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有時,在沒有真正鞏固自己人生位置之前,也不得不處處忍讓,不露作為,唯恐被重要人物“調包”,秦王嬴政親政前,呂不韋正以“仲父”身份獨攬大權,時人“憚相國畏其勢”,嬴政也隻能默不作聲,言聽計從,任其張狂。一旦掌握實權,便立即下手,將“仲父”遷遂至蜀,迫其飲鴆而死。
明朝呂坤在《呻吟語》中說:精明也要十分,隻須藏在渾厚裏。古今得禍,精明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唯恐不精明,乃所以為愚也。其實精明的人要十分精明才算是精明到家,把精明隱含在渾厚中應用是一種智慧。聰明過頭就是愚蠢。古往今來許多人遭受災禍,精明人十個裏便占了九個,還沒有聽說因為淳樸厚道而遭遇災禍的。現在的人卻隻怕自己不夠聰明,這其實是一種淺薄愚笨的意識。
裝糊塗,讓人覺得你無能,讓人忽略你的存在,在必要時不動聲色,先發製人,迷惑對方視線讓對方稀裏糊塗失敗了還不知是怎麼回事,這是兵家的計謀,也是處世的方略。但是,要讓人“看不破”,說起來容易,要付諸實踐卻並非易事,因為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時候,因此,如何收好自己的“尾巴”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時讓人看不破需要藏巧於拙,讓人永遠看不破,就應該時刻檢點自己的破綻。
大智若愚,從一個角度來說,也可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是人的一種極高修養與境界。所謂愚,是指有意糊塗。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自己的學識、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權勢,一定要糊塗。而該聰明、清醒的時候,則一定要聰明。由聰明而轉糊塗,由糊塗而轉聰明,則必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也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晉朝宰相謝安的弟弟謝萬,曾經和蔡係爭一個座位,蔡係把謝萬從位子上推了下去。謝萬不慌不忙地站起來,拍拍衣服,坐回座位上,慢悠悠地說:“你差點兒弄傷我的臉。”蔡係說:“本來就沒有考慮你的臉。”後來兩人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心上,人們都稱讚他們的心境。這也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人一生不應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有句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中國古代這樣的大智若愚者舉不勝舉。
宋代宰相韓琦以品性端莊著稱,遵循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生活準則,從來不曾因為有膽量而被人稱許過,可是通過兩件事,卻顯示出了他的與眾不同。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腳。對於這樣的老好人誰會防範呢?他因此而得以在無聲無息中做了兩件大事。
當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急忙召太子進宮,太子還沒有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嚇了一跳,急忙告訴宰相韓琦,想停下來不再去召太子進宮。韓琦拒絕說:“先帝要是再活過來,就是一位太上皇。”於是韓琦越發催促人們召太子,正是這種看似平淡,實則舉足輕重的做法,避免了一場權力之爭。
當時在朝廷中有一個叫任守忠的人擔任著大內都知職務,為人奸邪,反複無常,常秘密探聽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和太後間進行離間。韓琦出了一道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已經簽了字,參政趙概感到左右為難,猶豫不決。歐陽修說:“隻要寫出來,韓琦一定有自己的辦法。”韓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讓他站在庭中,指責他說:“你的罪過應當判死刑,現在貶官為蘄州團練副使,由蘄州安置。”韓琦拿出了空頭敕書填寫上,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