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圓通處世是一種大智慧(3)(3 / 3)

那麼怎樣才能有“剛”勁呢?首先遇事沉著冷靜,具有處變不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越是情況緊急,越要表現出強者的姿態,果斷勇敢,並有敢於鬥爭和戰勝對手的堅強信心。神態自若,本身就給對方施加了強大的心理影響,從精神上壓倒對方,這就為剛言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其實,要善於攻其弱點。無理取鬧者本身就不得人心,要利用其色厲內荏的弱點,據理力爭,要抓住對方語言上的漏洞發起進攻,造成自己的優勢和強硬地位,把對方置於被動的位置,語句短促,語勢淩厲,發聲有力,態度威嚴,有斬釘截鐵、拔劍砍地之勢,五雷轟頂、撼人肺腑之感,這樣才能使之震顫,進而產生“挽奔馬於懸崖,攔狂濤於險岸”的剛硬效果。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柔在一定程度上,也往往占據優勢,小小的柔也能克剛。因為“柔”相對“剛”而言,自有其獨到之處。剛強之物,形可碎而不可變,堅而不韌,強而易脆。而柔軟之物,隨勢變形,柔而耐長久,軟而有韌性。在論辯中,有時避強守柔,看似怯弱,實為克剛之術。

在為人處世中,剛與柔往往平分秋色,無輕重緩急之分。

分寸學認為,凡事都要針對具體情況,剛柔並用,千萬不可絕對化。剛與柔,相輔相成,太剛易折,太柔易廢,剛柔相濟,則無往而不勝。這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古代君主治國安邦,必須文武並舉,德刑並用,方能以威服人,長盛不衰。

與“柔”相反,則為“剛”。“剛”的表達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剛毅生威。剛者臨危不懼、神態剛強,能表達強烈的正義情感,產生巨大的震撼力。二是辭嚴雄辯。剛言出口,理直氣壯,義正辭嚴,鏗鏘有力,有聞之震耳,以正壓邪的作用。這種特殊的表達功能令柔弱者望塵莫及。那些私心過重的人,看上去氣勢洶洶,實際上色厲內荏,欺軟怕硬。對他們過分溫柔,反而會助長其囂張氣焰。這時候,你要敢於碰硬,一身正氣,義正辭嚴,“兩刀相割,其利自見”,歪風邪氣自然會退避三舍。

當然我們也不可忽視柔的力量,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啞巴新娘》中的女主人翁林靜雲,不正是以自己的溫婉和平之女性之柔,獲得了廣大觀眾的一致認可嗎?

由此可見,真正的積極人生,應該有剛柔相濟的智慧,既有猛士的力量,更有沉靜蘊慧的平和。這才是做人處世的圓通之道。

君子包容萬物

方的修養,體現在卓爾不凡的誌向和理想上,體現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上,也體現在對自己人格尊嚴堅定不移的維護上,更體現在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和毅力上。

圓的功夫,是包容天地萬物的氣量功夫,是嫻熟把握和駕馭人性的功夫,更是調整、控製自我心態的功夫。

當我們將“方”與“圓”的修養功夫修煉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那麼,我們就會該方則方,該圓則圓,玩方圓於股掌,馳才智於世間,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處世境界。

所以,大得能容天地,寬到沒有邊的是圓。圓中能容天地。

有聖人的氣象,便能包容萬物;有領袖的氣象,便能容納天下。不管是親疏好惡敵我,不管是智愚賢能不肖,都能以大度來容納他們,使他們就像魚忘記了自己在江湖之中。

以包容的態度處世,不但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種智慧。因為我們麵對的是不同環境中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人,我們不可能僅憑自己的觀念或喜好去從事社會活動。包容作為人際情感交流的潤滑劑,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和各種人打交道,就要學會正確地去包容各種人,各種看法,各種行為。

漢朝的呂蒙正式被封為宰相,準備上朝時,朝中一位官吏,站在門簾處指著他說:“是這個小子當了宰相嗎?”呂蒙假裝沒聽見。這時與呂蒙同行的官員一定要問清楚這個人的姓名,呂蒙堅決不許,說:“倘若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會一生也忘不了,不如不問好。”

一個人隻有善於包容他人,才能得到各方麵的幫助,吸收各方麵的信息,有時你自己不知不覺就會發現,包容給你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不包容給你造成的損失。

盡管自己有能力、有權利去做、去說,可又非要讓自己不幹、不說,那不是一件最難的事嗎?這時,你就要和自己作戰,要曉得:世界上真正的強者是能夠戰勝自己的人。強者之所以是強者,是因為他們戰勝了自己!世界上最難以克服的困難,就是戰勝自我。其實我們應該看到世界上最強大、最頑固的敵人,也就是我們自己。說到底,忍就是我們必須戰勝“不能忍”這頭憤怒的獅子,唯有如此,在做人處世中,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獅子,成為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