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善聽的人才能更會說——溝通中的傾聽技巧(3 / 3)

認真傾聽是思考的前提,如果最初接觸的信息就是錯誤的,那麼接下來就會一錯再錯。

《實話實說》節目的主持人崔永元在總結經驗時說:“主持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真誠。”真誠是認真傾聽的態度。對於現場嘉賓,認真傾聽是對人的尊重。嘉賓隻有感覺到主持人在傾聽的時候,才會講出自己要說的心裏話。其實這與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有相似之處,我們都希望有一個以誠相待的朋友。如果我們在日常的溝通中想要打動對方獲得更多的信息,就要抱著一顆真誠的心來思考對方的話語內容,有時候。我們思考的過程就是與對方在心理上拉近關係,增進感情的過程。

用心傾聽來自嘉賓及現場觀眾的聲音,這是主持好節目的基礎。用心傾聽,指主持人必須全神貫注地傾聽。不會用心傾聽,主持人就不可能對現場的情況加以判斷,作出積極的反應。解決的辦法就是在談話過程中,主持人集中精力,積極認真傾聽,同時努力克服各種分散注意力的消極因素。專心傾聽來自嘉賓及現場觀眾的聲音,把對方的話全部聽進去,談話節目就成功了一半。

用心傾聽再加上精準的思考和分析,對於傾聽到的內容就可以充分理解。我們在日常談話中,想要跟上對方的思路,就必須邊傾聽邊思考,也一定要做到“用心”。

47.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出處來源於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是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他經常向群臣請教如何能做一個好皇帝。一次他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廣泛聽取意見,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征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麵好鏡子啊!”

廣泛地聽取意見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進而作出正確的判斷:輕信一個人的意見,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誤。隻有廣泛聽取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

某公司的老板就患有“偏聽偏信症”,他本來帶了支很有生機的隊伍,大家本想幫助他幹一番事業,可是他沒有用遠大目標和光輝前景引導大家奮發向上,而總是把幾個人在他耳邊的嚼舌放在心上。

一次,他派兩個人出差到外地拓展業務,其中一個回來主要談業務拓展的情況,而另一個人卻大談路上兩個人的矛盾:說他們倆生活習慣如何不同,他多麼能吃苦,不計較吃、住的水平,同伴則是如何挑剔,如何難侍候,如何是個“事兒媽”,主張不能要這種人……這個老板竟然不聽聽另一位當事人的申辯,就把那個人辭退了。

一位很有經驗的老員工願到他這裏來幫忙,由於特別能幹,責任心強,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這些人就在他麵前說這位老員工的壞話,後來這位老員工也被他解聘了。

經不起幾番折騰,幾個人離他而去,剩下幾個愛說別人壞話的人並不把他放在眼裏。他們瞅準機會,準備一舉把他弄垮……

他的隊伍終於被挑撥離間者搞垮。

當人們遇到問題時,總是喜歡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但大多數給予意見的人總是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如果我們輕信就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傾聽是我們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徑,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有效信息,了解事實。但是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而且人們在抒發自己見解時往往帶有主觀情感。所以,如果我們完全相信某個人的話語,則很可能影響自己的判斷,作出錯誤的決定。

在大山深處的小屋裏住著一個獵人。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和一隻鸚鵡,老鷹幫助他狩獵,鸚鵡幫助他消磨時間。閑暇時刻,獵人總喜歡教鸚鵡說話,和它玩耍。

一天,天氣晴朗,獵人到山下小鎮和朋友聚會,順便用捕獲的獵物換一些生活必需品。他高高興興地帶著老鷹和鸚鵡去市集,由於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自己的朋友,獵人匆忙之中被石頭絆了一下,肩上的老鷹驚嚇地飛了起來,利爪抓到了獵人的臉,留下了絲絲血痕。獵人撫摸著被老鷹抓疼的傷口,十分生氣,不由得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覺得老鷹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平常打獵時也隻會飛來飛去,什麼忙也幫不上,養它真是浪費糧食,還不如換幾隻雞來養,即使打不到獵物。也有雞蛋吃,比老鷹劃算得多。”獵人聽了,覺得鸚鵡說得很對。便在市集用老鷹換了五隻雞。回到山上獵人就按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可是山上長滿了茂密的樹木,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隻能打一些小動物。

冬天到了,天氣變得寒冷。山區的氣溫更加低了。那些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打不到獵物的獵人隻有很少的食物勉強自己過冬,就沒辦法顧及到鸚鵡,結果鸚鵡在嚴冬裏餓死了。

獵人僅僅偏聽鸚鵡的意見,就將老鷹賣掉,結果使自己的捕獲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沒有食物加上天氣惡劣導致小雞凍死了。獵人生活變差了,鸚鵡也沒幸免被凍死的噩運,這就是偏聽的結果。

每個人由於專業的不同、個性或環境條件的差異,對於事情的看法與判斷亦不盡相同。明智的人應該采納多方麵的意見,綜合判斷,切忌意氣用事。

樂羊是魏國的大將,魏王派樂羊帶兵攻打中山國。樂羊久攻不下。平時跟樂羊有過節的人,就乘機向魏王說:“樂羊將軍可是我國的常勝大將,這次卻打了這麼久還沒凱旋,不免讓人懷疑。我聽說他的兒子被中山國綁為人質,他很有可能會背叛我國,投降中山國。請大王三思。”

一年之後,樂羊滅了中山國。他回到魏國麵見魏王時,魏王給了他一個大箱子.他以為這是魏王給他的犒賞。待樂羊回到家,打開箱子一看,不是滿箱子的金銀珠寶,而是一箱子大臣們詆毀他的奏章。樂羊看著這滿箱子的奏折,覺得比滿箱子金銀還要珍貴,從此他更加效忠魏王。

