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圓通處世是一種大智慧(1)(1 / 3)

做人和處世就好比是對待一塊寶石,如果拿起來扔到別人的臉上,就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誠心誠意地奉上,對方肯定會很高興地接受。

智欲圓而行欲方

做人處世要通達時務,能方則方,能圓則圓,方圓兼濟,集百家之長於一身。

天圓地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見,方圓處世的略謀,乃是責天法地的大智慧,順應了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大規律。

在現實中,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將會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麵玲瓏,圓滑透頂,則會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因此,做人必須方圓有度,剛柔並用。

外圓內方的處世藝術,是一種為人的智慧,要成功地駕馭“方”與“圓”,關鍵的是個人要求之於自身,做足“方”與“圓”的修養功夫。

方為做人之本,圓為處世之道。方圓結合,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外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指做人做事講究技巧方略,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

外圓內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讓的胸懷,有貌似糊塗的智慧,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有臉上掛著笑的哭,有表麵看是錯的對……

方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圓是處世要老練、圓通,善於技巧。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方,正是人內心所具有的一種特殊的品質,一個人的心靈傑出,那麼他的行為才會傑出;一個人的心靈美好,那麼他的氣質才會高貴。

外圓內方的技巧,在曆史上自古有之。《三國演義》中有“曹操煮酒論英雄”。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曹操均搖頭否認。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我。”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曹操問劉備,為什麼把筷子弄掉了?劉備從容俯拾匙箸,坦然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哈哈大笑:“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劉備說:“我從小害怕雷聲,一聽見雷聲隻恨無處躲藏。”曹操自此認為劉備胸無大誌,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掩飾過去,從而避免了一場劫難。劉備聰明機智地運用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對他的懷疑和嫉妒,從而逃脫了曹操的視線。

至於三國後期的司馬懿,更是個外圓內方的高手,他佯裝快要死的人,瞞過了大將軍曹爽,達到了保護自己,等待時機的目的。最後實現了自己的抱負,統一了天下。這正是:“鷹立似睡,虎行似病。”

因此,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捷,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

“亦方亦圓”是一種高境界。一般來說,自然形成的都是圓的,人為修飾的都是方的。因此,方為動,圓為靜,方是原則,圓是機變。方是以不變應萬變,圓是以萬變應不變。外表要圓【大智若愚】,內心要方【清靜明誌】。對己要方【嚴以律己】,對人要圓【寬以待人】。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所以,有“心機”的人在社會交際中,總能把方和圓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麼程度,圓到什麼程度,他們都能掌握得恰到好處。

方與圓的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更是一種聰明與機智的表現。

在急馳的列車上,一位身著便衣的偵察員走進列車上的廁所。卻不料一個時尚前衛的妙齡女子,一閃身也跟著擠進廁所,反手將門鎖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錢包給我。否則,我就喊你侮辱我!”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場麵,偵察員清楚地知道,廁所裏沒有其他人,辯解毫無意義,稍有遲疑,女子就會反咬一口,使自己身敗名裂。陷入困境中的偵察員急中生智,張著嘴巴不停地“啊,啊”,一個十足的啞巴,表示不懂女子說的是什麼。

女子趕緊打手勢,偵察員仍然窘急地“啊啊”著,見此情景,女子失望了,真倒黴,怎麼碰上個啞巴!她轉身正想離去,此時,偵察員一把抓住女子,拿出鋼筆,打著手勢請她將剛才說的話寫在手上。女子欣然接受,接過鋼筆就在偵察員的手上寫道:“把你的手表和錢給我。不然,我就喊你侮辱我!”偵察員立即翻轉手掌,抓住女子說:“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搶劫罪,這就是鐵的證據!”女子目瞪口呆,乖乖被擒。這位便衣警察就是靠勇敢和機智戰勝了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