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哈哈大笑:“如果我高興,就普降甘露,讓大地滋潤,五穀豐登;假如我發怒,則先起風暴,再發霹靂,繼而打雷放電,叫千裏以內寸草不留。那麼,你呢,青蛙?”
青蛙悠然自得道:“我高興時,就麵對清風明月,呱呱叫上一通;發怒時,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後氣消肚癟,萬事了結。”
連一隻小小的青蛙都能表現自己的自信,而我們是否需要自我反思呢。龍宮固然美麗,青蛙的居所也別具一格,可謂不卑不亢。隻有心靈健全的人,才可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這又是方的另一種表現。
不卑不亢,從根本上講就是平等待人,麵對比自己強的人,不去畏縮;在比自己弱的人麵前,而不驕縱。地位有高低,學問有深淺,但所有的人,人格都是平等的。
為人處世存在一個態度或姿態問題。並總是與身份、地位、角色和自身的個性息息相關,通常情況下身份較高、地位較高的人,容易表現出高傲的情緒,這種情緒不易為人接受,一旦地位或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便在一種人世的落差中尷尬起來了。
還有一種人,他們出身卑微、地位低下或性格懦弱,常常表現出卑憐落魄的姿態,這種姿態令人輕蔑和瞧不起,致使很多人不屑於與之為伍。以上這兩種處世態度,一亢,一卑,都不利於人際關係的正常交往,有礙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融洽。這兩種態度是做人處世的大敵,它造成了彼此相處的心理障礙、精神障礙。而且也給交際氣氛籠罩了一層烏雲,使彼此相處不愉快,不和諧,不融洽。人們喜歡在彼此平等的正常狀態下交往。由“卑”或“亢”所產生的距離和人際交往的鴻溝,使彼此無法構建友誼的橋梁。所以,做人處世應該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與一些在身份、才識、經驗、能力等各方麵比我們高出一籌的人去交往。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有人因此而自卑,認為自己還算可以,麵對對方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畏懼感,自信心便大打折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一個人連自信都失去了,那麼他要想得到成功,恐怕隻是幻想。一個人不論處於什麼環境之下,隻要不丟失自信,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小何嗓子非常好,唱歌還算可以,可就是有些不自信,一到需要他一展歌喉的場合,他便畏畏縮縮躲在一邊不敢出來。有幾次公司舉辦聯歡會,主持人知道小何嗓音很好,於是便拉他上來給大夥唱個歌。可是小何卻臉紅脖子粗的拚命拒絕,說自己唱不好。開始大家還一起起哄勸他唱一個,後來見他怎麼都不肯,隻好作罷。隻是,因此一來,便再也沒有人去注意他,到後來他是什麼時候走的,都沒人注意。一個連公開場合唱歌都不敢的人,如果讓他去搞社交,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擁有這樣心態的人,不就是自己心靈的囚徒嗎?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往往束縛自己手腳的,不是別人而正是自己。
一個人隻要不是行為卑劣,酒囊飯袋,那麼,無論其地位高低、能力大小、條件好壞,都應有充分的自信,切不可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這種觀念應該貫穿於正常人際交往的過程中。
李白有詩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如果麵對“權貴”心生畏懼而自卑,那麼你就不可能使自己辦事時大方果斷起來。能辦的事也難以辦成。所以我們在平時就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隻要我們將心理上的那份膽怯收起來,充分顯示出自己的自信,就會在處世過程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