一大弱點。如果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抓住了交往中對方的這一弱點,並適當地加以利用,或許還能收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呢!

有一對夫婦結婚10年一直沒有孩子,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夫人養了幾隻小狗,對它們百般疼愛。

有天,先生一下班,夫人便興高采烈地對他說:“你不是說要買車嗎?我已經幫你約好了,星期天汽車公司的人就來洽談。”

不料先生卻沒有好臉色:“我是說過要換車,但沒說現在就買呀,你為什麼要逞能?”

原來,那個推銷員一眼就看出了夫人十分疼愛小狗,於是他對夫人養的狗大加讚賞,說這種狗的毛色純潔,有光澤,黑眼睛,黑鼻尖,是最名貴的一種。說得這位夫人飄飄然,以為自己擁有了世界上最名貴的狗,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對那個推銷員產生好感,很快便答應他星期天來和自己的丈夫麵談。

其實這位先生是想買一輛車的,他的車已舊得不太像樣了,但他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一直拿不定主意去看車。

星期天,這位推銷員又上門來了,對這位先生又是一番讚歎,說得他不能自主,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牽引著,這位先生很痛快地買下所推銷的那輛車。

因此,我們在說服別人之前要明白,對方想聽什麼、愛聽什麼、最需要什麼,否則,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去說服別人都是白費功夫。也就是說,說服人之前一定要先揣摩對方的心理,攻心為上才是王道。

31.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生活當中,矛盾無處不在,即使誌同道合的摯友之間,也不可能永遠保持見解完全一致。為了達成一致,就要通過說服。因此,說服工作時時有,處處有,它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

說服人家動搖、改變、放棄己見或信服、同意、采納你的主張,但又不能使對方有絲毫被迫接受的感覺,這實質上是一場從精神上征服他人的戰鬥。一個人幾十年形成的思想觀點和思維定勢,一個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思想主流和風俗習慣,你休想通過三五次苦口婆心的說服,就輕易改變。一種嶄新的學說、理論、觀點、方法,即使已通過一定的實踐證明其正確性、科學性、合理性,但要深入人心,仍需經過長期、反複的宣傳和說服。

有的說服,三言兩語,就說到了對方的心坎上,疙瘩迎刃而解;有的說服,越說對方越不服,結果不歡而散。這說明說服有一定的規律,是一門交談、對話的藝術。教師、醫師、律師、推銷員、宣傳員、外交官等,天天在做說服工作,一生以不斷說服人為己任,更有必要探討、研究說服的規律,掌握說服的藝術。

一位老裁縫,積了一點錢,送兒子到倫敦上大學。一次,兒子來信,他不識字,隻好請隔壁屠夫代他看信。屠夫識字不多,他把信翻來覆去地看了看,對裁縫說:“你兒子說,上次寄的錢已花光了,現在需要買幾本必需的參考書,另外,下月的夥食費也要支付了,務必再寄20英鎊。”裁縫聽後很生氣,心想:我憑十個指頭辛辛苦苦為人家縫製衣服,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積下一點錢供他上大學,他竟然不知好歹,下命令似的要我寄錢,連一句問候的話都沒有,真是白養活了他!不寄,看他怎樣!正在生悶氣時,一位牧師來請他做衣服,聽說這件事後,要過那封信,看完一遍後對他說:“你兒子的信是這樣寫的:‘爸爸,您近來身體好嗎?您每天辛苦地幹活,省吃儉用,很不容易攢點錢,大部分都寄給我了,我心裏很不安。隻能特別用功,學好了,將來好好報答您。近來又選修了一門功課,需要買幾本必需的參考書。另外,下月的夥食費也要支付了。因此,想請您設法寄點錢來,如果寄10英鎊來,我很感謝;如果是20英鎊,就更感激不盡了。’”老裁縫聽後,立即給兒子彙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