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圓通處世是一種大智慧(2)(2 / 3)

方圓學是一種武器,當敵人對你開槍射擊時,你還揮舞著大刀長矛去拚命,那顯然是在冒險。現實生活中,正直的人往往希望世間有一種純粹的正義,而這也隻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世態萬千,有正義就會有邪惡,這也是自然規律。我們都知道少年韓信的故事,如果他不能忍受當初的胯下之辱,曆史上也將不會出現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隻會多了一個沒有名氣的枉死鬼。在常人看來,胯下之辱讓人不堪忍受,是奇恥大辱,韓信忍受了,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魄!

要想做大事業就得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恥辱。曆史將賦予你重大的任務,你就要有寬闊的胸襟去容忍世間的不平,做好吃苦受辱的準備,那不僅是命運對你的考驗,也是自己對自己的驗證。麵對恥辱,要冷靜地思考,人在遭遇困境和恥辱時,如果自己的力量不能和對方抗衡,保存自己是最重要的。

能屈能伸,一時的忍辱負重是為了長久的事業和理想。如果不能忍受一時之屈,壯誌就不能實現。“屈”是“伸”的準備和積蓄階段,就像運動員跳遠一樣,屈腿是為了積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發力點上,然後將身體躍起,在空中舒展身體達到最高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動物界的刺蝟,它便是能伸能屈的智慧化身。它身處順境時拱著小腦袋,憑借滿身的硬刺,橫衝直撞,當它遇到危險的時候,則縮回腦袋,把自己滾成一個刺球,讓敵人無懈可擊。從刺蝟的生存本能中,我們是否應該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呢?伸是進取的方式,屈是保全自己的手段。人生在世,都是從反複伸屈的狀態之中走過來的。

生活事業處於困難、低潮或逆境、失敗時,若去運用“屈”的智慧,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該屈時不屈,必然遭到沉重打擊,那時性命也難保,還拿什麼去談人生、談事業、談未來、談理想呢?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夫婦曾經被抓去做人質,給夫差當奴役,他們住在山洞石屋裏,夫差外出,勾踐就親自為之牽馬。

一次,吳王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這病沒多久就可以痊愈了。勾踐去探望夫差,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然後對夫差說:“大王的病再過不久就能好了。我曾跟人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我嚐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有點苦,所以您的病並無大礙。”果然,沒過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敬,很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了越國。

勾踐回國後,勵精圖治,臥薪嚐膽,因為他知道目前越國國力虛弱,兵力不強,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正是因為自己的屈,才換來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伸,而成為了一代霸主。

越王勾踐的屈伸之道,可謂曆史上屈伸的典範。

世界上沒有轉敗為勝的訣竅,創業者隻要具備了臨危不懼、重振雄風的信心和勇氣,就擁有了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的利器,那樣就必定能克服前行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成功地到達目的地。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冬天,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在艱難和不幸的日子裏,保持鬥誌、信心和忍耐是明智之舉。成功的人也必然是一個能伸能屈、寵辱不驚的人。

人走路依靠雙腿的一屈一伸而前進,拾取東西得彎腰伸手,吃飯得通過手的屈伸把食物送進口中。人做事本身就是由無數屈伸動作組合來完成,這是生存與屈伸的關係。

薑子牙溪邊垂釣得遇文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業;諸葛亮高臥隆中,後幫助劉備建立蜀國;司馬遷甘受腐刑,終於完成《史記》流傳千古……這些都是曆史上名人“屈”與“伸”的成功範例。

人生中,一般認為屈伸代表著進退,“屈”意味失意,“伸”則為得意,這隻是從表麵上去理解的。而人生中的“屈”與“伸”遠遠沒有如此簡單。《後漢書·班固傳》說:“雖屈伸無常,所因時異。”人生中的“屈”與“伸”順從時勢與環境的變化,而非隨心所欲。

人不可能是樣樣都行、事事皆通,就連無往不勝、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也難以逃出如來佛的手掌,更何況是人呢。人總有其局限性,何況幸運之神也不可能與你長相依。每一個人都應揚長避短,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中困難、低潮、失敗、逆境在所難免。落難時應收起鋒芒,委曲求全,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用不變應萬變,以圖東山再起,千萬不可急躁妄為。也就是說凡人欲成其事,隻有先屈方能後伸,正如出手打人一樣,你必須先彎曲手臂才能伸手打出去。我們常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也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在世誰沒有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呢,而為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麵對野蠻霸道,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願被社會和親人誤解。這些都是正常也是值得的,因為這並不喪失自己的人格,而是在更高層次地顯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願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對待,明天你將可能會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乃至敬仰。盡可能委屈自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伸長自己、發展自己。你想求人首先就必須委屈自己,放下架子,而不能因為麵子,而讓自己多年的夢想胎死腹中,一個人若想出人頭地,大展宏圖,那就必須懂得屈伸的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