如果魏王偏聽大臣的那些諫言。將樂羊召回作出相應的處罰,那這場戰爭很可能以失敗而告終。

生活之中,我們總會聽到別人談論對某人的看法。傾聽的過程就是接收信息的過程,別人的話語會有意無意地影響自己的觀點。俗話說“貨比三家”,要想對事物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就要多聽,多想。

48.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嗎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認可,無論他是國家元首、世界首富,還是流浪漢、乞丐。因此,要使別人喜歡或者敬重你,你最好在自己想說什麼事情前,首先知道他們會說什麼。說話之前先傾聽,不但能夠避免亂說話,同時還是一種能夠認可任何人的極具力量的方式。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諺語:沉默可以使傻子成為聰明人。

傾聽是溝通過程中一個最首要的環節。幾乎在任何情況下,我們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傾聽。例如,作為管理者,在講話前,隻有傾聽,才能幫助你在回答問題時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當我們養成了傾聽的習慣時,我們就必然會了解我們的員工和顧客的問題、挫折以及需求。

所以,要成為優秀的管理者,用心傾聽他們的擔心、恐懼和觀點,是排在我們工作首位的。而做到這一點很容易,隻需要我們安靜地傾聽,就可以了。不要裝得跟聖人似的人五人六地說話,哪怕我們不做任何事情,也要傾聽。在辦公室裏傾聽,在酒吧裏傾聽,在裝貨倉庫裏傾聽,在工作車間裏傾聽,你可以隨時隨地。

一位管理者要成功,很有必要先聽聽自己的職員都在說什麼;一位營銷者,學會多讓顧客說說他們的意見,對迅速提升業績、維持業績穩健發展,相當關鍵。

事實上,為了更有效地與人溝通,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動去聽。當你真正地聽別人講話時,你就會立刻提高他們的效率。因為,你給了他們最渴求的東西——“認可”,當然,這也是我們最渇求的東西。

從現在起,當別人帶著問題來問我們應該做什麼時,建議你看著他們的眼睛,回答他們一句神奇的話:“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嗎?”

在聯邦快遞創立早期,出現了一個常見的人事問題——人員變動。聯邦快遞的網絡中心出現了問題,不得不裁減人員,以作調整。當然,人員流動率向50%奔去。這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員流動率,要知道,招募和培訓新職員是要花一大筆費用的。

麵對這樣的問題,時任人事副總裁哈裏?凱納找到了創始人之一的弗朗西斯?邁奎爾,問道:“弗朗西斯,你需要我做些什麼?”

看著麵帶微笑的哈裏,弗朗西斯也笑了,回答道:“哈裏,我不知道,但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嗎?”

談了一會,哈裏對弗朗西斯說:“給我一點考慮的時間。”一個星期後,哈裏說:“我找到答案了,弗朗西斯,但是,你得承諾能夠給我提供我需要的東西。”弗朗西斯?邁奎爾便安排了一次由當時的董事長兼CEO弗雷德史密斯、首席財務官比特威爾莫茲以及自己參加的會議,會議由哈裏主持。

哈裏向大家解說道,他在集團內部做了調查,與許多員工談話並且觀察了他們做事的方法。由於網絡中心工作的時間很短,一般工作內容就是接收、發送和裝運,因此,中心的員工全是兼職的。這些員工一天隻工作四小時,全在夜晚。

哈裏提醒董事會的成員們:“這不是一個全職的工作,因此他們不享受福利待遇,這讓這些還是大學在校生的兼職員工,看起來就像是被收養的孩子,好像不是這個公司的人。他們的感覺就是,他們隨時會被解雇。而且,該考試時,他們就不會來。但是,雖然這些員工大多數是大學生,而且還是兼職,可對公司非常關鍵。”

“那麼,你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嗎?”首席財務官比特問。

“提供他們全職的醫療保險福利。”哈裏認為。

“可是哈裏,你想過沒有,在我們的醫療方案裏增加這些員工,會給我們公司帶來多少昂貴的費用?不能這樣做,哈裏,否則公司的負擔會加重很多很多的。我們不能給兼職者醫療福利,因為我們一直就是這麼幹的。”

哈裏問道:“比特,你知道在網絡中心工作的人,他們的年齡有多大嗎?”

“這跟我們的問題有關係嗎?”比特不解。

“當然了,我們網絡中心裏,負責郵件寄送的員工們的年齡都在18到23歲之間。比特,在你這麼大的時候,你的身體會出現大毛病嗎?”

經過短時間的沉靜,會場響起了董事長的聲音,他微笑著說:“比特,哈裏說得很對,網絡中心那批兼職的年輕人們,就算享受了我們的醫療福利,也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不會給公司造成費用上的壓力,因為他們很少生病。”

最後,會議取得了一致的共識。很快,決議便得到了落實,聯邦快遞公司那些兼職者也與全職者一樣,享受到了醫療福利。此舉使得人員流動率由接近50%下降到了不到7%,投訴率也降到了最低。公司的士氣空前高漲,帶來的就是業務量的不斷攀升,是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

更大的收益是,那些當初喜歡夜裏工作而白天要上學的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們,畢業後都非常願意到聯邦快遞來工作。如今,在聯邦快遞許多重要崗位上的領導者,一開始就是網絡中心裏的郵件遞送兼職人員。正是在那裏,他們體驗到了聯邦快遞的願景、激情和價值觀。

聯邦快遞的這一傳統一直保持到了今天。而這一局麵的形成,都得益於一句話:“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